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江晖 《甘肃科技》2011,27(20):146-148
为了使人们认识到市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城镇渗水人行道的施工,阐述了城镇道路渗水人行道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其优越性,对市政道路建设中大力推广渗水人行道路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联锁块铺面是指用工厂预制的高强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紧密排列作为面层的铺面结构,我国对这种铺面结构的研究甚少,目前尚无相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的部分人行道照明进行了实测,通过对大量测试信息的处理及分析,证明了半柱面照度应是人行道照明评价的最佳参数,并指出了现行人行道照明标准中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研究中首次将计算机灰阶分离方法用于夜间行人面部特征的分析,从而得出立体感指标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该研究为人行道照明评价指标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及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港区联锁块铺面结构设计方法孙立军现代联锁块铺面是指用工厂预制的高强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紧密排列作为面层的铺面结构,我国对这种铺面结构的研究甚少,目前尚无相应的设计方法.根据对港区荷载图式的调查和分类,在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联锁块铺面特点的结...  相似文献   

5.
铺面水泥混凝土冻融环境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铺面混凝土冻融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表征铺面混凝土冻融循环的量化指标及其定义 .根据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得到的我国主要城市铺面混凝土内部年逐时温度 ,进行了铺面混凝土冻融环境的量化指标统计分析 ,建立了铺面混凝土年冻融循环次数的预估方程 ,统计得到各量化指标的分布状况和特征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刚性铺面结构在设计年限内板边、角易开裂的问题,基于美国国家机场铺面测试中心的CC1和CC2试验段的测试结果,结合Westergaard的理论解,提出了结构刚度概念与刚性铺面结构平衡刚度设计理念,即增加铺面板边、角的结构刚度,使整个铺面板在板边、板角和板中3个荷位处的结构刚度处于平衡状态。随后,通过CC6足尺加速加载试验,验证了基于平衡刚度设计理念的铺面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和预防板边、角裂缝的产生,并且设有刚性基层的等厚度面层板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最终,结合平衡刚度设计理念及试验结果,提出了平衡刚度刚性铺面结构的一般形式,同时考虑工程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平衡刚度设计的刚性铺面的原型结构。研究成果可为刚性铺面结构的平衡刚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组态技术和PLC在人行道护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MCGS组态软件与欧姆龙公司CQM1H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人行道护栏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组态过程;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并制作出控制系统的动态监控画面;在MCGS和PLC串行通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控制PLC,实现了对十字路口交通灯及人行道护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对公共场所中的室内人行道来说,人流的相向运动是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合理的设计会引起通道的经常性阻塞甚至在疏散中导致踩踏事故.如何确定人行道的最大人流量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不同人流比率下行走速度和人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得出了不同人流比率下的最大人流量、低密度状态下的自由行走速度以及最大人流量下的行走速度.根据模拟结果,对人流比率与人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函数关系可以用于对各种状态下(从自由流到阻塞流)的道路状况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相向流比率对最大人流量和最大人流量下的行走速度都有影响,而对自由行走速度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用于人行道的设计和规划及疏散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9.
基于弹性层状理论,研究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铺面结构层底弯拉应力,土基顶面压应力水平向分布规律.考察了铺面结构层层底径向应力系数φr、切向应力系数φθ和土基顶面压应力系数φz随距荷载圆中心点水平距离r的增加而衰减的规律,分析总结了铺面结构参数对上述3个应力系数的影响,给出了3个应力系数与铺面结构参数和距荷载圆中点水平距离r之间的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智能铺面的内涵与架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智能铺面的内涵与架构进行诠释与定义.明确未来交通的发展愿景为"零伤害、零延误、零维护、零排放、零失效".为适应该愿景,借鉴智能生物体的基本要素,将智能铺面定义为由先进的结构材料、感知网络、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和能源系统组成,具有主动感知、自动辨析、自主适应、动态交互、持续供能等智能能力的铺面设施.在此基础上,从基本性能、智能能力、网联服务、可持续发展特性等4个方面明确了智能铺面的功能特征,并提出了智能能力的5个等级与要求.从物理要素、信息流向、能量路径、空间位置、P2X(Pavement to X)服务等5个方面构建了智能铺面的架构.成果对指导智能铺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行道发展小史在我国古代城镇的街道设计中,可以看到人行道的痕迹。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共分为110个坊(即居住小区),四周有围墙,墙外即街道。街道两旁各有一条水沟渠。渠  相似文献   

12.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满足行人步行交通的需要,对城市道路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合肥市城市人行道的现状与发展,从空间利用、附属设施、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期望为城市道路人行道及附属设施相关规范的制定和人行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泛俄地区交通铺面国际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10月14~1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将采取专题报告及研讨等方式,就现阶段交通铺面设计理论、材料、养护、施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技术研讨与交流。会议专题:(1)交通铺面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方法;(2)交通铺面工程新材料与新技术;(3)交通铺面工程养护技术及管理系统;(4)特殊地区交通铺面工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建筑抗震中的力学问题及人们的研究方法,从古代地震的历史记录谈起,介绍了古人对抗震的感性认识及到近现代人们对地震破坏的理性认识和人们对地震的研究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力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许广良 《科技信息》2008,(30):36-36
行人事故(Pedestrian RTAs)在许多发展中国是很严重的问题。本文研究各种有效宽度下的城市道路人行道的使用率与交通道路特征包括自行车流量、行人流量、机动车流量和车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使用人行道的行人的性别年龄特征,为城市道路提供合理的行人通道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研究表明:有效宽度在1.8m以下的人行道会妨碍人们的正常使用,有效宽度小于1m的人行道大多数行人不会使用。机动车流量和车速对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行人流量和人行道利用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太原市青年路改造工程的实例,分析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板(简称"人非共板")的适用条件,探讨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板改造方案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行道路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行道路的景观设计应该从三方面出发:一是限定适宜行人的空间尺度;二是创造良好的道路视觉景观效果;三是注重独特的人文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李力  盛涛 《工程与建设》2005,19(6):450-451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也是对现行防火设计处方式规范的变革和完善。性能化设计是今后消防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现行处方式消防设计的缺点,介绍性能化设计的概念、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国外开展性能化设计的情况,全面论述了我国开展性能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运用声发射测试技术,实时动态感知铺面结构层内部的损伤信息,全面揭示其变形破坏全过程的演化机制,从声发射源定位、声发射信号处理、参数分析、铺面材料声发射技术应用等方面,系统地回顾与梳理了声发射技术的关键要点、研究进程与发展前景.声发射源定位方面,归纳了传统迭代算法、线性方程、智能模型的原理及优劣;声发射信号处理方面,介绍了小波变换、HHT等巩固信号波形特征与降低噪声干扰的方法;声发射参数分析方面,阐明了反映声发射过程的参数类型和非线性特征及参量耦合作用下损伤本构方程;铺面材料声发射特性的研究,分别凝练了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受力条件、环境作用、材料组成等影响因素下声发射阶段性的变化规律和特征行为.实践表明:声发射技术能够补充和完善现有路面损坏检测技术,且能有效实现铺面材料内部损伤实时监测与诊断及其性能的定量与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行人步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出发,研究典型城市道路两侧人行道的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调查了9条具有代表性的道路路段的几何特征及交通流特征,并采用路边询问法开展了行人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机非分隔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设施带)宽度、人行道宽度、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流率及人行道上障碍物分布状况.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简单回归模型及组合模型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