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青东矿主井井底煤仓的工程情况,详细阐述了井底煤仓采用反井钻机配吊篮、机械化浇筑作业线、短掘短支施工工艺,经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和布署,实现了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2.
党庆业 《广东科技》2012,21(13):161+114-161,114
井底煤仓是煤矿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的关键环节,在井下煤炭生产运输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储存和转载作用。麦垛山煤矿井底煤仓作为矿建工程中的特殊硐室,因其断面大、结构特殊、工序复杂、安全要求高等特点给安全快速施工造成很大难度。本工程主要采取了反井钻机等施工技术,安全顺利的完成了煤仓施工中最关键的导硐施工,之后接续施工了煤仓锁口、大断面分区扩刷爆破、分段浇筑等工序,顺利完成了井底煤仓的施工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煤矿中井底煤仓装卸煤过程实际上为仓内散体物料对仓壁力学作用过程,其侧压力出现原因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确定合理的仓壁径向压力是研究的关键。以直立筒状井底煤仓为例,通过简化井底煤仓建立了仓内贮料卸载过程中散体颗粒形成的三维立体承载结构力学模型,从散体力学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PFC~(3D)数值模拟实验及三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模拟了井底煤仓卸料过程。结果表明:仓壁承受的侧压力主要是仓内煤矸散体颗粒在流动过程中相互挤压形成类似"三维锥壳"承载结构引起的。随着井底煤仓卸煤,仓内散体贮料不断放出,该结构不断形成和失稳,导致"三维锥壳"结构的支承点作用于仓壁形成动载,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卸载超压现象。散体颗粒对仓壁作用力与内部所形成的承载结构及上部荷载有关,结构稳定性受仓内散体贮料颗粒的粒径影响最大,内摩擦角及黏聚力次之,与现场工程实际及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提高煤矿井块炭生产率的途径,通过对煤仓卸载冲击破碎的理论分析,提出煤仓限位增块技术措施,并介绍了生产现场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积分法计算抽油井井底压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传统的测量抽油井井底压力方法的局限性,在用回声仪测液面折算压力的基础上,考虑了气体在油水中相溶解性和油气水中相容解性和油气水的压缩性,采用与管柱中的流体分布相吻合的n段法计算模式,以及Gilbert相关模型和Podio相关模型,应用微积分方法计算油井的井底压力,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抽油井井底压力与压力计实测值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6.
 根据压回法压井过程中气体压缩规律和气液两相流特性,提出了压回法压井过程可分为3 个阶段,并建立了考虑气体滑脱的阶段压井数学模型,用于压回法作业井底压力和套压变化规律的定量计算。压井参数敏感性模拟分析表明,压井排量越大,压井持续时间越短,产生的井底压力和套压越大;地层渗透率和渗透性地层厚度对压井第一阶段的井底压力和套压影响不大,但当高渗透或高厚度地层进入压井第二、第三阶段,随渗透率或地层厚度增加,压井产生的井底压力和套压减小,且降幅减缓。通过分析压井过程中井底压力和套压变化规律,绘制了压回法典型压井曲线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为溢流压井方法的选择和压回法施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抽汲井试井工艺过程及其特点,采用已知上一次抽汲结束时的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下一次抽汲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抽汲井试井分析数学模型,并在Laplace空间求解出了相应的精确解。将这一成果应用于长庆油田之中,结果表明:该理论能描述抽汲井的井底压力瞬变性及抽汲期井底压力变化无规律性的特征,符合实际测试工艺情况,弥补了抽汲井试井这一空白;提高了该类井试井的解释率和解释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利用该理论还可计算抽汲过程中任一时刻的井底压力和关井时刻的井底压力,解决了抽汲井难以计算关井时刻井底压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煤矿井下煤仓容量设计问题,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直到目前仍为广泛讨论的课题.本文除简略分析目前常用设讨方法弊病外,着重考虑将工作面煤仓、采区集中煤仓(可能是几个条带共用煤仓)、井底煤仓,三者非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统一设计.通过电摸来摸拟煤仓的入口、出口及煤仓本身的运行状况,研究合理确定煤仓容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摸拟主要是对系统运行的可靠度与事故率加以处理,这样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煤仓容量的因素问题.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开发首先需要通过试井分析来反演地层参数,而注入压降法是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最常用的试井方法。为进一步扩展注入压降法在煤层气试井中的适用性,尽量在煤层气试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地层信息,提高试井解释合格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注入压降法试井新方法。首先建立了室内模拟实验装置,通过控制注入流量的变化,获得井底压力时程变化曲线,与现场试井得到的井底压力曲线形式一致,证明室内模拟实验能够复现现场试井过程。实验首次提出并采用一次试井过程中多级流量注入的方法,获取井底压力不同阶段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多级变流量注入时井底压力增加的幅值与注入流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关系。实验模拟过程可控制注入流量,充分反映井底压力变化,以此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料,为后续试井资料解释提供更充分的信息,以便提高试井解释准确率和合格率。同时还可通过控制和改变地层参数(如渗透性)进行实验,从而在已知地层参数前提下,达到校验试井理论解释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大容量垂直煤仓贴壁式缓冲溜槽装置在窑街煤电集团天祝煤业公司三号井选煤楼的应用,叙述其工作原理及安装过程。通过在该矿选煤楼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此项技术可在方筒煤仓及圆筒煤仓推广使用。窑街煤电集团天祝煤业公司在三号井选煤楼成功地应用了大容量垂直煤仓贴壁式缓冲溜槽装置,突破了传统方筒煤仓中央安装立柱式螺旋溜槽的束缚,采用独特的结构及固定方式,体现了贴壁式缓冲溜槽装置不堵溜槽、缓冲效果好、结实耐用的显著特点,减小了块煤落差和碰撞,块煤破碎率明显降低,块煤限下率由原来的18%~20%下降到了7.41%以下,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大容量垂直煤仓贴壁式缓冲溜槽装置设计先进、安装简单、改造成本低廉,是提高矿井综合块煤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井下煤仓堵塞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矿井下煤仓堵塞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煤仓堵塞的处理办法及防止煤仓堵塞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古交发电厂储煤筒仓的施工部署,从滑升模板设计、机具加工及组装、滑模装置的组装、滑模施工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储煤筒仓滑升模板优化施工方案.并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郭宏伟 《山西科技》2006,(6):109-110
文章通过对采区旧煤仓改造的实践,论述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旧煤仓刷大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特别是对偏心煤仓的施工采用了定向爆破工艺进行施工,对类似条件下煤仓施工具有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特大型采区煤仓施工技术,指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储煤仓基底下为11m厚的湿陷性黄土层,同时基底下135m左右又是老采空区这一特殊的地基情况,讨论了在采空区上建万吨储煤仓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在这一复杂地基上做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官地矿3000t原煤仓桩基工程概况,为确保施工中铁路的安全运营和铁路运行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施工中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详细阐述了原煤装车仓的结构设计,包括其仓上建筑、仓顶、仓壁、仓底及仓下支承结构、基础等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筒体煤仓的工程特点及滑模施工方案的选择情况,重点对滑模施工的工艺措施进行了探讨,尤其强调了对特殊部位的处理,如环梁的施工方法、平台的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洞口及牛腿的施工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波兰学者J·可尔倍曾把井下具有煤仓的运输系统叫做软性连接系统,他仅定性地提出了煤仓对提高运输系统可靠性的作用。7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科技人员开始接触可靠性理论,并结合煤矿系统地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本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了煤仓如何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并导出了公式以计算井下软性连接系统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