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照明 《科学通报》1995,40(3):270-270
动物组织中的间隙连接和植物的胞间连丝是维系生物整体性的主要结构,它们对控制和协调细胞增殖、组织代谢及其同步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它们在结构上差异很大,但是却有类似的功能.目前间隙连接的研究已较深入,而植物胞间连丝的研究则相对落后,对其生化组分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本研究以动物间隙连接蛋白的抗体为探针,试图用分子杂交及生物化学技术来确定植物中是否有与动物间隙连接蛋白家族成员同源的蛋白质存在,及其与胞间连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缘起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周嘉槐1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产业植物生理学是研究高等绿色植物生命活动过程、机理及环境调控的科学,目的是便于人类更好地利用植物。综观植物生理学发展史,溯本求源由生产推动。由于农业提出的问题或解释植物自然现象,刺激...  相似文献   

3.
自Hiatt等1989年首次报道了在植物中进行抗体基因的表达研究以来,至今短短数年,这类研究已日益广泛深入。目前,利用转基因植物和植物细胞表达工程抗体基因进行抗体的生产、作物抗病育种以及植物代谢调控和发育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的一个新途径,新的生长点。这是免疫学和植物科学在分子水平上有机结合的产物。现有的证据表明,不仅高等植物,单细胞绿藻也可以表达抗体基因。高等植物不仅可以表达简单的单域抗体基因,也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IgA-G杂合抗体基因,并在体内装配出双分子dIgA-G和带分泌组分(SC)的SIgA-G,利用转抗体基因植物进行抗病育种,植物代谢和发育的研究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进展梁明山,陈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论述了目的基因的克隆,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转基因植物的鉴定,分析了影响外源DNA导入植物频率的原因和目前的研究动态及其展望.关键词:外源DNA,转...  相似文献   

5.
植物雌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蓉  肖邡明 《大自然探索》1998,17(1):75-79,84
本文对植物雌性不育的研究作了综述总结。至今,许多植物已发现有雌性不育现象,人们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同时也探讨了植物雌性不育的发生机制。然而,仍需要对植物雌性不育进一步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以便加强对植物雌性不育的认识,并在和实践中利用植物的雌性不育。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壳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元素,Si在植物体内,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体内的含量高于任何其他无机组分.由于它无处不在,因此很难用一般植物营养生理学方法证明它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证明Si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它能明显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从植物体矿化纳米结构SiO2的形态发生、结构和功能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以植物细胞壁为模板,诱导有机/无机二元协同胶体SiO2的自组装机制,以及它具有的特殊结构所赋予的植物抵抗各种环境胁迫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磷对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吸收砷的影响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陈同斌  范稚莲  雷梅  黄泽春  韦朝阳 《科学通报》2002,47(15):1156-1159
通过盆栽实验发现,添加低浓度的磷(400mg/kg以下)对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地上部和地下的含砷浓度及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地上部总含砷量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添加大量磷(400mg/kg以上)则会使昊蚣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含砷浓度及砷的生物富集系数,地上部总含砷量明显升高,在蜈蚣草中,磷与砷之间并不存在拮抗效应,在高浓度时甚至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既可以为提高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植物中磷和砷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良好的线索,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孟繁松 《科学通报》1993,38(18):1686-1686
众所周知,早、中三叠世时,华南广大地区基本处于一片汪洋大海,植物化石比较稀少.就世界范围来说,安尼期植物化石也较为少见.然而,近几年来,笔者等在研究长江三峡一带中三叠世巴东组非海相生物群及沉积相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以肋木(Pleuromeia)、脊囊(Annalepis)为代表的植物群.由于该植物群常与中三叠世海相双壳类 Eumorphotis(Aso-  相似文献   

9.
()孙柏年  ()沈光隆 《科学通报》1998,43(21):2348-2350
在我国二叠纪植物群中,Protoblechnum及其与类似植物如Compsopteris,Glenopteris和Supaia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70年前,Halle在研究我国山西晚古生代植物化石时,曾将石盒子组中的一些一次羽状分裂的蕨叶标本归于Proto-blechnum属,并定名为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他在讨论Protoblechnum与相关化石的区别时并未把蕨叶羽轴的分叉与否当成一个重要的属级划分条件。Zalessky在研究俄罗斯二叠纪植物化石时也发现了和中国的Protoblechnum十分类似的标本,但他不赞同使用Protoblechnum属名,而将羽轴分叉的标本归于White创建的Supaia属中,将羽轴不分叉、蕨叶为一次羽状的标本归于他创立的新属——Compsopteris内。  相似文献   

