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液压辊缝控制系统是冷连轧机组控制带钢厚度精对某冷轧厂四辊冷带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的研究,对工作在位置控制方式下的液压压下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掌握了系统的实际动态特性.为以后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性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析油膜轴承最小间隙即油膜厚度的计算方法,并联系板带材轧制控制数学模型,给出油膜厚度变化对板带轧制厚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验室四辊轧机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微电脑控制的500m/m四辊液压轧机厚度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硬件和软件框图.  相似文献   

4.
本厚度控制系统是由测量轧机出口厚度的变化,并以此进行反馈控制。这种控制可以对出口厚度进行全程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的通带精度。本系统已应用于300m/m和500m/m四辊液压轧钢机上。  相似文献   

5.
冷连轧动态变规格在线过程控制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国内某1220冷连轧机组生产实际情况,采用逆流直接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建立起变断面、变张力冷连轧机组动态变规格控制系统,得到变规格过程中各个过渡段各个机架的辊缝、辊速变化值及变规格轧机调整时间·生产实践表明,带钢在变规格过程中的厚度偏差及偏差长度优于设计要求,在变规格过程中各种轧制参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投产的宝钢5m宽厚板轧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轧机,世界上拥有同样类型的轧机也很少,宝钢5m轧机投产后,近几年国内相同类型的轧机也相继上马。厚板轧机对轧材的精度和板厚的偏差控制要求很高,对轧机的各个零部件自然也提出了相应的高要求。油膜轴承是轧机的关键部件,为了满足轧机对轧材的控制技术和轧材精度,易于AGC(辊缝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装拆快速方便等特点,宝钢5m轧机支承辊油膜轴承采用美国摩根公司设计的无键薄壁锥套、液压装卸、双向止推结构和组合唇形密封技术。宝钢5 m厚板轧机主要技术参数为:轧机型式CVCPLUS四辊可逆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MKW八辊轧机实验研究的一部分。本文解决了在MKW八辊轧机上用单个导向辊测定张力的实验问题,并通过轧制最小厚度的生产性实验,提出合理选择工作辊径和确定最小可轧厚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轧制08沸钢特定产品的最小可轧厚度简化公式,该简化公式符合生产实际情况。这就为MKW八辊轧机的设计和生产等工程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22800四辊轧机“逆宽”轧制中的凸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2800四辊轧机在工作辊服役后期“逆宽”轧制状态下的凸度控制问题,结合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变厚度平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2800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即凸度预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揭示出工作辊服役后期的“箱型”磨损辊形、钢板宽度及轧制力等对钢板凸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生产中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2800四辊轧机“逆宽”轧制中的凸度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2800四轧机在工作辊服役后期“逆宽”轧制状态下的凸度控制问题,结合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变厚度平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2800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即凸度预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揭示届工作辊服役后期的“箱型”磨损辊形,钢板宽度及轧制力等对钢板凸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耵应的生产中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用于带、薄(箔)材生产的轧机有多种多样,如二辊,四辊,偏八辊、十二辊轧机等。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表明,粗、精轧专用型非可逆式四辊轧机乃是现代铝箔轧机之最佳机型。  相似文献   

11.
在采用影响函数法分析四辊轧机轧辊弹性变形的基础上,以某1 250 mm热带轧机为对象,研究了四辊热带轧机支撑辊辊型曲线各种影响因素对辊间压力及带钢出口凸度的影响规律,为支撑辊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倒角长度、倒角高度、倒角类型以及辊身凸度均对辊间压力分布和带钢出口凸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进行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实际选择合适曲线类型和参数范围,同时保证轧机的凸度控制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四辊液压轧机AGC动态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辊液压轧机自控制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并对数字控制器的数学模型进行设计。这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指导液压轧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300四辊轧机工作辊与支承辊液压伺服系统的负载交联干扰问题,讨论了多通道液压控制系统的负载耦合与消扰问题,在理论上论证了轧机多通道系统负载耦合之存在,并给出了解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型不锈钢带钢冷轧机特征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不锈钢冷轧带钢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选择合理机型生产高质量冷轧不锈钢带钢是当前面临的课题。本文重点介绍了适合于我国国情易于将旧设备四辊轧机改造成多辊轧机的Z型轧机及设计新型、性能优良的SG1 8辊轧机  相似文献   

15.
肖海明  夏志全  邱勇中 《科技信息》2013,(26):303-303,305
本文介绍了某厂四辊冷轧试验轧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及结构图、主传动直流调速系统、HMI系统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硬件组成等,重点分析了液压辊缝控制、张力缸位置及张力控制等功能,此轧机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控制简单,满足单片薄板冷轧试验工艺的要求,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轧辊和带材的弹性变形出发,根据弹性理论导出了计算极限最小厚度的公式,进而给出了确定工作辊径的计算方法。在二十辊冷轧机上做了极限最小厚度的轧制实验,并根据实验资料对几个主要的极限最小厚度公式进行了分析对比。极限最小厚度是说明轧机工作临界条件的一个极限参数,是冷轧板带材轧机的一个基本参数。正确确定这一参数对轧机设计和冷轧生产有重要的意义,是冷轧板带材理论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对极限最小厚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四辊液压轧机位置闭环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厚度预控和监控的功能、组成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以及微机实现的具体方案 .将其应用到Φ(2 1 0~ 5 0 0 )mm× 80 0mm四辊液压轧机上 ,使轧机具有较强的消差能力 ,并使出口带材能锁定在要求的目标尺寸上 .  相似文献   

18.
冷轧薄带钢工作辊边部接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工作辊接触对冷轧带钢生产的影响,用影响函数法建立模型,并用现场生产数据模拟计算了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通过计算得到的接触压力、带钢厚度、张应力等分布数据分析了冷轧薄带时发生工作辊接触现象对轧制压力、出口厚度、出口张应力以及板形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辊接触使带钢边部轧制压力降低,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接触压力增大.工作辊接触使带钢凸度和横向厚差减小,对降低边部减薄有利;使出口张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减小了边浪,提高了带钢的平直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研制1000三机架冷连轧机工作辊弯曲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轧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轧机结构设计提出的新的要求,着重介绍了为适应这些要求设计制造的300四辊可逆式冷轧机工作辊弯曲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试验结果,认为经过试验验证的新结构可以在大型板带轧机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考虑轧辊弯曲挠度以及轴承座与机架侧面之间的间隙两个微尺度参量对于辊系机构静定性的影响,采用机构学杆系自由度分析和综合理论以及陀螺效应力学理论分析当代轧机的辊系结构,提出轧机辊系结构存在超静定性和静不定性。针对轧机辊系结构的超静定问题,通过增加机构自由度而创制空间自位高刚度轧机、空间自位万能高刚度轧机;对2200铝箔四辊轧机止推滚动轴承烧损问题的研究发现,轧机因陀螺效应而引起动态交叉行为导致其辊系静不定结构问题,通过增加千斤顶机构而创制600半静定性四辊轧机、静定性六辊轧机和封闭式稳定型钢轧机。在获得轧机滚动轴承延寿的重大成果后,欲彻底解决轧机两端支反力不等及镰刀弯弊端、工作辊夹住板带横向移动现象、一流六辊轧机中间辊止推滚动轴承损坏、轧机颤振以及普遍不能达标负荷状态生产的现状及无法实施大压下率轧制工艺等十几项轧机弊端,并证明当代轧机是非一流装备,从小、中型轧机改造实践中创新的微尺度静定性轧机急需应用于中厚板等大型轧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