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土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分蒸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在田间及实验室条件下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分蒸发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在饱和含水量下,有机质含量与水分蒸发量成正相关;(2)在非饱和含水量下,土壤水分蒸发强度与土壤有机质和容量呈抛物线状;(3)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 ̄5%,容量接近1.18g/cm^3时,土壤水分蒸发细度最小;(4)培肥土壤可质量春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1987-1989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的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小麦面积包烘焙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磷化肥187.5kg/,^2的基础上配合施用16500kg/hm^2绿级鲜草,8250kg/hm^2玉米秸和45000kg/hm^2有机肥,(2)面粉的吸水率较空白对照提高02%-0.6%。(2)面团形成时间较空白对照1-2.5分,面团稳定时间较对照提高0.5-2分。(3)马粪,化肥  相似文献   

3.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采用五因子(1/2)实施)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地膜玉米扁豆带田混合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玉米密度(x1),磷(x2),农肥(x4),扁豆播量(x5)为主要探讨对象,建立了高扬程灌区地膜玉米扁豆带田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模拟寻优了地膜玉米扁豆带田高产高效益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氮肥用量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采用田间微区池栽氮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油菜、生菜和茼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3种蔬菜的产量分别增加5.4%-25.9%、8.9%-28.8%和8.8%-21.7%,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是270kg/hm^2、180kg/hm^2和90kg/hm^2,施氮量与蔬菜品质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油菜和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0.97);茼蒿施氮比不施氮硝酸盐增加20.9%,不同施氮量之间无显著差异。3种蔬菜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最佳的施氮量分别是180kg/hm^2、180kg/hm^2和90kg/hm^2.表2,参5。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播期、氮肥、磷肥、农家肥和密度为试验因子,运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所得的资料,建立了春小麦晋2148产量,蛋白质含量,赖氨含量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了产量≥250kg/亩,蛋白质含量≥12.5%,赖氨酸含量≥0.4%的栽培措施优化方案为:播期3月20日-3月25日,施氮量6.52-7.64kg/亩,施磷量4.73-6.31kg/亩,农家肥施用量2148-2532kg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5号产量(y)的回归方程:y=45.70958+2.18835x3—1.89344x1^2-2.55671x2^2-3.19346x3^2,对方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密度〉磷肥〉氮肥。陇薯5号产量大于40t·hm^-2以的栽培方案为施Nll6.7kg·hm~~183.4kg·hm^-2,施P205110.2kg·hm^-2~159.8kg·hm^-2,栽培密度为54895·hm^-2-61878株·hm^-2。(行距60cm,株距27.Ocm~30.4cm)。图4,表4,参5.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18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在不施肥(CK)、施化肥(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条件下,0~100 cm土体剖面碳、氮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的NPKOM处理增加了0~60 cm剖面土壤的碳、氮含量,而施化肥NPK处理,只增加了0~20 cm耕层土壤碳、氮含量。从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来看,施肥对0~100 cm土体碳、氮储量影响较小,尽管各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为NPKOM〉NPK〉CK,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剖面土壤碳、氮含量存在着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1。与无肥CK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M处理和化肥NPK处理的C/N有下降趋势,而与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C/N也有所降低,这些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的土壤剖面碳、氮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增施氮素有利于枣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土壤中氮、磷、钾素都适度时可以很好地降低枣树叶片的蒸腾速率,减少土壤水分的损耗;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红枣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形指数;增施钾肥可提高红枣果实中还原糖和Vc的含量,增施氮肥则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高产栽培因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表明,夏大豆密度及其底肥N、P2O5、K2O、农家肥的单因素产量效应和边际产量效应因条件而异。低密度高P2O5或高密度低P2O5高产,且该趋势不随其他肥料用量多寡而改变。K2O的各种效应产量随K2O用量增加而增加,且不因条件而改变,底肥高N低农家肥或低N高农家肥高产。当农家肥,P2O5,K2O用量低时,稀植底肥N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密植随底肥N增加而增产;当农家肥、P2O5、K2O用量高时,不论  相似文献   

