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超越”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存在,是人从低级向高级、从蒙昧到文明不断延续的动力。人的“生命超越”现象源自于人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典型体现就是首次打开了人类精神空间的巫术思维,它标志着人的“生命超越”的历史缘起。而人真正的“生命超越”活动是源自于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西域流放是封建统治者迫使“带罪”的个体生命,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死亡迁徙”,这构成了“流放—西域—死亡”的生命悲剧“话语链”;而同处一方且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阿凡提故事,则以浓郁的本土气息构成了另样的“生命话语”之链:“阿凡提—西域—幽默和笑话”,它表现了对生命的乐观、豁达、淡然.但作为中心的“西域”,却以其空间的特殊性,把这些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在矛盾对立中构成了一个整体,使现实中不同样态的“生命话语”被抽象为一种时空“此在”,这不仅增添了它的思辨性,而且使之更趋丰厚.  相似文献   

3.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4.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言)”到“意”、再由“意”到“象(言)”的认识论规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整体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叶澜教授说得好,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回归“生命”,理应是教育的本义,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更应是小学语文命题改革追寻的原点。  相似文献   

6.
任何艺术都是一种经过概括、提炼的“物象”,这种“物象”之所以具有审美意义,是因为生命的介入。中国的书法正是这样一门艺术,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更深一层“物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其中行书是一种表现能力较强的书体。  相似文献   

7.
尤聚霞 《广东科技》2008,(23):62-63
科技从来都不只意味着技术和理性。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生命遭遇重创的紧要关头,科技总是会挺身而出,带给人们希望,同时也坚定了人类对于生命必然延续的信心。科技,是有“温度”的,在2003年的春天,我们就感受到它的“暖意”……  相似文献   

8.
“游”作为一种生命动势和审美的节律呈现,体现着中国古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中国美学之“游”带有身体之游和精神之游的双重体验特征,既是精神的,更是身心共融的.生态思想关注人的生存,直指当代境遇下生命的存在关系,它与“游”性体验共同体现着生命的自由构建.同时,“游”性体验所蕴含的本性解放与整体观念,以及它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和呈现的大爱之境都体现着深层的生态意蕴.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学已经发现了不含蛋白质的生命——类病毒,却没有发现过不含核酸的生命。核酸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唯一物质,它是遗传密码的载体,又是蛋白质合成的主宰。据此,笔者认为恩格斯在十九世纪提出的关于“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生命的定义已不适用,并建议把它改为:生命是核酸体的存在方式,它的存在要素在于核酸分子的自我复制和由核酸指令的蛋白质合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0.
他叫它“崽崽”3个月前,它曾是国内惟一活着的虎狮兽,它一直坚强地挑战生命的极限,创造生存纪录206天。它离世前一刻,流下一滴豆大的感恩的泪。他号啕大哭。他说它是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人是什么”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封孝伦创构的“三重生命”学说是人本哲学研究的一次创新.它是一个以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互相支撑来解说人类生命要素与意义的严整哲学体系,其辩证平实的生命观、论人的价值论立场皆可助学界对人的本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2.
塞姆从不说话,但它却是意大利卫生部制定实施的“保全生命计划”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塞姆是个医学模拟机器人,身上安  相似文献   

13.
男人最重要的品德是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朋友负责。本文中,一只公狐狸用自残的方式保全了“妻子”和“孩子”的生命,最后失血而死。它堪称动物世界中的“伟丈夫”。  相似文献   

14.
影片回放:小Q是一只拉布拉多犬,它被挑选成导盲犬,展开艰辛训练。小Q的第一个“主人”是渡边先生。他是个顽固的家伙,认为盲公竹比导盲犬可靠得多了。但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渡边先生被小Q无私的爱打动了……可惜好景不常,一天,小Q要面临它人生第一次的离别……影片简析:这是一只号称“感动了一亿亚洲观众”的狗,《导盲犬小Q》对人物的刻画、情节的经营都不在意,它只在乎那一点一点罗列出来的琐事,到最后汇聚成一个巨大的叫做“生命”的东西。仿佛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音符,最终串联起一曲生命之歌。在对生命的满心欢喜和感喟之中,开始新的轮回…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I0001-I0001
美国科学家沃尔特·萨顿在其著作《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中说:科学精神“它几乎像人类自身一样古老。它充满了整个科学的发展,从早期人类极其简陋的实验直到现代物理学家最大胆的演绎。”他认为,这种精神比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物质利益更加宝贵,它是“科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人的价值”是一个含混的提法,这曾为马克思所觉察并反对。所以,探讨它必须有正确的出发点或视城,仅从主客价值学上对它进行定义然后给予回答必然出现种种困难。其实,这个问题的所由之出与归宿是实际的有生命的个人,它是人在其有处境的生存中要成为他自己的生命理性之所问或已具有的理解。因此,从实际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揭示作为其生存的“必然升华物”的“他的意志和意识”,或许对“人的价值”问题有合理的言说。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来说,一般很难直接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我们可能会接受哪些有潜力的人进入企业,并为他们培训,难怪有的员工说:有人说,培训是为企业“增值”,也有人说是“烧钱”。培训究竟是“增值”,还是“烧钱”呢?笔者认为培训是“增值”,特别是在共创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安全培训更是一种生命的对话。这种对话,既存在于教师与矿长之间,也发生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者与矿工之中。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种继续教育的形式,但它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增长知识与技能,在教育实践中,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生命对话的载体。关爱矿工生命,张扬管理…  相似文献   

18.
传统戏曲音乐是一种自然流变的河流,它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古典美,保持着本身固有的旋律特征。传统戏曲音乐成长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的民间音乐,它从孕育诞生起就从未受到过欧洲音乐因素的影响。从戏曲音乐的审美角度说,“旧曲”是引起审美主体审美忆旧感的最基本方法。“旧曲变用”是戏曲音乐生命的载体,生命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寒武纪大爆发和对进化论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是近代生物学具决定性的开山之作,它建立了演化的事实,挑战了“上帝创造世界论”。但达尔文的理论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关于生命演化的各种解释事实上都处于科学假说的阶段。生命演化仍然是一个谜。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天择”为动力,“天择”通过遗传变异,推动生命存在形式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一直到本世纪后半叶,由于组织科学理论迅速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以来,大量大突变进化史例的发现和描述,使  相似文献   

20.
维苏威火山是世界最危险的火山之一,如果它“苏醒”了,可以毁灭那不勒斯(那波利)及其周边地区成千上万居民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