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蒲云 《系统工程》1997,15(3):6-8
本文利用随机划理论,分析了一类大规模运输网络在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一类大规模运输网络的二阶段随机规划配模型。  相似文献   

2.
动态用户均衡配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个动态用户均衡配流模型 ,它能够预测多 OD对交通网络中交通流的动态变化 ,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出该模型最优解的条件 ,并证明了该条件与动态用户均衡相一致 ,该模型可以调控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流量 .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刻表的轨道交通网络动态配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轨道交通配流问题的研究多以静态为主,难以描述乘客流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而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和基于时刻表的运行方式使得应用基于时刻表的动态配流方法研究轨道交通网络上的流量变化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本文正是研究了轨道交通网络上的基于时刻表的动态配流模型.首先根据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行特点建立轨道交通的时空网络,表示并分析了时空网络上路径和路径费用的组成.然后建立了轨道交通时空网络上的均衡配流模型(user equilibrium),并通过相继平均算法(MSA)对模型进行求解,在传统的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最短路径的搜索方法.最后通过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局部线路对本文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交平衡配流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人口和机动车的增加,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道路拥挤问题,因此公共交通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地规划和发展城市公交,需要解决公交线网上的乘客分配问题,文章通过对城市公交平衡配流问题的研究回顾,介绍共线、策略、超级路径等概念,着重谈了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特别是对乘客出行行为和拥挤的模拟,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配流问题是研究车站作业计划优化编制的主线, 是站调阶段计划的核心. 为了实现配流的协同优化, 综合考虑解体调机、编组调机、到发线运用、取送车作业、配流等约束, 对总车流量、出发列车满轴列数、车辆在站停留时间等目标函数进行层次划分, 建立了编组站配流优化模型, 并以ECGACO算法为基础, 设计了针对配流问题的遗传-蚁群协同求解算法. 以郑州北站的实际数据进行测试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为编组站阶段计划的优化编制及配流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态随机Petri网的工业混合系统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中的混合动态系统模型所隐含的是连续与离散相混合的随机过程,使得对模型的数值分析和性能评价变得十分困难.针对此类系统,采用二阶流态随机Petri网进行模型的描述,将模型抽象为二阶偏微分方程组,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例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对工业中连续和离散相混合系统进行有效的建模与分析,具有重要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急救援下,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交通网络及流量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应急决策的难度,救援效果也无法有效控制.考虑模糊需求下应急物资的需求分配与网络配流问题,文章建立了以最小总配送时间为目标的网络流模型.应用基于双边约束的重力模型算法和凸组合算法,通过需求分配和网络流分配结果的交互迭代,得出最小总配送时间下的最优需求分配、路径和网络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对比了不同需求分配机制对救援决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距离阻抗的需求分配机制比基于时间阻抗的分配机制得到的最优解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引用增广公交网络的基础上,考虑换乘次数对乘客出行时间的影响,引入换乘次数惩罚因子,给出了计算换乘费用的方法,并给出了乘客在公交出行中包括步行时间、等待时间、乘车时间和换乘时间以及换乘惩罚在内的路径费用.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来描述城市公交O-D需求在网络上的分配问题,证明了模型的最优解满足平衡条件,采用改进的MSA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最后,用一个简单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交通控制与诱导的集成一体化代表了现代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动态交通分配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控制与诱导集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道路最大通行能力对交通配流策略的影响,从用户到达的时间要求和控制约束两方面考察了交通流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限制,以系统最优的思想,建立了一种控制诱导相结合的有到达时间限制的动态配流模型,并且利用遗传算法对离散化后的模型进行了求解.模型中的时窗限制是作为已知条件来考虑的,通过对交通流的控制和诱导从而使系统达到最优.