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噬菌体S7和S3专一性感染裂解链霉菌的特性,选用几丁质、土壤浸汁和改良海藻糖-天门冬酰胺3种分离培养基,结合使用预培养、预处理及添加不同抑制剂等多种手段,对采自云南、缅甸的3份土样进行处理.实验检测了在不同培养基上噬菌体对链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几丁质培养基上,噬菌体对链霉菌的抑制效果明显,提高了稀有放线菌的出菌率,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利用噬菌体是一种有效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地区植物根际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筛选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的药源菌株,采用改良聚乳酸-明胶和海藻糖-脯氨酸2种培养基,选择分离采自厦门市翔安区香山风景区、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及玄武湖公园的17份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并进行16SrRNA基因鉴定、系统进化分析及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到178株放线菌,其中链霉菌151株,其余27株为稀有放线菌,占总数的15.2%.稀有放线菌分布在9个属中: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拟孢囊菌属(Kibdelosporangium)、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和栖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包含2株新种.对分离得到的所有放线菌进行液体小量发酵,并测定其发酵粗提物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所测定的178株放线菌中,有82株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占供测菌株的46.1%;有60株对一种或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的33.7%.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际土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其中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较强的菌株可为后续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有利资源.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HV琼脂和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相似文献   

4.
稀有放线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培养基中加入7种不同抑制剂,不同的碳源或氮源及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等选择性分离各类放线菌,结果发现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抑制作用的只有重铬酸钾,认为它是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一种高效,便宜的抑制剂。在培养基中加入的碳源或氮源不同,可分离到不同类型的放线菌,找到了在分离不同类型的放线菌时培养基中较好的碳,氮源组合。  相似文献   

5.
从采集自5个不同地点的刺五加全株植物,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从植株不同部位分离,经BOX-PCR排重后,共得到内生放线菌265株.从不同培养基分离出的放线菌数目有较大差异.LNMS培养基分离菌株最多,60株.海藻糖-无机盐培养基分离最少,17株.从刺五加植株根及根茎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最多,占菌株总数的77%,叶中分离的最少,为6%.从吉林柳河和吉林梅河口植株内分离的菌株较多.利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分属于7个亚目,9个科,9个属.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百合的鳞茎、根及根际土为实验材料,对其植物内生和根际土放线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根据不同培养基中所得放线菌菌落数量与种类,应用统计学方法,来选择出最适植物内生以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对兰州百合鳞茎及根部表面消毒处理后,采用组织悬液法将原液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腐殖酸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Ⅰ号等10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对根际土壤采用120℃预处理1 h,然后将处理后的根际土样作10-1、10-2、10-3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SCA培养基、HVA培养基、葡萄糖—天冬氨酸琼脂培养基等7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置于2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 d,统计每个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数量及种类.结果:不同培养基分离兰州百合植物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其数量和种类有很大差异.其中,最适于百合鳞茎、根部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IMA-2琼脂培养基(共109株)、腐殖酸培养基(共662株)和改良高氏Ⅰ号培养基(共112株).  相似文献   

7.
贵州黄果树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贵州黄果树采集土壤样品19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和不同培养基对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贵州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差别较大,从贵州黄果树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出的32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小单孢菌属、放线菌科和非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8.
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放线菌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特征,从黔东北区域采取土样61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利用3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鉴定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放线菌,并对部分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土样中共分离出80株放线菌株,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22株进行分子鉴定,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属于链霉菌属(17株)、诺卡氏菌属(2株)、小单孢菌属(2株)、高温单孢菌属(1株),链霉菌属放线菌占了77%。并有5株放线菌分别对大肠杆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青霉菌(2株)具有抑菌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黔东北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和丰富度,为贵州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分布和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放线菌分布特点及其多样性,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不同的生境区域,并采集24份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别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分离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对所分离纯化的放线菌进行初步鉴定;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部分放线菌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茂兰保护区土样中共分离出126株放线菌菌株,其中链霉菌属菌株占总数的91.3%,为烬灰类群、黄色类群、金色类群等;经初步鉴定排重后,选取23株放线菌进行16S rDNA测序。经鉴定,其中21株属于链霉菌属、1株为诺卡氏菌属、1株为小单孢菌属。初步揭示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和生境分布,为贵州喀斯特土壤放线菌分布和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不同培养基分离的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差异及获得高效脱酚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以16S rRNA基因的V3区为靶对象,对3种不同培养基SJ(自制培养基)、L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EB(酵母牛肉膏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J培养基比LB和YEB培养基有更高的种群多样性,更适于细菌的分离筛选.利用SJ培养基筛选出的3株高效脱酚菌降解废水中总酚的能力均在99%以上,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建立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出这3株菌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  相似文献   

