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岸线是由各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河流和海洋沉积物淤积、各种气象和海洋条件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塑造的海陆分界线。大连市海岸线约占全国大陆岸线的10%,主要包括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海岸。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提取海岸线、动态监测岸线的变化、获得海岸带信息,与传统的海岸线现场测量相比,具有巨大优势。而遥感数据解译标志直接决定了海岸线提取的精度,因此该文以大连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OLI数据,分析讨论各种类型海岸特点及图像特征,进而确定每一种海岸类型的解译标志。  相似文献   

2.
缓冲区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概要地阐述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缓冲区分析的技术支持、基本原理及算法后,就缓冲区分析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效应评价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景观的干扰程度分析进行了实例讨论.结果表明,天津卫津河河道整治绿化工程对沿线产生的生态效益影响范围是300m左右;采矿点必须设在距保护区2000m以外才能保证自然生态景观免遭人类干扰.由此可见,缓冲区分析技术在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面具有相当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苏中部海岸发育和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论述了江苏中部海岸的特征,潮汐海滩的分带性及分带规律,提出现代潮汐海滩的沉积模式。根据海岸发育与海滩类型,提出了江苏中部海岸适宜于海涂围垦与海涂水产养殖的范围及面积。  相似文献   

4.
山间洪流是福建省福清市大丘海岸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之一,波浪、潮汐和沿岸海流是改造该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动力,潮差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洪流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丘山间顺直小河流-海岸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由陆上、海岸过渡带和潮下带的前扇三角洲组成.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古代扇三角洲研究和扇三角洲油气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海岸气象是研究发生在海带区域,在陆-气-海耦合作用下的大气过程与现象的新生分支学科。作者根据海岸大气过程的动力,热气特征,产生机理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发展,从四方面:(1)边界层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2)热力驱动环流(3)地形强迫作用(4)大尺度天气过程与海岸环境相互作用,对海岸气象学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海岸升降标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海岸地貌组合的标志判断岸线升降,在沉积物证据不足的地区尤为重要。须注意区別由原始的成因因素引起的形态要素差异与日后岸线或升或降后所发生的形态变化。确定古海岸位置后,需确定其形成年代,造成岸线升降的原因,升降变化的过程与发展动态。本文就几种主要的海岸地貌标志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介绍了几处岸线升降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海岸海洋科学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面对人口、资源与发展等当代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社会环境问题,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ESS)指导下,以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为代表的全球变化(GC)研究工作相继展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IGBP新的核心项目“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LOICZ)的建立为标志,海岸海洋代表了当代对海岸的新认识,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加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实施,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国际海洋秩序,因此,20世纪末,海岸海洋科学(COS)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与全球变化研究紧密结合,成为21世纪科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北仑河口的地形地貌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较大改变,深槽、沙嘴、拦门沙等地形在形态、大小和布局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航道中心线明显向北侧偏移.这主要是由自然因素与人为作用两个方面造成的,自然因素主要为风、浪、潮及径流的共同作用,人为因素主要为海岸植被减少、沙洲围垦与人挖沙以及海岸防护设施年久失修等,两大类因素相互作用,促进北...  相似文献   

