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铁等电气化机车受电弓拉弧实时监控中的高虚警对机车运行带来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类学习的实时拉弧检测和报警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梯度投影快速确定受电弓所在区域,然后在受电弓区域寻找潜在拉弧区域,接着提取区域内边缘梯度直方图,并用分类学习方法判断其是否存在拉弧,最后采用多帧平滑滤波方法确定长持续受电弓拉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帧平滑滤波的方法相对于单帧拉弧检测方法能提升正确检测率约8%,同时降低虚警约32%。  相似文献   

2.
鲁强 《科技信息》2011,(16):353-353
接触网动态硬点是影响接触网,尤其是高速铁路接触网正常弓网关系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因素,它会加快导线和受电弓滑板的异常磨耗和撞击性损害,破坏弓线间的正常接触和受流,并在硬点部位造成火花和拉弧。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接触网动态硬点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案,为今后类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宏伟 《科技资讯》2011,(14):115-115,118
以仙神河隧道左线洞口滑坡坍塌为例,叙述单跨、浅埋、偏压和不利施工条件下隧道洞口滑坡坍塌整治的经过,分析了滑坡坍塌的成因,从现场坍塌后的边、仰坡稳定情况,提出了综合整治办法,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对整治效果做出评估,井结合实例提出隧道洞口部位滑坡坍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巨长鲸 《甘肃科技》2012,28(1):70-71,79
接触线与受电弓之间的可靠接触,是保证电力机车良好取流的重要条件,也是评价接触网受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弓网间发生离线现象引发的电弧烧损接触线、受电弓滑板及电弧引发牵引变电所跳闸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某公路隧道病害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某隧道病害的现场调查,在对其主要病害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因素,结合隧道应力分布和受载情况,分析了隧道病害的现状和各类病害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隧道病害的整治措施.文中隧道病害原因和治理预防措施对相似病害的防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受电弓三维温度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NSYS参数化编程语言APDL建立受电弓弓头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编制了循环加载及求解程序,模拟列车行车过程中滑板与接触线滑动接触受流.分析了滑板温升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热源对滑板温升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材料时滑板的温升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了MSC-MARC软件对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动态受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别建立了接触网和受电弓两个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接触实现了两个子系统的耦合,进行弓网的动态分析.通过仿真,将低速下得到的结果与国外的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软件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针对高速铁路一种受电弓-接触网的设计参数,对弓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高速下接触网的动态抬升量,接触压力和离线率,通过参数的调整保证弓网可靠作用达到良好的受流.对高速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高速下受电弓与接触网不同参数的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东汕尾鲘门隧道工程特点,分析了锚注支护与混凝土喷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相应的施工流程和工艺,成功实施了鲘门隧道工程的病害整治工作.工程检测结果和运行情况表明,这套隧道病害整治工艺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我国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方案设计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接触下镜片亚表面损伤形成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光学镜片磨削加工时仿真模拟接触模型过于简化的问题,充分考虑不规则磨粒与光学镜片间存在的点、线、弧三种接触状态,分别建立磨粒与光学镜片粗糙表面间的双微凸体接触模型.通过实验,获得磨粒与光学镜片的动态接触过程、应力变化趋势和亚表面损伤的形成、扩展等情况,以及相同加工工艺参数下,磨粒与光学镜片间不同接触状态对光学镜片亚表面裂纹深度和材料磨削去除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微型桩整治隧底填充结构裂损病害的原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旵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0):5861-5866
某隧道进口段仰拱填充结构在施工期出现大量未贯通的"V"字形裂缝。根据隧底填充结构裂损特征,结构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隧道地下水排导系统设计与施工情况,得出作用在仰拱填充结构上的水压力是导致其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通过发挥微型桩受拉特征整治水压力作用下隧底填充结构裂损病害的措施。通过数值分析、现场测试和观察得出了微型桩加固能有效减少或抑制仰拱隆起,防止隧道仰拱填充结构的"V"字形裂缝产生和发展。论证了利用微型桩整治水压力作用下隧底填充结构裂损病害的有效性,为类似隧道病害整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彩秀  马冰 《科技信息》2012,(20):359-359,349
