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日数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北地区134个气象台站1961年~2000年的沙尘暴日值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有5个沙尘暴高值区,分别位于南疆盆地南缘、柯坪盆地、河西走廊的民勤、内蒙古拐子湖和宁夏盐池;在季节分布上,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年沙尘暴总日数的50.4%,秋季最少,约占7.6%;12~20时是沙尘暴的高发时段,60.9%的沙尘暴发生在这一时段.就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而言,20世纪70年代较60年代略有增加,从70年代至90年代,沙尘暴出现的频数一直在减少.总的来说,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总日数整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8~2001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2.5°×2.5°和1989~2008年600hPa高度场格距为1.5°×1.5°的ECMWF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1980~2006年鄂尔多斯市4个气象观测站春季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春季大风、沙尘暴变化特征与高原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06年鄂尔多斯市春季大风、沙尘暴日数的时间总体呈减少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来年春季大风、沙尘暴的变化特征与高原季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密切相关,来年春季大风日数与7月高原季风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来年春季沙尘暴日数与5个月(1,5,7,11,12月)的高原季风指数平均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进入本世纪以来,“沙尘暴”一词就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其实,沙尘暴古已有之,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是过去发生的频率远低于现在而已。20世纪70年代前后,我国沙尘暴平均3年1次,90年代平均1年1次,2000年,竟陡然增加到14次。2001年,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其中强沙尘暴41天。2002年3月18—21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西向东经历了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强沙尘暴席卷了14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在对北京构成严重威胁的沙尘源中,离北京最近、面积最大的,是位于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正北方向不足200千米,…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2000年至2010年海岸带开发活动对葫芦山湾水交换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2000年、2005年和2010年葫芦山湾海域潮流场、纳湖量和海湾水交抉率的情况。研究表明,2000年至2010年葫芦山湾岸线减少2.1km,海域面积减少约14.8km2s2000年至2005年纳湖量平均减少了0.21×108m3,水交换率平均增大了3.15%;2005年至2010年纳潮量平均减小了0.11×108m3,水交换率平均减小了0.05%,说明葫芦山湾海岸带开发活动速成海湾纳潮量减小,导致环境容量的逐年减少,是海湾污染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南疆西部近10年沙尘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南疆西部莎车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喀什市4地的4个气象站近10年发生的沙尘暴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沙尘暴发生的时间特征和风速特征.结果表明:4地沙尘暴均多发生在4~6月份,且4月份发生沙尘暴次数最多.沙尘暴发生在傍晚20∶00时段频数最多,其中莎车县、麦盖提县和巴楚县沙尘暴持续时间最长为10h左右.10年间喀什市的沙尘暴每年发生次数逐渐减少.4地发生沙尘暴的平均风速不同,风向多以西北风和东北风为主.发生沙尘暴时风速大小变化幅度大,平均变化周期为4min左右,有明显的阵风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9个站点1998-2005年8年的无线电探空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当地信风逆温层的一些特性。发现该地区8年平均信风逆温出现率一般在30%~40%范围内,逆温层层底高度一般都出现在2000~2200m高度范围内,逆温层的平均厚度、层底与层顶之间的平均温度差和平均强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50~300m,2.0~3.0K和0.8~1.0K/100m之间。该地区信风逆温出现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季和春季信风逆温发生较频繁,在夏季和秋季几乎不存在信风逆温现象,此外信风逆温出现率还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由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信风逆温的产生机制与夏威夷群岛的不同,因此这两个地区信风逆温的一些基本特性、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3~4月份,内蒙古西起阿拉善,东到呼伦贝尔,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扬尘天气,尤其是4月6日,由于受蒙古国冷空气的影响,冷空气进入锡林郭勒盟境内以后,在长达1050公里的边境线上开始扬沙,途经浑善达克沙地以后,大风输沙量逐渐加大转化为沙尘暴,并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直逼北京城,使北京市出现近10年以来的第一次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不但多次袭击北京、天津,而且还给内蒙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殃及到长江流域。沙尘暴向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唤起了空前高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防沙治沙成为世纪焦点。