9.
缓冲区溢出攻击方式是最主要的网络攻击方式之一。本文首先对缓冲区溢出原理及攻击类型进行了阐述;其次,本文分析了Linux环境下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最后,简要介绍了缓冲区溢出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结合自由能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三氢-咪唑并[4,5-c]喹啉-4(5H)-酮衍生物药物与二肽基肽酶之间的成键机制,分析和讨论了抑制剂和相邻残基之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用MM-PBSA方法计算得到的4个抑制剂的结合自由能与实验上测得的结果是一致的.抑制剂与DPP-4的关键残基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对于体系的结合能有较大的贡献,并且是区分不同抑制剂生物活性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利用高能同轴背散射电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电子束在样品中的相互作用范围,分析被探测电子的出射深度分布、计算了逸出面密度分布、平均进入深度和平均逸出距离,讨论了上述量与入射电子能量、能量损失窗口、探测角及样品体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射电子能量、能量损失窗口和样品体密度对相互作用范围影响较大,而探测角对相互作用范围基本没有影响,最后指明了改变分析范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Windows平台下缓冲区溢出的安全漏洞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更为严重的是,缓冲区溢出漏洞占了远程网络攻击的绝大多数,分析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及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同时也研究了各种防卫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在波浪、潮流及河川径流等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河口海岸地区的水动力环境,建立了一个河口海岸地区的综合水动力学模型。该综合模型应用了基于改进型Boussinesq方程的近岸模型、基于Saint-Venant方程的河道模型,并考虑了波浪破碎及底部摩擦的影响,将近岸水动力模型和河道水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求解。将该模型用于研究长江口及口内感潮河道径流与潮流的相互作用,涨潮及落潮过程中水流运动。计算所得到的各测站水位、流速及流向与观测资料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鉴于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的影响,对国内外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国内外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四大类研究方法:震害调查、数值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并分析了各优缺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接触面本构模型的完善、计算方法的改进、数值分析与试验相结合、震害调查和原型观测资料的收集、空间分析模型研究是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废弃采石坑不仅是一种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也是一种视觉污染.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GIS手段,运用改进的生态景观评价法(VRM)结合景观污染指数(LPI), 对山东省九龙山中华文化标志城47.2 km2规划区范围内的共40个废弃采石坑进行了景观质量、生态质量以及景观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分类,提出了近期-生态恢复、近期-景观再造、近期-生态恢复/景观再造、中期-生态恢复、中期-景观再造、远期-生态恢复和远期-景观再造7项针对性修复方案,为废弃采石坑的生态、景观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线平衡问题和缓冲区配置问题在装配线设计中常被分开独立研究,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关系.随机型装配线由于操作时间波动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先平衡再缓冲区配置的串行优化模式难以得到全局最优结果,因此需要在线平衡的同时协同解决缓冲区配置问题.针对随机型装配线规划问题,在基于操作时间状态熵的工位复杂度定义基础上,以生产率最大,整线工位复杂度均衡指数、标准操作时间均衡指数和缓冲区总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线平衡和缓冲区配置集成优化模型.采用参数化建模仿真获取整线生产率,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获取集成优化方案.最后对变速箱装配线实例进行计算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珠海淇澳岛东澳湾、高栏岛飞沙、福建晋江深沪湾等地海岸地貌与海滩沉积特征的野外观察与实验分析,确认闽粤沿海存在明显的海岸侵蚀后退现象,具体表现为:海岸线向陆迁移,海湾内早期陆相冲积物遭受波浪侵蚀,岬角岸段早期海蚀龛被现代海滩沉积物掩埋,海岸沙丘物源区被海水吞蚀,古海岸沙丘遭受波浪侵蚀并被现代海滩沉积物覆盖,海滩沉积物呈现粗化和角砾化特征等.这些地貌与沉积现象是海岸地貌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它们的存在说明海平面上升是引起研究区海岸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海平面上升的地貌与沉积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在波浪、潮流及河川径流等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河口海岸地区的水动力环境,建立了一个河口海岸地区的综合水动力学模型。该综合模型应用了基于改进型Boussinesq方程的近岸模型、基于Saint-Venant方程的河道模型,并考虑了波浪破碎及底部摩擦的影响,将近岸水动力模型和河道水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求解。将该模型用于研究长江口及口内感潮河道径流与潮流的相互作用,涨潮及落潮过程中水流运动。计算所得到的各测站水位、流速及流向与观测资料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与掌握沿岸泥沙流的运移规律和特征,对海岸地貌发育的研究、海岸开发、沿岸港口航道的布局、国防工程设施、沿岸海域污染防治和海岸保护等都有很大意义。本文籍用资源卫星图片和多年调查研究资料对辽东半岛沿岸泥沙流进行了综合分析。不当之处请指正。一、辽东半岛沿岸自然概况辽东半岛的范围系指鸭绿江口——辽河口一线与南端旅顺老铁山岬角之间,略呈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须家河组为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等多种沉积类型均有发育的复合体;并受印支运动的控制发生变迁;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皆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湖泊三角洲和海相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滨湖和浅湖亚相发育;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潮坪较发育。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须一段到须六段总体上为一连续沉积过程;并建立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种连续的沉积相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