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考虑借鉴国外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经验,制定一部统一的《外来物种管理法》,建立专门的国家外来物种管理委员会。分别就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制定相应的不同制度:针对有意引种,建立外来物种的风险评估、名录和许可证制度以及相应的引种数据库;针对无意引种,强化和完善边境检验、检疫制度。同时,为了防范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应当建立早期预警、报告、公告制度和采取控制、清除与恢复等综合治理机制,并强化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2.
粗毛淫羊藿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超  韩见宇 《贵州科学》1998,16(1):73-76
报道粗毛淫羊藿的引种栽培方法,试验表明,遮阴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酸性腐殖土的立地条件加上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是该植物的引种栽培成功的生境,对淫羊藿属其它种类的工用上种栽培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北纬43.6度,东经122.2度,海拔179.4米的干旱盐碱区引种旱稻品种(品系)11个,结果表明:中选1号气候适应,耐旱丰产,安全成熟。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成果首次在国内成功引种美国落羽杉原产地全分布区代表性种源、家系20个,同时收集了国内早年引种的落羽杉次生种源参试,用江苏当地造林相似树种江宁池杉作对照,试验遗传基因资源全面完整.采用严密科学的试验设计,国内外通用方法测定遗传、育种参数.采用多年度、多地点、多重复、多性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综合选择指数作为选优标准.  相似文献   

5.
根据前人调查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确定了754种四面山植物园的引种植物,并在调查植物园引种地立地条件和引种植物配置的观赏性、系统性和生态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引种植物的配置原则,并据此原则绘制出了四面山植物园引种植物配置图.  相似文献   

6.
主要针对贵州省植物园从9个地方引种的珙桐,从存活率、物候及病虫害三方面对珙桐引种情况进行阐述,从引种360株珙桐看,发现珙桐引种存活率都较高,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引种珙桐存活率最高,达到100%。同时我们对引种的珙桐进行物候观测,发现在贵州省植物园栽培后,珙桐物候节律基本趋于一致,在引种栽培期间,共发现4种病虫害,为蜗牛、金龟子、茎腐病、烂根。从整体上看,贵州省植物园引种珙桐的生长情况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北方地区自然分布的木本植物及北方城市绿地分布的木本植物,分析了稳定的绝对可以引种的木本植物种群、可以引种的木本植物种群、重点可以引种的木本植物种群、基本可以引种的木本植物种群和引种困难的木本植物种群,为北方城市园林木本植物引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首先报道了日本野生貉的栖息环境和食性,通过对122团粪便的分析,动、植物性食物同时出现的有94团,占77.0%,为典型杂食性食肉类。同时解剖貉尸体80头,对其种群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RKFI为判断种营养状况最有效的指标。最后分析了日本野生貉的保护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郁金香生长的最佳光照环境,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对郁金香的叶龄、生长节律、花朵开展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郁金香在哈尔滨地区适宜在梳林下栽培;营养生长节段用透光率50%遮阳网覆盖,有利于种球复壮。为进一步对郁金香引种、栽培、复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前人调查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初步确定了754种四面山植物园的引种植物,并在调查植物园引种地立地条件和引种植物配置的观赏性、系统性和生态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引种植物的配置原则,并据此原则绘制出了四面山植物园引种植物配置图.  相似文献   