浑善达克沙地东起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西至内蒙古苏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的危害成因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西北、华北的沙尘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且沙尘暴出现得越来越早,越来越猛烈,严重地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沙尘暴已成为最具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据资料统计,沙尘暴有不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最明显的影响是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重、扩大,生态环境恶化。因此,防治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则成为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气象数据、MODIS遥感影像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 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上空不同海拔高度(500, 1000和1500 m)各季节沙尘暴的前向轨迹, 并与遥感影像识别出的沙尘信息进行比较, 识别毛乌素沙地沙尘暴的影响范围。结果显示: 1) 在过去的20年中, 共有143个沙尘暴月和387个沙尘暴日, 并且 2004 年以来, 毛乌素沙地发生沙尘暴的频率逐渐降低; 2) 季节性气候条件对毛乌素沙地沙尘暴的移动路径有很大的影响, 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较高, 秋季发生频率最低; 3) 受毛乌素沙地沙尘暴影响的国内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省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北部和中部、山东省北部和中部、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及东北三省, 国外受影响的地区有朝鲜、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与我国交界处, 受影响的海域有渤海、黄海北部和日本海西北部。遥感影像与HYSPLIT模型的比较提供了一种对沙尘运输、扩散和沉积过程进行验证和加深了解的有效工具, 研究结果可以为防灾减灾决策及沙源地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迅速发展的大陆食品工业 大陆的食品工业在1978~2000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11%,1995年起销售额居各产业之首.在2000年的80 422亿国民生产总值中,食品工业达到了7 828亿元,其中外资、集体、股份制、国有和其它企业分别占68%,16%,8%,2%和6%.2001~2005年,政府规划成长率为10%~11%,食品业与农业的比值将从0.3:1增加到1:1.这些数据说明了食品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北疆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新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整理出1961-1999年39a北疆40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天气现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北疆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疆沙尘暴的高发区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漠南缘、天山北麓发生的沙尘暴多于其他周边地区;沙尘暴集中出现在4-8月,多发时段在15-23时,傍晚是活动高峰;沙尘暴持续时间多数在1h以内,最长可持续16h.  相似文献   

12.
大风对新疆沙尘暴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选取1961-199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表-1资料,对比分析了沙尘暴及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大风对沙尘暴发生的贡献及沙尘暴发生时的最多风向和最低风速指标。分析发现,新疆沙尘暴与大风的地理分布刚好相反,沙尘暴多的地区大风较少,但有着基本一致的气候变化趋势。大风对沙尘暴的贡献北疆大于南疆。沙尘暴发生时的最多风向明显指示出引发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来向。引起沙尘暴的最低风速指标,北疆及东疆超过10m/s,南疆的吐鄯托盆地和焉耆盆地为10m/s,塔里木盆地为6~8m/s,盆地南缘只有6m/s.  相似文献   

13.
许炯心  信忠保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2):1631-1638
运用基于遥感方法提取的植被指标NDVI资料、水土保持面积的统计资料、从气象站获取的沙尘暴频率资料以及从水文站获取的悬沙粒度资料,研究了植被因素对无定河流域沙尘暴频率和悬移质泥沙粒径的影响.全流域年平均NDVI的变化在总体上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流域内毛乌素风沙区NDVI的增大更为显著.历年累积的造林和种草面积也表现出显著的增大趋势.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特别是作为本区沙尘暴主要物源区的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导致了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减小.沙尘暴的减少使得进入河道的风成沙数量减少,进入河道的风成沙数量减少导致了悬沙粒度变细.建立了无定河悬沙中值粒径与沙尘暴频率Dss、全流域汛期(6—9月)面平均雨量P6-9、全流域平均NDVI和全流域林草面积Afg等4个影响变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对各个影响变量变化对悬沙粒变化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按照贡献率的大小,各个影响变量的顺序如下:(1)林草面积;(2)沙尘暴频率;(3)NDVI;(4)汛期降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扬沙和沙尘暴进行分析,以便得出陕西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尘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1961-2000年陕西省97个台站的气象实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及对比分析,近40年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得出。