11.
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对张掖市盐碱土壤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分离到9株菌.不同氯化钠浓度的CM培养基对9株菌进行嗜盐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A2、A5、A6属于弱嗜盐放线菌,另外5株属于中度嗜盐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株A1、A2、A4、A5、A7、A8和A9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s),A3为链轮丝菌属(Streptoverticillum),A6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  相似文献   

12.
基因筛选是筛选具有抗生素产生潜力微生物的新方法.针对筛选中单菌落分离纯化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耗费时间,采用一种将平板影印技术与PCR扩增技术相结合从土壤中快速获得具有安莎类抗生素产生潜力的放线菌的方法.根据安莎类抗生素合成途径中的3-氨基-5-羟基苯甲酸合成酶(AH BAs)基因的保守性,通过放线菌的培养、影印、AH-BAs基因的PCR扩增,已从33份土样中获得8株AHBAs阳性菌株.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快速获得AHBAs基因阳性菌株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可扩展用于从土壤中分离其他有价值的抗生素产生菌.  相似文献   

13.
曹永奕  朱秀红  夏丹  黄超 《河南科学》2013,(11):1887-1890
将配制的高氏一号干粉培养基与新鲜的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理化特性、灵敏度、保存性能测试和对放线菌接种后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高氏一号干粉培养基虽然灵敏度上有所不足,与新鲜高氏一号培养基相差5~10倍,但对于放线菌接种培养完全能满足实验用放线菌的培养分离。高氏一号干粉培养基对放线菌生物制品的生产及检验具有方便、稳定的特点,也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贵州喀斯特地貌高海拔读取土壤放线菌多样性,通过在贵州喀斯特地貌高海拔自然保护区采集土壤,对放线菌进行分离、提纯和培养;并对已获得的放线菌菌株的16Sr DNA、18Sr DNA、ITS以及26S通过引物进型PCR扩增,扩增后行进DNA序列测定以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包含了1株为疑似新型放线菌、1株为链孢囊菌属,为较稀有菌属。4株为拟诺卡氏菌属,11株为链霉菌属、为常见菌属。此次研究初步揭示了贵州喀斯特地貌高海拔地区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一株产菌核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3株青霉,从中筛选出能够产生菌核的Q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初步将Q1菌株鉴定到青霉属汤姆青霉系(Penicillium thomil series).实验结果表明Q1菌株形成菌核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5,麦芽汁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供试的4种无机盐中,K_2HPO_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说明K_2HPO_4对于Q1菌株的茼核形成有重要作用.培养基的碳氮源对Q1菌株的菌核生物量有较大影响,麦芽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膏是最好的氮源.培养基的含碳量保持在20 g/L,含氮量保持在0.24 g/L~0.48 g/L时,对Q1菌株菌核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6.
以唐古特大黄为材料,采用匀浆涂布法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并运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筛选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皿内抑菌结果表明,菌株4-21对稻瘟病菌抑制率高达84.12%.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4-21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通过盆栽试验证明,菌株4-21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相对防治效果为52.73%.结果表明,内生放线菌4-21在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MS培养基凝固效果和高温灭菌后pH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的pH值、琼脂浓度与MS培养基凝固的关系 ,以及不同成分对高温灭菌后MS培养基pH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 ,调高培养基的pH值或增加琼脂浓度均可改善培养基的凝固效果 ;高温灭菌后 ,MS基本培养基的pH值由灭菌前的 5 .80下降为 5 .5 1 ,造成pH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温灭菌过程中EDTA铁盐与其它微量元素发生相互作用所致 ;同基本培养基相比 ,培养基中加入 3 0 .0g·L- 1 蔗糖、食用白糖、葡萄糖或果糖使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下降了 0 .0 6、0 .1 0、0 .2 8和 0 .98个单位 ,而添加 2 .0g·L- 1 水解酪蛋白、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或 1 .0~ 5 .0g·L- 1 活性炭则使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上升了 0 .2 3 ,0 .1 8,0 .3 9和 0 .1 9~ 0 .72个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