11.
统计19952010年东北方向登陆影响云南省的孟加拉湾风暴,根据降水强度及降水落区,将10个个例分为区域性降水、全省性降水来加以研究.对孟加拉湾区域(80~100E)云顶亮温资料(TBB)进行纬向平均,通过分析云顶亮温的纬向平均时间演变图,发现TBB低值中心位置、强度与云南省降水有一定对应关系,对于区域性降水,当-30 ℃TBB低值中心在20~22N附近,滇西及滇西北降水为大雨局部暴雨;对于全省性降水,当-40 ℃TBB低值中心位于14~18N附近,-40 ℃线的南北纬向宽度大于4,另外20~30N区域的纬向TBB平均值低于-10 ℃,云南省降水以大雨局部暴雨为主.另外对于全省性降水,在降水产生前12~24 h的纬向TBB平均时间演变图中,若低值中心北侧的-30 ℃线的纬度为XN,云南省的强降水区域位于(X+5)N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柯宝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76-278,282
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106个月连续重力异常数据,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力异常时变特征,得出了地球重力场时变信号主要起源于海水质量的移动,位于南纬40°与北纬40°带之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百年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比研究华北地区的范围,综合整理了相关华北地区的气温与降水变化规律,发现华北地区气温存在空间上由南向北降低,由沿海向内陆增高,再由内陆向山区降低;在时间上两个降温期两个升温期,即1880~1919年为第一个降温期(Ⅰj);1920~1950年为第一个升温期(Ⅰs);1951~1970年为第二个降温期(Ⅱj);1971年至今为第二个升温期(Ⅱs).并分析了气温地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纬度的跨越、地形的非均一性和海陆位置的差异.而华北的夏季降水则存在空间上南部(东南部)降水多,北部(西北部)降水少,山区降水普遍多于平原,燕山南麓、胶东丘陵的南部沿海和鲁中山地的东南部均因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雨水集中,多暴雨,而背风坡、山间盆地则雨量较少;在时间上则可分为1880~1898年和1949~1964年的丰水期,1899~1947年和1965~1999年的枯水期.而影响华北夏季降水的原因可分为低纬和中纬地区海陆热力差异和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判定和追踪反气旋的客观方法统计分析了1948~2016年北半球冬季温带反气旋活动特征。研究发现,北半球温带反气旋主要活动在中东部的北太平洋、东北大西洋、北美的沿落基山脉东部和美国东部、欧亚的环地中海、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以北且贝加尔湖以南地区。海洋上、北美洲和环地中海地区上的反气旋夏季频数最高,而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以北且贝湖以南的反气旋均冬季最多。海洋上的反气旋生成区域分布较分散,且主要向偏东方向移动、发展,且具有季节变化。相比于海洋,大陆上反气旋生成的纬度较低,主要向东南方移动、发展。北美大陆上的反气旋夏季生成的较多,冬季移动范围较广。北半球反气旋年平均过程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夏季过程数最多,且从1970年开始呈上升趋势。欧亚地区的反气旋过程数最多,其次太平洋,大西洋最少,但是同一个区域的四季相差较小。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大值区的形态和高频区的分布形态相似,且中心气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四季中冬季反气旋最强。秋冬季节是欧亚地区的反气旋最强,大西洋的最弱。春夏季大西洋的反气旋最强,欧亚地区的最弱。四季均是欧亚地区的反气旋的平均纬度较低,且冬季最低。北美地区的反气旋除秋季均是移动纬度范围最大的。反气旋数随生命史的变长而急剧下降,90%左右的反气旋的生命史在4 d内,四季均是大洋上的反气旋生命史较大陆上的长。  相似文献   

15.
杉木地理种源变异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16.
我国总云量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总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原因。方法利用全国360个地面站1951~2009年地面月总云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结果总云量最多区域位于西南和华南地区,最少位于北部干旱少雨地区。约35°N以北总云量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带状分布减少,此纬度以南同纬度东部云量多于西部云量。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0年总云量减少最明显。总云量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位于东北、西藏西南部以及山东、安徽北部地区。大部分地区总云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蒸发量与总云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我国总云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气候因素对总云量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业区东方田鼠生物学及其生态地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俊勋  黄汉宏 《广西科学》1997,4(2):129-132
报道在广西农业区分布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的生物学及其分布生物小区的生态地理学特征。提出东方田鼠在农业区是呈间断式局部分布的,它的种群数量在分布区的鼠类群落中相对较低,主要栖息在岩溶—河谷—农田地带,其分布的南部界限约达北纬23°30  相似文献   

18.
坐标参数为长度量的一种新型的大地坐标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地坐标系,它仍以经纬线为坐标曲线,但其坐标参数则由大地经纬度改为以长度量来表示的新大地坐标;导出了以新大地坐标来表述的地球椭球面的第一基本形式并确定其系数;推证出按新大地纵坐标表示的随纬度变化的长度归化因子的表示式,以此算得的结果与由大地纬度所得的标准值精确相符,且适用于南北跨距达440 km的测量范围.这就为建立以新大地坐标为坐标参数的大地线微分方程和微分关系式创造了前提,从而能在这种新型大地坐标系中进行便捷而又精确的椭球面上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亚洲季风区平均雨季起始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61~1990年平均的降水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内91个测站的相对降水指数.在定义相对降水指数大于147作为雨季开始的标志后发现,亚洲季风区中最早进入雨季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的纵向岭谷北部地区.该地区在3月份进入雨季,即纵向岭谷北部地区著名的“桃花汛”.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桃花汛”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下,暖湿西南气流沿纵向岭谷向着低纬高原的爬坡抬升作用,结合来自青藏高原的偏北气流带下的冷平流沿纵向河谷的下楔作用最终导致了该地区雨季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