结果 陕西省扬沙和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3~6月,一般出现在下午和傍晚;扬沙和沙尘暴在陕西省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是北多南少,近40年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数在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结论 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的出现频数于20世纪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统计模型LOADEST的宝象河污染物通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通量的估算是掌握河流输移负荷的简便方法,可为流域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LOADEST模型利用连续的水量数据和离散的水质数据,建立污染物通量回归方程,进而估算河流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季节/年)下的污染物通量,此外,模型还考虑删失型水质数据的情况,是估算低频率水质监测河流污染物通量的有效途径.以滇池污染严重的入湖河流—宝象河为例,利用LOADEST模型建立污染物通量回归方程,进而估算1999—2008年河流的入湖通量和水质情况.结果表明:(1)TP、COD、TSS多年平均入湖通量分别为18.9×103、1374.0×103、5608.6×103kg/年,TN为239.2×103kg/年,其中溶解态氮(NO3--N,NH4+-N)占83.8%;(2)2001年后各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超过Ⅳ类水质标准,超标最严重的为TN;(3)丰水期入湖通量占年通量的40%以上,暴雨径流冲刷成为污染物进入河流的主要方式;(4)NH4+-N、TN、TP年和不同季节入湖通量、浓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年增长率达6%以上;COD入湖通量和浓度在1999—2004年呈增加趋势,2005年后呈下降趋势;由于流域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措施,TSS的入湖通量和浓度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地区降水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3—2015年阿拉善高原阿右旗的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分析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O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揭示当地的水汽来源与迁移路径。结果表明:(a)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O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即夏季偏高,冬季偏低。(b)主要气象参数(降水量、气温、大气湿度和风速)中,气温是控制阿拉善高原降水δD和δ~(18)O的主导因素;通过与周边区域的比较,阿拉善高原当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较低,这是由阿拉善高原降水受到非平衡蒸发作用强烈所致;(c)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模拟和降水同位素分析揭示了阿拉善高原阿右旗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和极低气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塔中1997~2005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分析,表明:①塔中沙尘天气多出现在春(3~5月)、夏(6~8月)两个季节。秋(9~11月)、冬(12~2月)较少。②塔中沙尘天气近9a总的趋势是:整体平稳,变化幅度不大,沙尘暴的日数减少,浮尘和扬沙日数有所增加。③沙尘天气与气温、降水、蒸发量、风等气象要素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资料,对瓜达尔港的风能资源展开评估.结果表明:1)瓜达尔港的风能资源常年可用,风能密度、有效风速出现频率、不同等级风能密度出现的频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月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4—5月,波谷出现在11—12月;年平均值分别为:风能密度121 W/m~2,有效风速频率43%,50 W/m~2以上能级频率55%.2)从风能玫瑰图看出,瓜达尔港的风能常年稳定由偏西南(SW)向的风贡献.2月和11月,400和500 W/m~2及以上高风能密度主要由北北东(NNE)向的风贡献;5月和8月,高风能密度主要由偏西南(SW)向的风贡献.3)瓜达尔港的风能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1979—2000年期间,风能密度在120W/m~2上下波动,有效风速出现频率在45%上下浮动;2001—2014年期间,风能密度在110W/m~2上下波动,有效风速出现频率在40%上下浮动.4)瓜达尔港的6级及以上大风频率常年在1.5%以内;出现频率最高的为3级风(34.29%),其次是4级风(28.32%)和2级风(23.11%).  相似文献   

19.
铜绿微囊藻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的危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的危害。实验结果铜绿微囊藻在2‰~6‰低盐度养殖水体中可大量爆发,形成单一优势种,种群增长快、持续时间长,种群密度和优势度高达5.39×107个.L-1和88.9%。铜绿微囊藻毒性表现为时间和密度双重效应。对虾养殖期,微囊藻作为优势种持续时间30 d以上,平均密度达到1.0×107个.L-1或优势度达到35%,均致养殖对虾发病,并随密度升高和持续时间延长,对虾病情加重;平均密度低于4.0×106个.L-1或优势度低于15%,对虾养殖正常,平均密度低于2.0×106个.L-1或优势度低于6%对虾养殖安全。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种,对虾养殖成活率平均为16.6%,体长和体质量平均生长速度为1.21 mm/d和0.15 g/d,对虾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1.索尔顿湖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南,是加利福尼亚最大的湖。索尔顿湖区是世界沙尘暴的主要源头,很多沙尘暴都集中发生于索尔顿湖南岸的众多区域。 2.戈壁戈壁是世界大沙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