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工程主要致力于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和再生,其核心就是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复合体,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于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目前有关微重力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细胞体外生长的研究提示微重力培养环境有利于细胞体外增生,维持有功能的细胞长期生长,并且有助于形成组织样结构,使培养得到的组织更接近于活体组织。因此微重力细胞培养为组织工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肝脏组织工程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使各种急慢性肝病得到彻底的治愈成为可能.而肝脏组织工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种子细胞的来源不足.为了寻找理想的肝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本实验从吸脂术所得的脂肪抽吸液中分离出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对其生长特性、表面标志及生长的稳定性作了分析;用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4)的条件培养基将其向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并利用RT-PCR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了分化后细胞的标志物CK18,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以及分化后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不仅有良好的生物学稳定性,而且分化后的细胞表达了肝细胞的标志物且具有一定的肝细胞的功能.这为解决肝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模拟微重力的植物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模拟微重力的信号在植物细胞中转导以及模拟微重力环境对植物重力感受系统、细胞生长、次生代谢、细胞结构、基因表达等几方面影响来阐述模拟微重力的植物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微载体是跨越组织工程诸多学科的一个通用工具,它可以作为大量扩增种子细胞的良好载体,也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细胞转运传递的支架.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在组织工程学中主要应用于种子细胞的扩增培养.目前,利用微载体进行组织工程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受到生物、医学科研人员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胚层分化特性,是干细胞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目前,大量体外及体内分化实验表明,MSCs在特定的细胞因子、生长环境及培养时间等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元细胞分化,表现在其能表达神经元特异标志,并显示出神经元细胞的某些功能;对其分化的机制探索也在逐渐深入。但对于分化的持久性、具体机制如何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模拟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细胞骨架、粘附性的影响,探讨RhoA活性与模拟微重力效应之间的关系.在模拟微重力下培养C75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GST-CNFγ特异性维持RhoA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丝和粘着斑蛋白(Vinculin)变化,Western blot检测RhoA蛋白和Vinculin变化.结果显示,模拟微重力可造成RhoA活性下降,并造成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改变,粘附性下降.CNFγ可以维持RhoA活性,较单纯模拟微重力组,模拟微重力加CNFγ处理组上述细胞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逆转,表明模拟微重力可能通过抑制RhoA活性影响细胞骨架和粘附.  相似文献   

7.
纳米纤维支架技术是组织工程中为了支持细胞形成受损组织生物替代物的新兴技术。纳米支架能模拟天然的细胞外基质,作为三维的模板供细胞吸附、增殖以及分化。主要介绍了纳米纤维支架的结构特性、构建技术以及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实验室)隶属烟台大学化学生物理工学院,依托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1个海洋生物学硕士学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实验室)现有海洋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生物活性研究、海洋藻类光合系统结构功能及比较研究、植物组织及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特异性蛋白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大孔明胶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在孔明胶微载体与实心微载体CT-3在转瓶中培养Vero细胞,在培养后期许多细胞从CT-3上胶落下来,细胞密度降低,而大孔微载体上的细胞密度一直保护在较高水平(8×10^8cells/L以上),表明大孔微载体能够延长细胞活性期,用大孔明胶微载全反应器中培养Vero细胞,最大活细胞密度达5.6×10^9cells/L。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可获得性、可扩增性和可多向分化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用于构建工程组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在于如何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此,研究并改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至关重要。对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培养方式、培养系统以及培养中的环境因素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模拟微重力对新生乳鼠海马脑区的影响,将新生1 d SD(Sprague Dawley)鼠的海马脑区分别做组织块培养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物随机分为模拟微重力组1 d组和地面对照组。回转1 d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方式检测组织块表面及内部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明场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组织块经过1 d的模拟微重力刺激后,其厚度发生变化,组织块边缘变薄,透光度增加;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微重力组组织块内部细胞分布散乱。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原代细胞在经过1 d的模拟微重力刺激后,其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经过1 d的模拟微重力后,海马组织块的表面和内部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凋亡率和地面对照组的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空间环境不同于地球表面的任何环境,它强烈的空间辐射、高真空、微磁场以及航天器中的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人们目前正在探索的领域。空间辐射、微重力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对空间环境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为攻克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几乎涉及到所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由于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干细胞工程在细胞的分化和胚胎发育、转基因动物和动物克隆、新型高效药物的开发和临床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中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4.
人羊膜位于胎膜的最内层,由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s)和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组成,hAMCs来源于原条的胚外中胚层,而hAECs来源于胚胎外胚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hAMCs和hAECs具有干细胞的特征.文中对hAMCs的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羊膜及羊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hAMCs的增殖活性、多分化潜能及其免疫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空间条件对番茄种子的生物学和细胞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返地式卫星搭载的番茄种子进行了生物学和细胞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和管理条件下,空间处理的番茄种子与地面对照番茄种子的主要差异为:(1)种子发芽率,植株高度和单株叶数均低于地面对照;(2)单株蕾数、花数和果实数都有减少;(3)成熟期果实糖度增高,酸度有所降低;(4)空间处理的番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率达26.8%  相似文献   

16.
空间环境与模拟微重力环境对高等植物试管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空间环境中,微重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空间环境又不完全等同于微重力环境,它还同时存在宇宙辐射等其他因素。本文重点探索空间环境与模拟微重力环境对高等植物试管苗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同工酶变化和RAPD分子标记的初步结果。通过对高等植物的试管苗(月季、树莓、马铃薯、香石竹、人参果)分别进行的模拟微重力实验及空间飞行实验,发现模拟微重力条件与空间环境对植物试管苗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既有相同的作用,又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胚胎干细胞(ES)是从附植前胚胎内细胞团(ICM)或胎儿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而来的经过体外长期培养、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和种系嵌合能力的全能性或多能性细胞,通常我们又把从原始生殖细胞分离而来的胚胎干细胞称谓胚胎生殖细胞(EG)。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特殊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生物学活性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对所获干细胞进行鉴定。以终浓度为10¨g/mL红景天苷与BMSCs共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MTT法分析研究其对BMSCs生物学特性影响。结果:成功培养出BMS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的第3代BMSCs表达CD29、CD44干细胞标志。10μg/mL红景天苷与BMSCs共培养后,较对照组细胞生长更为旺盛,更为规整,形成典型的“鱼群状”。生长曲线显示,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生长稳定,增殖能力活跃。结论:10μg/mL红景天苷可促进BMSCs增殖分化,又不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能够获得高纯度成骨细胞的简便可靠的培养方法,为成骨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稳定的种子细胞来源。在常规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建立了组织块漂浮培养法,从新生兔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形态,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矿化能力的检测。该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显示典型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获得的成骨细胞纯度高、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说明组织块漂浮培养法是一种可行的培养方法,能够为成骨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自然肝脏的内部微结构,对肝组织工程支架进行仿生设计,构建了有利于人工肝向自然肝转化的肝支架孔洞与管道系统.结合光固化和微压印工艺制造了肝支架的硅橡胶模具,通过微复型工艺成型出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明胶复合肝支架.实验表明,普通光固化和掩膜光固化工艺可以实现最小尺度为200μm的微结构制造,精密光固化工艺不仅可以在同一模具上制造出具有良好复型精度和边缘特征的肝细胞孔洞(200-300μm)和血管管道(100-200μm),而且还可以制造出具有半通透功能的微管道(13.1~30μm).因此,提出的微制造方法能成型出复杂的肝组织工程支架系统,可保证多种肝脏细胞的有序分布,并且为组织工程肝脏支架材料微观结构的模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