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东汉四分历前后和古希腊首次出现的一些球面天文学概念以及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尝试并基本建立了一个空间天球概念,但是没有被启代很好地继承下来,而古希腊建立的空间天球概念被现代天文学所继承;古代中西方对于黄赤交角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同,并且东汉时期黄赤交角测量值的精度高于古希腊测量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日躔历指》是明末清初关于西方太阳理论的译介.文章基于文献考据、比较论证和史料分析的方法,不仅详细探讨了《日躔历指》中的第谷太阳测算理论,而且缕析了其中引进第谷天文学的内容和意义.全面分析和论述了《日躔历指》的编撰特点,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明末清初西方天文学的传播和会通.  相似文献   

3.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五大历数书汇编》是印度早期一部非常重要的数理天文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公元6世纪以前印度本土天文学以及传入印度的域外天文学的主要内容。文中详细考察了收录在《五大历数书汇编》中的《太阳历数书》、《宝莉莎历数书》和《罗马伽历数书》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并与公元6世纪之前的《乾象历》、《景初历》和《元嘉历》等3部中国历法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进行比较,揭示了公元6世纪之前印度和中国天文学家处理月亮不均匀运动的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五纬历指》在几何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行、岁行、本行、视行、均圈等一系列概念,以《五纬历指》中的土星理论为例,讨论了托勒密计算两心差、最高点和本轮半径等对《五纬历指》的影响,结合《至大论》给出次均数的计算,分析了托勒密引进"偏心等速圆"的历史语境及耶稣会士的态度,进而阐明编撰《崇祯历书》时建立在西方天文学几何模型基础上的"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回归年长度测算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年是历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非常受重视.通过探讨回归年在中国和希腊不同的发展历史.比较了它们发展的异同,认为它们都遵循了测量和计算相结合的测算原则,在测量中都有时间间隔愈长得到的年长愈准.以及日影关于冬至点对称的思想.但它们也有差异:古希腊明确建立了基本的空间几何概念,形成了判断和逻辑严密的论证.比较重视建立一套由观测出发的公理化系统,整套思想方法被近代科学所继承;古代中国比较重视经验和具体细节.关于回归年的测算精度不逊于古希腊。说明其采用的方法和对于晷影的认识是科学的.此外.根据现有资料认为何承天论及的新的回归年值与古希腊的回归年值相等,从而推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数学公式将《明天历》的日食算法表达出来,并指出其天文学意义。方法文献分析与数学建模。结果《明天历》先求得合朔时交点离开冬至点的距离以及太阳到冬至点的距离,两者的差值就是"去交度分";常数中的"朔差"是一个朔望月中交点退行的距离;它以恒星年而不以回归年入算以及用太阳的去交分代替月亮的去交分都是其去交度分算法的不足之处。《明天历》的食甚时刻仅是对经朔时刻加入日月不均匀运动有关的修正,没有进行时差的修正。其他算法与主流算法基本相同。结论《明天历》的日食算法在宋代是比较特殊的,这些特殊之处大部分是正确的、合理的,但某些算法中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授时历》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并且成为明朝《大统历》和朝鲜《七政算内篇》成书的基础。《七政算内篇》是朝鲜世宗时代(1418—1450年)取得的重要天文业绩之一,以《回回历》为基础,与《七政算外篇》一同于1444年编纂成书。《七政算内篇》的历元、天文常数和计算法等基本体系参照《授时历》,应数值则参照了《大统历》的辛巳应数。且把四余添加在推步的项目中,在计算日月食时使用的常数值则参考了元统1384年编纂的《大统历法通轨》,《七政算内篇》汲取了《授时历》和《大统历》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关孝和对《授时历》中弧矢割圆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廓清关孝和对《授时历》中求黄赤道差、黄赤内外差的几何算法的基本线索。方法 历史分析和献考证。结果 详细分析了关孝和对《授时历》中“论黄赤道差”、“论黄赤内外差”和“论白道与黄赤道差”前两条的解释和图说。另外,关孝和根据传入日本的《天大成管窥辑要》的原顺利解决了第3条中的白道交周问题。结论 认为由于原过于简单,所以关孝和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关孝和在17世纪前的日本是绝无仅有地完全弄懂了《管窥辑要》的一位学。  相似文献   

9.
祖冲之在他的大明历中有一系列新的发明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认为,祖冲之大明历的许多创设除了延续何承天的想法,他的上大明历表和《驳议》更是表达了他本人的历法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祖冲之一系列创造性工作的源头——晷影漏刻的测算,论证了祖冲之"信而有征"的历法思想;祖冲之重视构建一个"数皆协同"的历法体系,主要体现在大明历中回归年、章闰和岁差等常数的取得;大明历又称七曜甲子元历,体现了"元值始名,体明理正"的历法整体思想,但是他追求历法适用于将来的目标太过理想了。文章还分析了祖冲之关于非为合验天思想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论<几何原本>在中国的传播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考察指出:古希腊科学名著《几何原本》是在13世纪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中,通过阿拉伯算学一起传入我国的;《几何原本》在我国翻译传播过程中,除常提到的利玛窦,徐光启和李善兰之外,至少还有4人参加了《几何原本》的翻译工作;《几何原本》的翻译传播对我国数学、天文学以及中国近代科学乃至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天文学译著《谈天》原译自英国天文学名著Outlines of Astronomy.通过对译本《谈天》各版本的搜集整理和版本差异比较,理清了《谈天》的3个重要版本与其所依据的英文原本之问的对应关系.理顺了《谈天》各版本之间的继承关系,为该书中、英版本的内容比较研究及考察近代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南宋的历法多是根据北宋历法修订而来的。正史仅记载了它们的历法常数,而对历法的具体推算术文则略去不记。分析现存的部分历法术文和史载的历法推算日月交食的记录,并进行回推计算和比较,得出《统元历》、《乾道历》、《淳熙历》和《会元历》使用《崇天历》的交食推算方法,而《统天历》、《开禧历》和《成天历》可能使用了《纪元历》的交食推算方法。使用南宋的七部历法的算法分别计算了它们各自行用前后100年间的所有可见日食,并与真实的天象作比较,得到这些历法的推算精度。结论是:历法推算日食食甚的平均误差大约是0.5小时,食分误差是1.5分。  相似文献   

