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本期导读     
<正>不同民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是民族文化形成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民族传统知识与生物资源利用关系、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是生态学和民族学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两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新的分支学科——民族生态学.民族生态学(ethnoecology)是研究民族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民族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民族,其环境包括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东北少数民族生存于森林环境,森林环境培育了各民族森林生态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各民族对其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适应,形成了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计方式、社会规范、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出传承森林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化发展与建立区域广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是东北各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3.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是该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生态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核心精神在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呈现。西江流域生态文化作为传统农业文明时代的重要文化成果,具有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功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好类似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方面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大众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中的生态民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中生态民族学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是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和民族文化资源的消失而提出的。生态民族学倡导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探索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并存和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的相应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做出唯物的说明。该书分为第一章本土生态知识的内涵与价值,第二章本土生态知识与民族文化,第三  相似文献   

6.
旅游开发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得以体现。通过建设生态和文化旅游景点保护和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考虑如何使之成为现实生活中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从环境正义的角度着眼,经济发展、扶贫、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等都会复合性地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西部各民族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使少数民族地区环境得到保护,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受特定的空间-地缘结构、历史-文化结构和国家-社会结构影响。空间-地缘结构培育了特殊的人地关系,对自我认同的产生起基础性的作用。历史-文化结构造就了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民族文化价值以及传统生活习俗等自我认同的主体性因素。国家-社会结构形成了人口较少民族自我认同的外在因素。三大结构性因素相互作用,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自我认同呈现出减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是我国具有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特性的地缘政治环境,其旅游安全管理应有别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文章从非传统安全理论入手,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在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安全中的表现、成因和影响机制,从预警、危机管理、安全体系构建和区域安全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文化经历了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向科学文化的演进,而人类的文明也经历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探讨文明和支撑文明的环境的关系,是当前科学界的重要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生态化趋势日益显著,电子商务生态体系中知识共享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转移螺旋模型(SECI)分析了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下的知识共享机理,阐明了电子商务生态体系中知识共享的驱动因素,提出了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下构建知识共享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布依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区域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与布依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农耕民族文化的特色,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交流的平台,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步被淡化,有的甚至面临灭绝的边缘。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民族体育科研人员,应立即对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并保持其原有的民族特色,使其优秀的、健康的传统体育文化成分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造就特殊的生态文化,怒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是其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游猎游耕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探究怒族的原始农耕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民间文学中所体现的怒族的生态伦理思想,旨在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继续发扬怒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保护怒江地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从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角度,对云南省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网点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云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政策支持系统;云南省已有的竞技体育训练网点学校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网点的建立提供了支持等.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辽河流域的河流水质、生物学、物理栖息地状况,分析了辽河流域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千流总体上处于工业活动剧烈地带,污染较为严重,而支流水质相对较好.其中,着生藻类、底栖动物与水质状况、物理栖息地环境质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随着水质的恶化,着生藻类多样性减少,底栖动物完整性遭到破坏;河流形态发生了改变,河流水生生物所依附的生存环境受损,表现出与河流水体质量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地区开发、建设新小区,除了要考虑小区的现代生活环境、建筑功能、保温节能外,还应综合考虑小区的民族特色、绿色环保因素。以贵州凯里绿都小区建设为例,对民族地区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CO2对南方岩溶生态系统和岩溶过程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该项研究选择了具有垂直分带性的金佛山的为研究对象,对其顶部高原面上的温带竹林生态系统进行CO2动态变化的定位观测。分析其月动态和日动态变化特征及气温、降雨等对它的影响,研究在竹林这种特定的生态系统内,CO2如何进行迁移和转化,参与到岩溶作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从民族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大量的民族语地名(用民族语命名的地名)材料进行分析后认为,任何一种民族语地名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地理基础和文化背景,都客观上内隐或外显与民族的生态环境分布、地缘分布、跨境分布相关的大量的文化的信息,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某一特定区域内民族的聚居、杂居与散居程度,历史地折射出区域内的民族构成和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