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有机脂肪酸作为导向剂来制备层状的羟基磷灰石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棕榈酸作为导向剂,在醇/水混合溶剂中制备了层状介观羟基磷灰石(LMHAs),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LMHAs具有有序的层状介观结构,层间距约为4.4nm,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依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无机阳离子二维有序双相排列的规律,以月桂酸作为结构导向剂,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体系中,制备了介观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以及形成机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具有有序的介观层状结构,周期性层间距约为3.6 nm,这一结果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PVA/H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模板法制备了微孔羟基磷灰石,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制备了聚乙烯醇/微孔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和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测试了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含水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微孔结构,复合水凝胶含水率可达到60%以上,羟基磷灰石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可用于人造软骨,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索了利用废弃贝壳制备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的工艺路径。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以贝壳粉为原料、磷酸氢二氨为磷源,尿素为添加剂,成功制备出高纯相、尺寸均匀可控的纳米带状羟基磷灰石。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表征产物的晶相组成及形貌。XRD分析结果显示:贝壳中的碳酸钙已经完全转化为羟基磷灰石;SEM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浴法合成得到的羟基磷灰石为纳米级别的带状结构;FTIR表征检测到羟基磷灰石中的羟基,进一步验证产物为羟基磷灰石。本研究解决了废弃贝壳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液沉淀和水热法相结合制备介孔羟基磷灰石(HA)纳米粒子,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分析(BET)、孔径计算(BJH)、傅里叶红外(FT-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羟基磷灰石上的等温吸附,通过对等温吸附曲线的拟合,发现该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同时测定了羟基磷灰石-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在不同pH磷酸缓冲液下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不同pH下释放率的不同是电荷相斥效应造成的,且体外释放行为符合Korsmeyer-Peppas释放动力学方程,其释放机制符合非Fickian扩散.  相似文献   

6.
脊椎动物通过进化选择了磷灰石类矿物来构建其牙齿和骨骼。本文依据生物矿化原理,通过在相同的时间和温度下添加不同的模板或调控剂制备羟基磷灰碳酸钙,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所得产物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初步讨论了脊椎动物选择磷灰石作为结构材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乳液法,以硅烷偶联剂(G-570)为结构导向剂,SiO_2·nH_2O为硅源,TiCl_4为钛源,合成硅烷偶联剂插层的层状钛硅酸盐(TS/G-570).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TS/G-570具有层状介观结构,层间距为3 nm左右.该结果为层状钛硅酸盐交换插层反应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仿生合成原理,以L-丝氨酸(L-Ser)和L-天门冬氨酸(L-Asp)为有机基质,通过气相扩散法制备碳-羟基磷灰石晶体,并在牙釉质片上进行仿生再矿化.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结构,并考察不同浓度氨基酸对中间产物碳酸钙和最终产物羟基磷灰石粉体及牙釉质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浓度对溶液中游离晶体粉末的形貌影响较大,由碳酸钙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具有形貌遗传性,该影响未体现在牙釉质基质上;吸附在牙釉质基质片的氨基酸作为矿化成核位点,通过调节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生长排列方向即可实现原位再矿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田螺厣片作为生物模板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与纯水体系下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对照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纯水体系所得为刺球状的羟基磷灰石,其直径平均为50nm,而田螺厣片的诱导作用可形成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且其结晶度更好,并对其形成机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MAO), 以纯钛(TA2)为基体, 在醋酸钙和磷酸二氢钠电解液体系中, 制备含羟基磷灰石(HA)的生物活性陶瓷膜,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XRD)、 X射线[KG*8]能谱(EDS)和红外光谱(FT IR)对膜层进行表征, 通过体外模拟体液浸泡实验检测膜层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纯钛经微弧氧化处理10 min后, 在其表面能生成一层含羟基磷灰石成分的多孔陶瓷膜, 该膜层经模拟体液浸泡48 h后, 其表面覆盖一层含有CO2-3的羟基磷灰石(类骨磷灰石), 即该陶瓷膜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