13.
文化整体:古代科学研究之新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埃德和席文合著的《道与名:早期中国和希腊的科学和医学》(耶鲁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提出了“文化整体”的概念,用以对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科学进行了新的比较研究。这个新的比较研究方法对于非比较性的研究也同样有用。文章以元初的《授时历》改历为主要事例,阐释这个新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开普勒的新天文学是西方天文学从传统的数学天文学转变为物理天文学的标志。明末崇祯改历过程中介绍了许多西方天文学的知识,其中也包含了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思想。《崇祯历书》中介绍的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思想包括了开普勒的物理机械论,即通过一种普遍的自然力来解释以太阳为中心的整个行星体系的运动,太阳是宇宙的几何中心、运动中心和动力中心。本文通过分析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思想在西方的接受情况、传教士向中国传播的情况以及中国改历的需要,说明开普勒的物理天文学对崇祯历书的影响,以及没有引进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明末基于欧洲天文学编纂的《崇祯历书》中,交食算法非常重要且又比较复杂,是后来清初学者研习西法时的重要内容。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崇祯历书》交食算法中的迭代运算为切入点,对清初学习西法的代表学者之一——王锡阐关于西法的理解和改动进行了讨论和研究。首先,对《崇祯历书》在求解实朔望和日食食甚过程中的迭代运算进行了分析,发现相关算法来自第谷的《新编天文学初阶》,但传教士为了降低推算的复杂程度,对后者进行了少许改动。其次,通过与《晓庵新法》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发现王锡阐不仅对《崇祯历书》交食算法原有的两处迭代运算进行了改订,而且将迭代运算推广应用到对食甚前后时刻,即初亏、复圆等时刻的求解中。虽然王锡阐对《崇祯历书》交食算法中迭代运算的改订和发展在当时没有被广泛接受和采纳,但其在日食初亏和复圆计算中的一些思路还是对后来的官方历法——《御制历象考成》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印度正弦表与唐代正切函数表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澄清印度正弦表与唐代僧一行(683-727年)正切函数表的关系,采用中、印数学比较的方法,分析唐代传入中国的印度《九执历》中所载印度正弦表的构造方法,并与僧一行所编《大衍历》中的晷影差分表比较。结论指出:僧一行的数表没有利用传入中国的正弦表的结果推算,而是在中国天文学史上独立创造的。  相似文献   

17.
《天问略》是一本介绍西方天文学知识的早期译作。文章对《天问略》中涉及的宇宙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和溯源,从中西方天文学内容相结合,用形象化比喻修辞帮助中文理解以及写作手法和文体等方面探讨此书何以有利于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播。同时,文章深刻剖析了《天问略》在以黄道度分定节气、“一时二动”思想以及明代15个区域的昼夜时刻图等天文学问题在明清时期的具体影响。阳玛诺撰写的《天问略》不仅传播了西方天文学,而且对中外天文知识和西方不同时期宇宙论进行了杂糅,其对明清时期天文学产生的影响与价值或许大于其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18.
唐代瞿昙家族的天文历算活动及其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天文学家翟昙罗、瞿昙悉达、瞿昙、瞿昙谦及瞿昙晏祖孙四代,曾三代担任过唐朝太史今、太史监、司天监,领导和主持唐朝官方的天文机构,先后达110年以上.他们擅长印度天文历算,也精通中国传统的天文学,编制了《经纬历》、《光宅历》、《甲子元辰历》,编译了印度古代的《九执历》.特别是瞿昙悉达编撰的《开元占经》,引用了不少古代典籍,保存了许多天文资料,介绍了印度古代的数学知识──位值制数码、圆弧量法和弧的正弦,但这些先进的算法因和中国传统算法体系不同,可惜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征稿简则     
《中国科学(G辑)》2013,(5):F0003-F0003
简介:《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月刊.收录情况:《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与其英文版SCIENCE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刊物,前者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并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20.
行星运动理论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齐天算家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与行星公转不均匀现象之后,刘焯首次将该重大发现引入到《皇极历》五星推步算法中。本文在解读《皇极历》步五星术文的基础上,利用Python语言模拟《皇极历》算法推算木星、火星和土星视位置,讨论了《皇极历》推算约600—630年间行星真黄经的误差,其结果为木星、火星和土星的黄经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5.27°、17.67°、5.10°。分析表明,《皇极历》外行星视位置的误差结果可能是由行星的定见时刻推算、行星动态描述的分段处理方案,以及留段目的时长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