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施工时,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度较高、平整性良好的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沥青公路应用过程中,由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不符合要求,会使交通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因此,为了使行车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检测单位应对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通车要求。该文首先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检测方式进行总结,并对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措施进行分析,随后以某工程为例,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案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该公路运行多年后的路面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等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分析,提出现行城市道路设计中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措施;同时对两本不同的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沥青路面抗滑技术指标上的对比,确定不同等级城市道路抗滑技术指标值。  相似文献   

3.
依托四川省内典型高速公路,在对其逐年交通量特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累计当量轴次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关系,进而研究了不同交通组成下路龄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规律性.结果表明,交通量以小型车辆为主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路龄间基本服从反S曲线特征,在加铺罩面后的第2~3年衰减幅度较大;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累计当量轴次间规律性不佳,车辆构成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有一定的影响,交通量以小型车辆为主时,路面养护维修措施实施时机可能不受路面抗滑性能指标的制约,但以大型车辆为主时,路面抗滑性能是主控指标之一.车辆荷载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认清其演化特征,为沥青路面智能化养护抉择和处治方案实施时机提供依据,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叙述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形成机理与造成其衰减的物理作用。重点介绍了一些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设备及其方法,通过对现有试验设备与方法的分析,指出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设备与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路面抗滑性能非接触式测量,提出应用新型区域三维纹理特征来表征沥青路面形貌构造并评估路面抗滑性能.使用便携式高分辨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纹理数据,同时使用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采集其路面抗滑性能数据,并分别使用70和15 km/h时的动态摩擦系数值代表高速与低速状态下的路面抗滑性能.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路面抗滑性能与多个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的共同作用有关.建立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多个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预测高速与低速状态下的路面抗滑性能.结果表明,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对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在70 km/h时测得的路面抗滑性能预测能力为77%,对15 km/h时测得的路面抗滑性能预测能力为69%,证实了区域三维纹理特征参数与路面抗滑性能之间存在非线性联系.  相似文献   

6.
张众芳 《广东科技》2012,21(5):99-99,102
沥青路面以其表面平整、耐磨抗滑、行车舒适及维修简便等优良性能,已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沥青路面平整度直接关系到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是综合反映公路道路使用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沥青路面面层平整度的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施工实践就如何改进公路路面面层不平整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托甘肃省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库,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速公路路面检测经验,总结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而为控制和加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提出了建议.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是车辆橡胶轮与路面表面接触后对车轮摩擦能力大小的表征,目前的规范中高速公路路面主要用构造深度、横向力系数作为规范表征指标.笔者长期从事甘肃省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掌握大量路面构造深度和横向力系数检测数据,所在单位依托大量路面检测数据成立了省级重点实验室.笔者基于大量数据信息,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了逐年统计分析、追踪观察,进而总结出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影响作用的变化及衰减特性,进而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凭借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较好的耐久性、行车舒适性及美学环保,适合于各种车辆通行,并具有坚实、耐久、平整和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以及抗高温开裂的性能。但由于各种原因,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已列为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之一,足见其普遍性和严重性。