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图论的有关做法,结合威尔逊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从而试图定量分析封闭和开放两种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封闭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趋于区域的地理中心,而在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趋于主导联系方向.作者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封闭和开放两种条件下嘉兴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图论和威尔逊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的模型,试图定量确定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通过嘉兴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常常偏离所在区域的几何中心,而趋于主导联系方向.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济南作为其省会城市,不仅是山东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青岛的经济发展迅速,不少经济指标超过了济南,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动力.确定山东省适宜的中心城市区位和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封闭和开放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对山东省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进行了分析.从目前开放的条件来看,济南仍然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但优势并不明显,青岛的中心潜能在加强;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是向南和江苏的联系,以及向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内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与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著名的中心城市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四周区域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力,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本文综合应用指标分析、数量模型系统以及专家系统等科学方法,深入分析并比较研究了国内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开放经济环境下企业兼并引起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开放经济下的企业兼并有许多封闭经济下所没有的特征.通过一个两阶段动态对策模型,研究了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内外企业和政府如何用企业兼并作为策略变量,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研究表明:①当资产规模比较大时,企业和政府都倾向于企业兼并;②政府对企业兼并的愿望弱于企业自身,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和政府会在兼并问题上发生利益冲突;③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Prisoner'sDilemma问题,即虽然每个政府都从本国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但实际上不干预反而比干预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这种情形是开放经济环境下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6.
街区经济的特征、发展模式及发展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区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已经成为推动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为此,对街区经济的特征、发展条件及发展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街区经济具有区位性、聚集性、特色化、人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6个特征,街区经济的发展模式按产业和经营特点可以分为休闲娱乐型、商贸物流型、文化继承型、专一产业型和综合市场型.街区经济的良好发展要依赖一定的基础条件,包括区位条件、产业条件、市场条件、人文条件和法制条件.  相似文献   

7.
分析总结了影响城市活动区位的6个方面因素;历史背景,经济困难,政策政治因素,文化习俗,地理区位,历史和城市规划布局等,对两个经典的城市活动区位模型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了几种适合我国城市特点的活动区位模型,人口系数模型,家庭容量模型和分类土地利用,就业岗位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区位品牌是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尊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吉林省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中,应积极开展和推进该地区的区位品牌建设,这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说明区位品牌涵义的基础上,阐明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位品牌的意义,提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区位品牌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多CBD城市土地的均衡价格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个关于均衡土地价格结构的数学模型。在Alonso-Muth-Mills单中心城市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多中心城市土地的最佳区位分布问题,首先,在模型假设背景下,引人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对于每一个CBD,求出最佳价格曲线,从而得到一个价格曲线族,进一步,考虑整个城市的土地收益,以土地收益最佳为目标,通过数学规划,得到每个CBD的最优区位,从而得到整个城市的土地均衡价格结构,最后,通过结果分析,得到  相似文献   

10.
广州的双核结构演变及其城市发展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核结构是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广州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区位,使其经历内地—广州、广州—香港、广州—深圳等双核空间结构系统,并向广州—香港(深圳)双核结构演变,进一步分析广州—香港(深圳)和广州—南沙双核结构的两个层次,得出:深圳和香港共同行使港口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广州作为区域现代中心城市;南沙港口开发应与香港港口协调的基本定位框架。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虑了梯度的界面纳米层以及近邻复合颗粒的相互作用,采用了复合镜象法来研究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率加强作用,数据结果表明当颗粒半径小于5nm时,梯度壳层对热传导率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此外,我们的理论对于CuO/H2O(EG)、Al2O3/H2O和Cu/EG纳米流体的热传导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Hotdisk热物性分析仪测量了Al2O3-H2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探讨了不同pH值、分散剂浓度和纳米粒子质量分数对Al2O3-H2O纳米流体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化的pH值和分散剂加入量能显著提高水溶液中Al2O3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了颗粒间静电排斥力,悬浮液分散稳定性较好,导热系数较高。从分散稳定和导热系数提高两个方面来考虑,pH=8.0左右被选为最优化值,在0.1%Al2O3-H2O纳米流体中,0.10%SDBS被选为最优化浓度。另外,Al2O3-H2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呈非线性关系,且比现有理论(Hamilton–Crosser模型)预测值大。  相似文献   

13.
双组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混法在氨水中制备了稳定的碳纳米管颗粒悬浮液(双组分纳米流体),并利用瞬态热丝法测量了不同条件下的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系统研究了颗粒质量分数、氨水质量分数、温度等因素对双组分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基础液体-氨水的导热系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中关于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对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微对流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4.
物性参数对纳米流体强化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铜-氩纳米流体在矩形槽通道内流动和换热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基础流体和不同体积分数的纳米流体在不同Re下的换热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纳米流体热物性的改变对强化换热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基础流体而言纳米流体由于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强化换热,并且纳米流体体积分数越大,其导热性能越好,从而换热能力也越大.对于相同体积分数的纳米流体,其换热系数提高的程度与流体的速度有关系,流速越小,换热系数提高得越大,而随着流速的逐渐增大换热系数提高的程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理论推导了纳米颗粒布朗运动、热泳和渗透泳产生有效热导率的计算公式,定量讨论了三种机制的微运动对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的影响.通过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布朗运动对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的贡献是最主要的,其作用效果是另外两种机制的106-108倍;三种运动产生的有效热导率都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布朗运动产生的有效热导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热泳和渗透泳对有效热导率的贡献与粒径大小无关;当纳米流体热流通量越高时,热泳和渗透泳产生的有效热导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颗粒团聚理论的纳米制冷剂导热系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基于颗粒团聚理论的导热系数算法计算了2种铜-水纳米流体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并与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使用该算法计算了5种铜-R22纳米制冷剂在不同配比下的导热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颗粒团聚理论和热阻网络法是进行纳米制冷剂导热系数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Using our reported experimental data of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viscosity for CuO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the corresponding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Prandtl number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hard sphere model and considering effects of particle clustering and surface adsorption, the increase of viscosity for nanoparticle suspension observed is expla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will b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formation and correl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noparticle clusters when compared to viscosity in hosting liquid.  相似文献   

18.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平面碳纳米材料,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高热导率等特性。本文综述目前石墨烯在强化传热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石墨烯热导率的测试方法,以及石墨烯在纳米流体、热界面材料、高导热复合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石墨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a phase transfer based wet chemistry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u/VP-1 nanofluids.The method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AuCl 4 ions from water to the base liquid Therminol VP-1,followed by the reduction of AuCl 4 ions using NaBH 4.The prepared nanofluids are characterized for their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Au particle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Au/VP-1 nanofluids.An increase in the Au concentration results in a higher extent of agglomeration among the particles,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he nanofluid stability.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0.005-0.05% Au nanoparticles enhance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fluids by up to 6.5%,whereas the viscosity increase is minimal.  相似文献   

20.
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是研究地源热泵、土壤及岩土热储、材料热质传递的重要参数,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一种预测非饱和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物理模型和相应的有效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基于MATLAB数值分析显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通过该模型探讨了相关微观参数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弯曲度分形维数、孔隙率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负相关,固液相占比、饱和度、固相基质边长与多孔介质导热系数呈正相关,当孔隙率大于78.4%时,导热系数较小的孔隙相对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