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恢复邦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与深入。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因为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然而,中日两国民众间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阻隔了中日两国民众的互信。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民众存在的历史认识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两国民众历史认识差异的潜在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2.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与国际政治斗争、全球战略利益争夺等字眼联系在了一起。东亚在世界版图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这里有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及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两国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彼此之间能源的争夺,而东海油气田之争就是一个突出表现。此次争夺究竟由何源起,背后蕴藏着什么,反映了两国的何种战略意图,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社会文化背景、风俗信仰观念多有相似相通,因此,在作为民俗事象的禁忌方面亦多有相肖。然而中日两国文化毕竟不同,色彩的文化含义不甚相同即为两种文化差异性的表现之一。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可以通过对禁忌文化的了解来加深彼此的理解,从而避免交往中由于文化禁忌而带来的冲突和不快。本文从古代和现代角度对中日服饰色彩禁忌进行梳理,总结了色彩禁忌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场合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金玉花 《科技信息》2010,(19):277-278
流行语源于社会并反映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有其特殊的文化心理机制。本文通过中日两国2009年度流行语的比较找出异同点,了解两国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国民的心理状态。两国的流行语在来源,表达意思以及分类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在来源方面,中国来自普通老百姓的多,而日本来自名人的多。在表达意思方面,中国的流行语具有深刻的喻义,而日本没有。在分类方面,中国经济类流行语相对多,而日本政治类较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不断在领土、主权、安全等方面对华采取挑衅行为,致使中日关系陷入困难局面.这种不和谐的政治关系,已开始对双边经贸合作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中日两国应登高望远,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扭转政治僵局,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营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运用考古材料和文献相印证的方法,追述了汉唐之际中日两国频繁的服饰文化交流,指出中国的服饰在饰品、织物、服装样式、服饰制度等方面对日本服饰乃至政治、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引发的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对两国经济关系的不利影响开始发酵,并给中日经济关系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中日经济关系恶化究竟会对中、日两国各自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从理论上说,双边经济关系变化对参与双边经济活动国家产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或者说两国之间的经济依存程度、每个国家在这种依存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的整体经济实力对比。  相似文献   

8.
王雅丹 《世界知识》2012,(23):2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而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的9月,整整23年,中日两国以"民间"的形式,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交往。因为局势错综复杂,双方都费尽了心机。"民间经济交流"是在中日双方政府支持下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伊始,虽然在对外政策上基于谨慎的态度制定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但在对外贸易方面,态度却是积极的。新中国成立不久便与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贸  相似文献   

9.
一国的成语、谚语作为本国语言文化的表现形式,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而这种文化特性是外国人理解这些成语、谚语时的巨大障碍。因此,中日成语、谚语互译时,由于两国在国民性、历史、地理、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必须考虑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采用本国读者容易理解的译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由于彼此地理接近和长期历史交往等原因,文化上的亲缘关系是相当广泛和深远的,特别是民间故事方面的关系则更具代表性。但是,中日两国的生活模式,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民间动物报恩故事也存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1.
高宇 《世界博览》2010,(4):73-75
持续3年多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第一阶段宣告结束,中日两国的媒体、社会都静静等待着它的成果。毕竟这是两国学者第一次坐下来,试图理清两国纠结的历史症结。而这历史症结又与两国国民的教育现状、情感冲突、现实政治和外交乃至世界政治框架连在一起,并非少数学者短期内所能说得清的。于是,坐在一起设立共同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前进。在此基础上,达成一些阶段性的共识,减少今后交流上的障碍,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比较才能有进步。中日两国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生活状况,本文对中日小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到我国小学生教育的不足,对日本教育中的优点吸收、借鉴,以期能对我国小学生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中国的大学授课,还为学生提供面试等就业活动相关的辅导,感觉到中日两国大学生找工作的方法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日手语的界定,分析了两国手语在手指语、词汇构成、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日手语的基本知识,对中日两国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日手语的界定,分析了两国手语在手指语、词汇构成、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日手语的基本知识,时中日两国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虽为近邻,但在思维方式上仍然存在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从宏观出发,而日本人却往往习惯从身边的事物即微观出发思考问题。本文从中日两国对"道"的用法及理解差异方面来探讨两国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季庆芝 《科技信息》2010,(18):164-164,166
世界是多彩的,色彩语言对所有的国家或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含义,能够反映该民族特有的色彩意识及其文化传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色彩意识。而日本为其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已毋庸赘言。但是日本在与大陆文化保持了一致的基础上,由于本民族自身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的差异,又形成了与大陆有所差异的独特文化传统。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以"青、红、白、黑"来代指"春、夏、秋、冬"的习惯,并且把"红、白、青"作为色彩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红、白、青"三种颜色为例,对中日两国色彩中的文化含义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20.
我开始与中国朋友喝酒的时候,他们不断地劝酒,起初我不太习惯,但现在我会感到温暖。中日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点,如吃饭、接待客人的礼节有很多地方比较相似,喝酒也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