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据历史的史实,详细探究了奉天实业学堂成立初期的时间、名称、地址和第一任校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民公学堂平面图(1906年)奉天实业学堂招生简章这是一本新民公学堂1928年(时称:新民第一国民高等学校)珍贵的《实用文章示范》(范文选)。当时,一位叫陈候东的教师在呕心沥血完成这本文选的编撰之后,于辛亥革命纪念日这一天郑重地在这本书上写道:“大中华民国十七年马厂首义日(注:即为辛亥革命纪念日)陈候东写于新民师中学校之自修室”。一位普通教师的革命情怀跃然纸上,也代表了新民公学堂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奉天实业学堂毕业证书历史的记忆——纪念奉天实业学堂、新民公学堂建立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3.
追溯了沈阳大学的前身奉天实业学堂的创建过程,认为奉天实业学堂在办学规模、办学宗旨、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些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对于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以经学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而言,无疑是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它为辽宁地区的实业教育奠定了最坚同的第一块基石,对辽宁地区实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4.
将奉天实业学堂的嬗变置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和社会转型的长时段中进行考察,追溯20世纪教育改革的思想与实践,探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证了奉天实业学堂一百年间的校址变迁。认为每次易址都昭示着中国现代教育的兴与衰。  相似文献   

6.
奉天实业学堂的建立与发展折射出人们当时的教育意识和思维活动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以及统治阶级的社会价值取向。只有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二眷的对立统一,才能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的张之洞,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为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兴办多种实业学堂,还对实业学堂加以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一系列实业教育的原则、教学方法等,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新发现的文献资料考证,廓清了晚清陕西农业学堂和实业学堂的基本历史脉络及与中等农林学堂、西北大学农科分校、东北大学工学院、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和今西北大学的地缘关系。结论认为:晚清陕西农业学堂奠定了西北大学近百年的固定校址;晚清陕西高等教育的萌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应作为人文资源予以开发。  相似文献   

9.
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是清末山东创办的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具有深刻的创办原因,良好的办学情况,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又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晚清士绅刘世珩为官期间,适逢实业救国救民的思潮风起云涌。风云际会,刘世珩尽心竭力创办实业、兴办学堂,推动清末的财政币制改革,力图挽救濒临崩溃的清府财政。  相似文献   

11.
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新民公学堂产生的原因,认为维新派倡导创办新学思想的影响,清政府废科举、办新学,奉天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一批有识之士的积极努力是新民公学创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追溯了新民公学堂建立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其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指出新民公学堂创立本身就具有爱国主义的文化基因。随着历史的演进,爱国主义思想越显浓烈。爱国情怀不仅深深地印在教师思想之中,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新民公学堂虽数易其名,但爱国主义思想一直在传承。  相似文献   

13.
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阐述台湾嘉义县新港乡奉天宫妈祖庙,在现任董监事团体的积极经营之下,在南台湾众多老大妈祖庙竞争中,崭露头角。奉天宫的成功转型经历,为妈祖信仰与文化产业创新,提供了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4.
清末学者孙衣言编纂的《瓯海轶闻》,是一部取材宏富、体例严明的温州地方史资料汇编。它不仅以较大篇幅展现了永嘉学派的历史全程,并兼及现存温州方志中被忽略的大量文化史料,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衡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代表,它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特征。由于历史语境的误置、评价标准的错位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学衡派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长期与封建复古主义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