10.
施肥制度改革对粮食生产发展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长期田间试验对9种模拟施肥模型的温带的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海伦实验站进行15年试验,以比较、评价施肥在粮食生产中的的贡献,结果发现,当其它技术条件下变时,施肥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贡献随施肥制度所影响,在最佳施肥条件下,施肥在产量中的贡献率为34%左右。图1,表2,参4。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动力学和全球构造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以此为目标提出了新思维。本文提出的系统构造统一理论从科学系统观出发,改善其研究思维方法。主要是:(1)研究思路的层次性、整体性和统一性;(2)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南的理论基础;(3)更高层次上进行综合和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4)时空有序多层结构的研究领域;(5)系统学、非线性科学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学和方法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地球系统构造与成矿作用;(2)地球系统构造与环境、灾害及全球变化;(3)地球系统构造的实验研究;(4)地球系统构造动力学研究;(5)地球系统构造的探测.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中黑土自然恢复(NR)及垦殖中不施肥(NoF)、施化肥(CF)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季节性变化明显,所有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峰值均出现在早春,自然恢复较垦殖处理提高了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研究发现,除垦殖处理的转化酶活性季节性变化较小外,其他处理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显著。NR处理促进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提高,而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大。垦殖处理下施肥较不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高,但单施化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西北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亩产>600公斤同时亩净产值>250元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14.
专用春小麦品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国内外优质春小麦品种,通过对不同品种播期、密度、施肥等与小麦品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区域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黑土区大豆高效组合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生物肥、化学肥料组合施肥技术对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各处理较单施化肥,产量提高1.70%~18.4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6~0.2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处理A:有机肥 土壤磷素活化剂 化肥(磷1/2)比对照增加18.8%,处理C:有机肥 酵素菌肥 化肥(全量的2/3)增加24.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农业部规定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的3414试验方案",在通海县杨广镇进行了洋葱氮、磷、钾配方施肥效应试验,基于试验观测数据,建立洋葱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单因子和多因子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458.25 kg·hm^-2-485.85 kg·hm^-2、337.5 kg·hm^-2-455.53 kg·hm^-2和0 kg·hm^-2时,洋葱最高经济产量可达84914.1 kg·hm^-2。在前作为烤烟的土壤条件下,适当增施磷肥,不施钾肥即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应遵循"稳氮、增磷、控钾"的施肥原则进行配方施肥。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单整时间序列非线性变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献[1]提出了单整序列的非线性变换问题,并对变换序列的统计性质进行了分析.文献[2]也对单整序列的非线性变换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都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一个I(1)序列的非线性变换会产生一个长期记忆序列,但是变换后的序列未必是一个I(1)序列.本文讨论了文献[1,2]关于单整序列非线性变换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结论,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Xt}和{Yt}都是I(1)序列,并且它们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存在{Xt}和{Yt}的非线性变换,使得变换后的序列是协整的?论文首先根据ACE算法,提出了最优非线性变换函数的估计方法,然后对估计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的检验,从而检验变换后序列{f(Yt)}和{g(Xt)}之间协整关系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8.
以春收小麦生长季节中的总积温,日照时数,以及拔节至成熟期的降雨量,累计雨日,日平均温度等5项气候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将福建闽南地区龙海市春收小麦产量划分为四种气候类型,结果表明:四种气候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闽南地区近12年小麦生长季节的气候特点,与实际产量基本吻合,代表了该地区春收小麦丰、平、歉收的气候条件指标,为春小麦气候产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模糊分析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寻求主要因素密度,N,P2O5,K2O等多元恰当配比,为大豆生产提供一种或几种可以实现产量稳定的高座实施方案提供分析方法。F检验的保留项中,取F〉1;综合分析中各因素的编码取值平方和小于或等于旋转半径的平方等。  相似文献   

20.
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氮磷用量及栽培密度配套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6号产量(y)的回归方程,对方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密度〉磷肥。陇薯6号产量大于39t/hm^2的栽培方案是:施纯氮122.56t/hm^2~177.50t/hm^2、磷102.74t/hm^2~167.26L/hm^2,栽培密度为52861株//hm^2~60580株/hm^2(行距60cm,株距27.5cm~31.5cm)。图4,表4,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