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而大江的存在主义却不是萨特的翻版,有着民族化特征。大江健三郎将萨特的存在主义融入到日本传统美意识和自然观中,既致力于反映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主题,又扎根日本的乡土、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尽力运用日本传统文学的丰富想象力、日本古老的神话象征性以及日本式的文体,以保证吸收存在主义文学理念和技巧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2.
韩辉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18-22
人道主义始终是大江健三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在继承萨特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上,根据自身经历和核时代的背景,对人道主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着重从残疾儿和核威胁这两大主题出发,去探求大江健三郎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核和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在以“性一政治”为特色的创作阶段发表的小说《性的人》的分析,不仅见出存在主义对大江创作的影响,同时探讨大江作品中反思“存在”的普遍意义,指出《性的人》在大江的创作年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昭示着大江创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黄耀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5-116,112
本文探讨了海明威作品中体现的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的元素。海明威本人及其塑造的硬汉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海明威的自然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杨晓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1):80-83
日本诺贝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自己出色的文学创作向世界展示了“美丽的日本”与“暧昧的日本”。川端康成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其中,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和大江健三郎“畸婴体验”对他们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川端康成对“唯美”与“感伤”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大江健三郎对西方“存在主义”的批判吸收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大江健三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超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经由西方文化的洗礼,大江健三郎把《圣经》知识熔铸到创作中,使其文学渗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救赎情怀。同残疾儿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广岛、长崎核爆患者深重苦难的体悟,激发了大江文学中宏大的共生感。而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大江把个人的、家庭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最终形成了一种超越一般宗教的普世救赎意识,浸润到大江文学中,体现了大江对人的终极关怀,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年前的某一次,我在台北见到了大江健三郎。不止大江,还有莫言、朱天文。这次大江健三郎的研讨会被冠以“国际视野”的帽子,想冰这帽子大江很喜欢,他一心反对日本的国家主义,强调“民主价值”。莫言当场说:“大江是个脱离了狭隘民族主义、追求全人类价值的作家。”这话大江听来肯定特别入耳。 相似文献
8.
对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评论家多有论述.但对于这种风格的成因,作较系统的分析的则较少.本文试图从生活背景、发生特征、理论主张、作家的记者生涯与文学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详尽地分析形成海明威清新、朴实、简炼、明快而含蓄的语言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鲁迅作品看鲁迅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思想博大而精深。在儿童教育方面,鲁迅亦有其科学而精辟的见解。针对封建社会压抑儿童、摧残儿童的旧教育体系,鲁迅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在创作和评论中,提出了许多使儿童健康成长,成为解放的人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0.
姜丽清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70-73
在精神和信仰空白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以文学的方式努力为人类寻找着“构筑灵魂的场所”,寻找着存在的本质意义。大江健三郎在创作中融入了萨特、斯宾诺沙与托马斯等人的理念,这使得《空翻》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萨特存在主义,从而形成了大江文学那带有鲜明东方色彩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新生代作家邱华栋及被称作日本“都市学派代表”的作家村上春树在创作中载匀能紧扣“城市与人”的主题来探讨现代化都市中人的存在意识,生存体验与心理感受,两位作家都选择了典型的都市生活题材,但邱华栋的作品常聚焦于都市生活中浮华,喧嚣的一面,而村上春树的作品更多地关注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在创作手法方面,两都能充分地利用象征都市生活的符号进行有机地组合,拼贴,其中邱华栋主要是从都市生活的具体感受方面来提炼对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城市明的认识,村上春树更注重创作本的前卫性与实验性,充分地运用象征手法来对都市生活的本质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饲育》和《掐去病芽,勒死坏种》是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中反映少年儿童战争体验的小说,体现出的战争认识带有一定的矛盾性。《饲育》中孩子们的行为既带有善良和宽厚,也带有偏见与歧视。《掐去病芽,勒死坏种》中孩子们的“英雄主义精神”把这种双重性表现得更为充分。这种带有矛盾性的战争认识是作家大江早期思想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饲育》和《掐去病芽,勒死坏种》是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中反映少年儿童战争体验的小说,体现出的战争认识带有一定的矛盾性.《饲育》中孩子们的行为既带有善良和宽厚,也带有偏见与歧视.《掐去病芽,勒死坏种》中孩子们的“英雄主义精神”把这种双重性表现得更为充分.这种带有矛盾性的战争认识是作家大江早期思想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是现代美国文学教学的宗旨,也是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绝大部分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仍然片面且停留在表面。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为例,对评价文学作品的角度和方法做出有益探索,旨在提高美国文学教学的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老人与海》独特的文体特色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运用统计法和描写法揭示其风格要素即小说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叙事方式的具体特征,进而指出《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客观、简洁、朴实的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6.
洪珊瑚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5):68-7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形象细腻的人物刻画、生动幽默的场面描写、优美诙谐和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对白,凸显人物,独具魅力。本文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利奇的礼貌原则和讽刺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该小说中的一些人物之间的对白进行语用分析,以期从中领略作者用于人物塑造、场面描写、情节处理等的艺术手法,从而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奥斯汀作品的精髓,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阐述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关系,旨在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 相似文献
19.
浅议莫里森作品中的美国黑人文化主体的流失和生态构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莫里森创作的黑人文学的研究,分析了美国黑人文化的艰难处境,解释了美国黑人文化流失的原因,探讨了美国黑人文化生态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文学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诗意表现。存在主义文学其思想鲜明,从传统宗教信仰上分析,主要表现为理性观念的改变,对传统宗教思想意识的否定、反叛,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