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进而爱周围所有的人,最后能够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形式。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让学生懂得去呵护生命,懂得生命,超越生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生命超越”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精神存在,是人从低级向高级、从蒙昧到文明不断延续的动力。人的“生命超越”现象源自于人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典型体现就是首次打开了人类精神空间的巫术思维,它标志着人的“生命超越”的历史缘起。而人真正的“生命超越”活动是源自于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小说蕴涵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书写着作家一生的苦难、辛酸和生命意识的解读。她的作品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生”“死”体现的是一种枯索麻木的状态和对生命的冷漠、残酷。其作品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的生命意识影射着作家悲观的厌世情绪和对生命乐观的凄凉。虽然其小说有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但其过于散碎的结构和近乎失真的描写亦是不可忽视的瑕疵。  相似文献   

4.
民众对执政党的心理认知、悦纳,是对其执政合法性的社会认同,维系着党执政地位的根基。民众对执政党的心理认知、悦纳而产生的政治情感,形成党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支柱和动力,进而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和谐系统,避免现代发达资本主义使现代化的社会变成物的“天堂”,心的“地狱”的现象,从而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使社会主义社会垂范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整体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叶澜教授说得好,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回归“生命”,理应是教育的本义,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更应是小学语文命题改革追寻的原点。  相似文献   

6.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危险时期”。在中学阶段既要注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又要注重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视角,唤醒生命意识,珍视人的生命存在,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带着他的人生体验,真诚地宣叙着他的理想。他的体验来源于个人、民族、人类的生存危机的压迫和这种危机对人的“生命”的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本文分别从“生命之美”和“生命之忧”两个方面分析了沈从文的生存体验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前者是他记忆深处的东西,也是他在“危机”的压迫下的历史回归,展现出“湘西”的“本真”的生存状态,为“拯救危机”找到了重构的资源。后者却从现实出发,揭示了下层人民、都市人的“安宁”即“沉沦”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怀念狼》是一部内容诡异的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折认为,在小说中贾平凹借助狼与猎人的传奇性故事表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失去对立面,生命失去自然界的挑战后生命力衰退的疑虑。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而内容则体现了贾平凹先锋性的方面:放弃经验,演绎观念。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诗学的生命本体精神吴瑞裘“气”是我国古代哲学极重要的范畴,后来又被引入文艺领域。从先秦到晚清,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它,不断赋予新意,使其内涵丰富而又驳杂、它对我们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气”这个范畴出发来...  相似文献   

10.
“人是什么”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封孝伦创构的“三重生命”学说是人本哲学研究的一次创新.它是一个以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互相支撑来解说人类生命要素与意义的严整哲学体系,其辩证平实的生命观、论人的价值论立场皆可助学界对人的本质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1.
建安诗人形成了颇具人文色彩的个体生命观念,形成了生命秉于自然的生命本体意识。在诗歌创伤中,关注人生短暂这一生命现象,通过诗歌艺术来排遣和消释由生命短暂带来的精神痉。更具人文色彩的是他们对政治思想抱负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是追求“顺天应人”,其哲学形态是生命哲学。中华文化传统渊源于生殖崇拜。在生殖崇拜和农耕生活作用下,家和族的观念、数理观念、阴阳五行观念和关联式思考得到长足的发展。华夏天道观把宇宙看作一个生命流程,华夏人道观把人看作宇宙生命流程的分支,所以主张人要循天而为。华夏智慧包括对宇宙人生整体的直觉领悟,也使用概念判断推理,重视灵活掌握真理的互补性,关注各种因素的协调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的生命诗学比较全面地关注诗歌活动中包括作者和读者双向主体的价值,既注重从创作主体方面进行审视,又重视从接受主体方面加以观照。这就使其生命诗学观趋于完整性,从而弥补了以往诗学偏重于作者创作方面论诗而忽略在读者接受方面论诗的缺憾。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切入到生命的视域,其主旨在于提升诗歌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对“兴观群怨”、“兴会”、“人格”这三个问题都有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于此对前人的生命诗学是有所充实和超越的。  相似文献   

14.
王绒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179-180
从生命的理论视域出发,教育在实践层面应该展现出新的形态。学校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港湾、是体现生命灵动的地方;班级应该是直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可能性不断发展的寓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的“用生命来点燃生命”。  相似文献   

15.
试论许地山《春桃》中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和自由意志的赞美,是“五四”学作品中普遍表现的主题,也是“五四”所特有的生命意识的体现。许地山《春桃》中春桃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大胆的反叛精神、坚定的独立信念以及自发的仁爱情怀,正是对这一主题淋淳尽致的展现,同时,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再理解,我们也能深刻体会许地山本人对女性解放问题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中吃/eat的隐喻意义都利用了人体是容器这一概念隐喻,研究发现,吃/eat这一基本体验影响着主体对其他高级领域的认知和体验,这是两种语言体现的人的认知共性,其不同在于二者的数量、侧重、联觉和主体体验性等方面。“吃”和“eat”形成了不同隐喻链,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吃的认知和价值赋予以及在这种不同之上所建立的不同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高校教师健身观念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山东省52所高校中的750名一线教师的健身观念进行社会学分析,探讨这一人群精英之族健身观念的形成和制约因素,从中发现经济基础、“角色冲突”是制约教师健身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经营生命”,珍惜健康有利于教师健身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爱”是先秦道、儒、墨三家共同拥有的伦理思想,但由于三家对人之生命、社会生命、宇宙生命理想的不尽相同,以及其所立的政治立场不同,从而使其“爱”观在理论说明和实践践履上体现出不同内涵的“爱”,姑且叫他们“道爱”、“仁爱”、“兼爱”。  相似文献   

19.
场的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观念之一,是人的一种重要物质观。本对高师学生进行了“场”观念学习的测试调查与心理认知误区三大成因的分析,阐明了“场”观念形成的科学原因,提出了改进“场”观念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天赋观念”的批判形成了“白板说”。 代表人物是亚里干多德、洛克和部根,其“白板说”的内容不尽相同。本文除一般地指出“白板说”的片面性外,肯定了其中内涵的合理成份,肯定了它对后人研究、探寻主体认知系统及其能动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