本文针对深圳地铁受电弓碳滑板使用中出现的断裂、剥离、掉块、裂纹、拉弧、灼烧、偏摩等异常机械和电气损伤案例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造成碳滑板异常损伤的因素,并从碳滑板选型、日常检测控制、弓网联控及应急预案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破坏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既有铁路隧道铺底病害严重的现状, 采用弹性支承法, 对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 计算中对不同的隧道铺底结构、不同的围岩抗力条件以及铺底与基岩之间不同接触条件下隧道铺底结构的受力状态进行讨论, 对作用于隧道铺底结构顶面的荷载分别考虑均匀分布和实测条件2种工况. 计算结果验证了现场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实际破坏形态. 根据计算结果, 对隧道铺底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以及铺底结构破坏的原因等进行分析, 并提出在进行隧道铺底病害整治时, 应大力提高铺底结构的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梅文鼎、戴震和焦循对"总弧存弧法"的研究情况.焦循在梅文鼎、戴震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数形结合,将西算的演绎性与传统中算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对西学的研究特点,并且巧妙地避免了梅、戴二人无法解决的三角函数的符号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地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依靠电力系统的牵引而进行日常运行,能够维持地铁进行正常运转最重要的位置就是地铁车辆与地铁轨道电网中进行连接的受电弓处。为了地铁能够维持正常的日常运转除了要确保地铁车辆的接触电流质量外,还需要保障受电弓能够承受地铁车辆高速运行过程中对其产生的摩擦。只有受电弓系统能与接触线之间保持稳定的压力,才能确保地铁车辆稳定的运行。本文则将针对当前我国地铁车辆的受电弓系统工作原理进行浅要分析,阐述受电弓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总结受电弓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故障类型,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维护方法,确保受电弓系统能够平稳、正常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手工电焊机所采用的起弧方式均为“打弧”,靠焊丝与焊件逐渐接近、接触的瞬间产生拉弧,起弧时间不易掌握,操作难度大.由于操作顺序为先遮好防护罩再打弧,起弧之前看不到焊接位置,焊丝与焊件的空间关系往往找不准,故焊接质量难以提高.有些焊工也常由此原因而先打弧后遮蔽.这些问题给焊接质量和焊工健康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曹露芬    金先龙    吴惠明  杜新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44(11):1534-1538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准确模拟运输车辆运行时对周围隧道的影响,建立了隧道及运输车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动态接触方法模拟轮 轨、轨道 隧道、隧道 土体等的动力相互作用.利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运输车辆每节车通过工作井时隧道的动态响应.由于轮轨接触计算十分耗时,在递归坐标二分分区方法(RCB)基础上,结合上海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轮轨接触均衡分区算法(WRCBB).分析并比较了两种并行算法的加速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考虑接触的大型结构动力分析问题,接触均衡的分区方法具有更好的加速比与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无砟轨道的发展起步较晚,隧道结构内应用整体道床铺设无砟轨道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经验都比较欠缺,随着无砟轨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长、特长隧道内无砟轨道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道床病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实际隧道工程内整体道床病害整治为例,分析了隧道内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病害特点制定了病害整治的原则,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治措施,对道床下沉病害采用了压注新型双组份聚氨酯膨胀材料,通过调整注浆材料体积膨胀量控制道床抬升高度,经通车运营检验,整治措施效果良好,可为隧道内整体道床的同类病害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引弧时间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引弧过程中焊丝与工件接触处的加热过程,建立了GMAW接触引弧时间预测计算模型,并实验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引弧时间不仅与焊丝的热性能和电性能有关,而且与焊丝直径、引弧电流和接触电压有关;基于预测模型计算的引弧时间与实验所得引弧时间基本一致,该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认识GMAW引弧机制以及对焊接电源引弧阶段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和RNG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顺弓、逆弓运行状态,隧道有效净空面积,隧道长度等因素影响下,高速列车进出隧道口受电弓气动载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得到的车体表面测点压力曲线变化规律与动模型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幅值相差在3%以内;列车进出隧道口时,受电弓弓头受交变载荷的作用,气动抬升力曲线将分别出现正负向脉冲波形;受电弓顺弓、逆弓运行时弓头气动抬升力差异明显,顺弓运行时正向峰值相对较大,而负向峰值明显更小;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减小时,弓头气动抬升力波动幅度明显增大;隧道长度的变化对列车进入隧道时弓头气动抬升力基本无影响,但对列车驶出隧道时气动抬升力变化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将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应用于机车受电弓弓头弹簧系统的研究.利用一种新型、稳定的接触问题求解方法——直接约束法,对受电弓和接触网进行接触计算分析,并将工程优化算法融入有限元分析的全过程,实现了弓头弹簧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较好地获得具体工况条件下弓头弹簧参数与受电弓受流性能的关系,求取最优的弓头弹簧参数值,为设计新型机车受电弓产品的弓头弹簧系统提供了科学适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