本文列举了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通病,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因素,从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后乐田 《甘肃科技》2012,28(14):139-140,1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因素的分析,并结合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提出了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公路使用寿命,进行公路路面检测及养护已经成为公路养护部门刻不容缓的使命.分析当前公路沥青路面中出现的各种病害特征,着重介绍沥青路面弯沉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路面抗滑性检测技术、路面损坏状况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探讨如何进行预防性公路养护的措施,客观而全面的论述如何开展公路路面维修治理工作,从而提高沥青公路的养护质量,方便车辆畅通无阻的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在公路建设中,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路面坚实、平整度高、稳定性好、防水耐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等特点.在现代公路交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里程最长的高级路面形式.本文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桥隧比隧道段路面抗滑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影响山区高速公路高桥隧比路段的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与特性,从路面摩擦产生机理、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和路面抗滑性能降低后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对高速高桥隧比路段的隧道段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调查与测量,分别从路面抗滑性能连续变化趋势、不同类型隧道抗滑性能特性和隧道路段路面抗滑性能特性方面做趋势图;对比了短、中、长与特长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趋势稳定程度。结果表明:路面磨耗、路面污染和路面潮湿三个因素是使高桥隧比路段路面抗滑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隧道群路段较普通路段路面抗滑性能较差,隧道群中不同隧道的路面抗滑性能差异较大,隧道与隧道连接段可能存在路面抗滑性能突变的现象,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中和 《科技资讯》2009,(25):54-55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近年来在我省及全国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经过同步碎石封屡处理过的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功能,有效治愈路面贫油、网裂(龟裂)等病害,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主要用于沥青道路的预防性养护。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抗滑是一个普遍却又很难解决的实际同题;故对路面抗滑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具有路面坚实、平整度高、稳定性好、防水耐久、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在现代公路交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当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里程最长的高级路面形式。本文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及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评价方法、指标和标准。结合某高速公路实体工程,通过室内试验重点比较SAC-16、SAC-13、AC-16、AC-13的表面构造深度、摆式摩擦系数在不同空隙率条件下的差别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袁小兵  于文金 《江西科学》2005,23(3):213-216
按照美国Superpave级配控制点和禁区范围。对现行规范中的部分级配进行调整。使它们级配曲线分别通过禁区的上限、下限和禁区,同时利用这几种级配组成的混合料进行一系列的抗滑性能试验来探讨不同矿料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从而为铺筑沥青路面时合理选择矿料级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和环氧树脂砂浆作为表面强化材料用于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强化技术,通过室内渗水试验、单面肯塔堡飞散试验、湿轮磨耗试验以及摆式摩擦系数测定试验研究表面强化对排水沥青路面渗水性能、抗飞散性能以及抗滑性能的影响,并依托西阜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试验段进行了排水沥青路面表面强化实体工程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沥青混合料表面强化后,渗水性能随之降低;其抗滑性能也略有降低;抗飞散性能提高较大。实体工程采用0.2 Kg/m2(0.02 g/cm2)的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和2 Kg/m2(0.2 g/cm2)的环氧树脂砂浆用量对排水沥青路面进行表面强化,表面强化后的排水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但在后期过程中,其渗水系数的衰减速率明显缓于普通排水沥青路面,表明其有一定的防空隙堵塞功能;其摩擦系数有所降低,但仍然表现出了良好的使用性能;表面强化后初期、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排水沥青路面芯样的飞散损失均小于普通排水沥青路面,表明其提高了排水沥青路面抵抗飞散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沥青路面的抗滑耐久性,自主研发了两套实验设备:其一:沥青路面激光轮廓检测仪,其二:加速加载搓揉试验机。结合这两套实验设备,采集0,2,4,6,8 h搓揉试验的车辙板表面轮廓并生成轮廓曲线,统计路表轮廓夹角分布规律,提出最大峰值角分布率来表征沥青路面的抗滑耐久性。结果表明,随着搓揉时间的增加,钝角变多,即最大峰值角分布率逐渐增大,这说明路表轮廓棱角变平,抗滑性能下降,GAC-13车辙板的抗滑性能衰减程度低于AC-13,并且GAC-13车辙板的初始及最终抗滑性能均优于AC-13。并将最大峰值角分布率与构造深度(MTD)及摆值(BPN)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显著,因此取最大峰值角分布率来表征路面抗滑耐久性是合理准确的。在室内结合加速加载搓揉试验机,激光轮廓检测仪,形成一套采用最大峰值角分布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耐久性的方法,弥补现阶段沥青混合料设计阶段没有验证其抗滑耐久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景区道路的安全性和抗滑性,分析了级配的类型和集料的种类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合料适合于高温地区道路的高温稳定性要求;采用空隙率小于5%的密实混合料级配适合于湿润多雨气候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水稳性的要求。为了改善陡坡路段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级配中应该增加粒径大于4.75 mm的粗集料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