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交通网络实例,从而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极小割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度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随机流网络可靠度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网络元件(边和结点)容量下确界的概念,在求基于每个极小割集的每个元件的容量向量时,对其满足的约束条件进行了改进,使其可行解集合大大减小.同时给出了两个引理,根据这两个引理,使得求基于极小割集的所有d-上界点变得非常简单,从而得到了一个计算随机流网络最大流量不少于给定需求流量d+1的可靠度的有效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首先提出一个刻画交通配流演化的动态系统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路径流量日复一日的动态调整过程,而且其稳定状态对应于Logit随机用户均衡状态.随后分析了该模型的几个特征,包括模型稳定状态与随机用户均衡状态的等价性、模型稳定点的唯一性和模型收敛性.所提出模型被刻画作一个离散的动态系统,且具有一般的形式,文中也给出了它的一个具体形式.最后,利用一个数值算例对该动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及性质进行了说明.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路径流量日复一日的动态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机波动模型的持续性和协同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李汉东  张世英 《系统工程学报》2002,17(4):289-295,302
波动持续性是广泛存在于经济和金融时间序列的一类普遍现象,它反映了经济和金融的风险相关性,在介绍随机波动模型有关要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从单整的角度讨论了随机波动模型存在的持续性,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向量随机波动模型存在的持续性和协同持续性,给出了随机波动模型的协同持续定理,此外,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协同持续存在的条件和有关性质,给出了协同持续关系的误差校正模型形式。  相似文献   

13.
考虑站点泊车容量和运送能力双重限制条件下的公交网络系统随机平衡分配问题,建立了与其相等价的数学规划模型,并提出有效的迭代算法.由于线路容量的限制,会导致乘客的过载延迟,车辆排队会使过载延迟进一步增加.在该模型中,乘客的过载延迟时间可由相应容量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计算得到,车辆排队延误时间由排队论的理论求得.最后,实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混合交通运量分布与均衡配流组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混合交通运量分布与均衡配流组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量分布与交通分配是交通规划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但现有模型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的特点 ,借助于 share需求模型 ,建立了混合交通运量分布与平衡分配的极值模型 ,并利用最优化原理证明了模型的最优解等价于 Wardrop的用户平衡原则且最优解是唯一的。最后利用方向搜索法得到该模型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
产品随机选择下多商品流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产品存在产地、品牌差异情况下,具有多种商品流动的三层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将产地、品牌差异的影响视为随机变量,运用随机效用理论和多项式logit模型研究需求市场上产品随机选择问题,运用Nash均衡方法分析生产商之间、零售商之间的竞争行为,分别得到了供应链网络各层均衡及整体均衡的条件、经济解释和变分不等式模型,最后给出了求解算法和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17.
将随机行走介数引入级联失效模型,提出了基于随机行走介数的级联失效模型,该模型较基于介数的级联失效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了研究该模型的特性,针对无标度网络和随机网络,运用仿真方法,将其与基于介数的级联失效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两组共4个无标度网络模型和两个随机网络模型的仿真,发现基于随机行走介数的级联失效模型的节点介数相对较小,不同节点间介数大小的差距也较小,并分析了得到上述仿真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具有随机需求的多商品流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均衡理论以及变分不等式的方法研究了具有随机需求的多商品流供应链网络,分析了网络中各层决策者的独立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构建了随机网络均衡模型,得到了该系统达到均衡的条件并给出经济解释.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新产品扩散模型主要分为宏观总体速度模型和微观个体决策模型,相对于主流宏观Bass模型族大量的实证研究,微观决策模型的实证研究十分稀少。通过选择四川眉山大灵通产品扩散对随机阈值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基于社会关系网和传媒网共同作用的随机阈值模型对新产品扩散可以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仿真模拟,相对于Bass模型能够更加细致深入地描述扩散演进过程,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产品扩散的内在机理。针对随机阈值模型特点,运用访谈和问卷进行了网络关键参数的调研,再通过模型仿真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模型解释力的实证方法,对其他微观个体决策模型的实证研究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股票的随机模型及投资风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振宇 《系统工程》1994,12(4):16-1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