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讨论一种优化的空时格码的性能准则;再应用串联级联卷积编码加格雷映射实现一种新的空时格码.通过仿真可见,这种新空时格码比经典空时格码和编码增益优化了的空时格码在性能上都要好,具有性能好、容易构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时分组编码与Turbo码级联技术,提高了经过衰落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利用双天线发送分集和单天线接收系统,其中将1/2Turbo码作为外码、简单的空时分组码作为内码,叠代解码方案基于MAP算法.解码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外码格栅复杂程度.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空时分组编码的发送分集,可在几乎不增加额外处理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系统的接收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放大转发中继网络,提出改进的基于广义ABBA码的分布式空时编码,加入了传输过程中的信道状态信息,接收端由信道状态信息得到本次传输的反馈信息,中继节点据此对该支路原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减小了信道相关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获得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多电平调制的Turbo MMSE线性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衡器与译码器之间的信息传递是turbo均衡设计的关键问题.该文描述了适合多电平调制的turbo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均衡(MMSE-LE)算法,并以Gray映射的16QAM调制为例,推导了均衡器输出外信息的简化计算方法.另外还讨论了几种译码器外信息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新的译码器外信息反馈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turbo均衡算法是有效的,在某些条件下比其他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相关衰落MIMO信道,提出了一种设计差分空时块码的方法,设计准则是使差分检测的平均成对错误概率的上界达到最小。最优的设计需要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衰落相关性信息,且需要采用数值方法求解。通过忽略接收天线间的相关性可以减小反馈量,并且能得到有闭合表达式的次优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改善了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而次优设计获得的误码率性能接近最优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低信噪比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对角码的改进的酉空时码设计。该方案不同于循环对角码的是,所构造的码符号星座集中的酉矩阵在主对角线和次对角线上交替出现非零元素。理论分析表明,低信噪比下新提出的酉空时码的误符号率联合界小于循环对角码,以误符号率联合界为准则,通过进一步优化参数来提高新的酉空时码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信噪比范围内该酉空时码的性能显著优于循环对角码。  相似文献   

7.
针对4根发射天线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一种两路复用的单载波空时分组编码方案.每一路信号均利用2根发射天线并采用满速率的正交空时分组码.本编码方案的码率为2,且只要求信道在两个连续的块内保持恒定.在接收端需要2根接收天线以分离两路空时编码信号,采用的干扰抵消和频域均衡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且两路信号的检测均实现了满发射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空时分组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协作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节点间存在的载波频偏会产生子信道间干扰与子信道内干扰. 该文研究对抗这两种干扰的实用均衡方法. 针对较小的归一化频偏差,提出一种实现迫零均衡的低复杂度迭代算法IAZF. 针对较大的归一化频偏差,构造一种串行最小均方误差组间干扰消除与并行干扰消除联合的均衡算法JEA,并根据信道矩阵的近似带状结构,实现了均衡所需的矩阵求逆的递推计算,节省了计算量. 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归一化频偏差范围内,JEA的性能稳健,特别是在归一化频偏差大于0.25 时明显优于现有方法. 在归一化频偏差小于0.15时,IAZF提供了逼近其他方法的性能且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最小均方误差预编码的下行多用户MIMO系统的用户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用户选择算法. 该算法根据贪婪搜索的思想依次选取使最小均方误差最小的用户.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达到的和速率与穷举搜索法所能达到的和速率非常接近;与已有的用于迫零预编码系统的用户选择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和速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多用户MIMO-OFDM系统中基于空时编码的联合数据包调度和动态资源分配的跨层设计.根据IEEE 802.16协议将所有业务类型分为4类,在媒体接入层利用一种分层的调度架构进行各用户各业务间的数据包调度:第1层调度器负责同类业务中不同用户的调度,第2层负责不同业务之间的调度.最后在物理层根据媒体接入层调度结果和信道状态信息联合考虑进行无线资源的自适应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丢包率、包时延和系统吞吐量等方面的性能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