10.
植物花器 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基因水平上概述了植物的分化,发育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从花器官早期发育基因,花瓣特异性基因和雌雄蕊特异基因的表达等的研究现状可知,该区域可使嵌合基因在异源植物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11.
植物内生细菌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冯永君  宋未 《自然杂志》2001,23(5):249-252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有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内生共生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农田耕作的单一化,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在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胞壁:决定植物细胞命运的信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前认为植物细胞壁是些没有作用的空盒子,现在揭示出:它在植物发育过程中是决定细胞命运的有力信号机。自从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Hoorke)用早期的显微镜对植物进行了研究之后,就了解到植物细胞被僵硬的壁所包被。今天,任何一本生物学教科书的专业词汇,叙述细胞壁的经典的狭义作用时,都把它们描写成一种被动地包装着有活性的细胞生命物质的纤维素盒子。新的研究表明,细胞壁承担着决定植物细胞命运的活性作用。壁是一条长廊,包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但其本性仍然是个巨大的秘密——能和细胞内部及外部的其它…  相似文献   

13.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有些植物是有毒的。这些有毒的植物如果只微量使用或使用适当,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否则就会发生中毒。多数有毒的植物分布在热带地区,但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少,我们应该当心。春天开花的青毒植物毛莨植物的拉丁学名有两个意思:第一是青蛙,表示该植物生长在靠近水边和潮湿的地区,也就是青蛙生长的地方;第二是苦的,表示该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牧场里的毛茸植物影响牧草的质量,牲口不吃混有毛莨的干旱饲料,但实际上干毛莨的是没有毒的。白头翁是一种早春开花的植植物充满了毒性,植物皮肤过敏的人周身发水…  相似文献   

14.
在植物细胞内发现惊奇的信息AlanM·Jones著赵跃,王锐译象动物一样,环境因素也能够引起植物的反应.在不久前的几个月中,在植物细胞内发现了一些惊奇的特殊信息的表达和转导.4个研究组研究发现新的植物感觉信息机理。我们已经弄清了植物感应兰光和植物激素...  相似文献   

15.
你家附近的自然史博物馆很可能收藏有丰富多彩的当地植物。在整个美国,这类收藏品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记录,使现在和未来的生物学家能够利用它们来研究土生土长的植物怎样在对自然和人类因素的反应中生活。历史上业余爱好者们对于这一植物学档案的形成曾起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从Mcriwcthcr Lcwis和William Clark在西北地区进行了探险考察之后更是如此(他们保存并带回了数百种当时科学界尚不知晓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9,(9):4-4
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它们不能移动。不过,最新研究认为,当掠食者到来时,植物之间也会相互通知。 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北美艾灌丛时发现,这种植物可能通过向空中散布一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化学物质进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习岗 《大自然探索》1994,13(2):62-69
阐述了植物呼吸代谢的新概念及进行呼吸代谢整合研究的热力学方法,讨论了呼吸代谢过程中的宏观不可逆性、定态浓度提高及振荡等现象的热力学意义,指出了Gibbs公式和热力学循环等热力学理论在呼吸代谢研究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华北古-中植代交替之际植物群落演替趋势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自强 《科学通报》1992,37(6):532-532
古-中植代交替(Paleophytic-Mesophytic transition)是植物发展史上一次全球型的、影响深远的、延续期较长的大型背景绝灭事件(background extinction),标志着从真蕨植物时代步入裸子植物时代的过渡。华北二叠-三叠纪地层中有着丰富的植物化石,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极好机会,其中“上石盒子组”植物群是研究的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19.
C3,C4植物和现代土壤中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我国现代植物和表层土壤中植物硅酸体碳同位素分析表明:C3,C4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素值与C3,C4植物的碳同位素值具很好的对位关系,植物硅酸体的碳同位素可以明确地区分出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说到人畜共患病可能会有许多人知道,例如最近韩国流行牛的口蹄疫就是一种.但要说到人与植物会共患某种疾病恐怕就鲜为人知了,而这正是分子生物医学目前的一个研究方向.今天研究人员已经了解到,人与植物在很多方面是有着共同的生物特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