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况新华  王田田 《科技信息》2010,(9):29-30,23
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最敏感,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出现。语域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在新词新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语域”现象。在语境中考察新词新语,从而使新词新语的翻译更地道、更妥帖。  相似文献   

2.
新词新语的存在既是一个文化现象,又是一个语言现象。新词新语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进而可以应用于语言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本文以框填式流行语为例,在新词新语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模因的"复制—传播—变异"的内在进化机制,以期为学生认识和掌握新词新语的发展规律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了汉语新词新语荚译的现状(2001-2010),并指出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新词新语翻译策略,以期对新词新语的有效使用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英语新词,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从当代各个领域常见的新词新语入手,分析英语新词的来源及构成、汉译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新词新语的研究与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加词汇量,更好地学习语言;而且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大环境,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新词新语的新用法、新词新语的部分增生方式探讨新词新语对普通话语法产生的一些影响。新词新语对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种影响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现实的日常交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年度新词新语层见叠出。《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9-2010)所收录的700余条年度新词新语,通过观察语料发现:其发展面貌在保持语汇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呈现出新时期发展的新特征;运用合成构词、派生构词和缩略构词手法创造新词语是该年度新词新语构成的重要方法,但是在新时期也有一些新特点;这些新词新语的造词理据主要体现在语音、形态、语义、词源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词新语的规范化应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在一个日趋活跃的社会里,应该摒弃匡谬正俗式的规范观,而代之以动态的规范观,也即考察新词语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在新词新语的动态的交际中,对其进行描写与解释。新词新语的规范的程度只是对新词新语使用情况的总结和鉴定,而不是人们使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词语模具有独特的框架结构以及强大的生成能力,近些年更是生成了数目众多的新词新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数量。新词新语词语模的运用从形式上强化了词汇的系统性,丰富了汉语语素系统。同时,基于新词新语的词语模还引起一些词语语法功能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使汉语词汇呈现了多音节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汉语词汇中英源音译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改改 《山西科技》2009,(4):43-44,4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汉语从英语中借用的词语数量也不断增加,大量新词新语也应运而生。音译词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现象,是跨文化交际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观念、新发明、新事物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去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要不断淘汰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随着我国跨化交际在国际上日渐频繁,以迎合国际交往之必需,外来词语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用语之中,给本民族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现今修辞学研究赋予了新的任务。本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就改革开放20年来出现的部分新词新语从三个方面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艳 《太原科技》2002,(3):18-19
力图在翻译理论和实务基础上,从汉语与英语两种不同文化的角度出发,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所产生的新词新语为例,分析如何把原创文字为汉语的,并具有流语独特表达方式的新词新语,译得既信且雅,旨在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并取得尽可能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跳槽”义释"跳槽"一词,在近几年的语言交际中被频繁地使用,许多新编的词典(辞典)如李行健等主编的《新词新语词典》、用家级等编写的《汉语新词新义大辞典》和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辞典j等,都将此词加以收录、解释。但这些词典(辞典)的解释都存在着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变革,人们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新事物的大量涌现,促进了英语新词新语的迅速发展。新词语作为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融合体,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具有内在的社会原因,而且蕴含着特定的思想文化意义。文章分析了英语新词产生的社会背景、形成方式,并通过英语词语结构形态的差异对英语语言的异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新词新语词典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照众多语言学家关于新词新词的定义及其界定的基础上。定义了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新词新语的扩充展-新现词语,给出了从大规模现代汉语语库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现词语发现,并利用该技术辅助新词语词典的编籍。  相似文献   

15.
以意义类型划分为基础,分析汉语新词新语翻译中词义对应、词义差别和词汇空缺3种汉英词义关系,并提出英译对策:整合汉英文化共性,采用汉英文化普遍接受的表达;识别词义差异造成的"假朋友",选择新词新语合适词义;增添词汇空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观念、新发明、新事物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去反映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也要不断淘汰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随着我国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日渐频繁,以迎合国际交往之必需,外来词语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用语之中,给本民族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现今修辞学研究赋予了新的任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就改革开放20年来出现的部分新词新语从三个方面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网络热词“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词性已经虚化,正在逐渐演变为一个新词缀。“控”的词缀化主要是内部机制与外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控”的迅速走红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避讳心理。以“控”为代表的新词新语的流行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亦对语言规范化工作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旧体诗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在当代旧体诗的创作中,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词新语,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是,时语入旧诗必须遵守三个原则,即必须具有特殊的诗趣,必须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与传统诗词语言对接无痕。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应用使许多词语有了新的活力,后人根据《孟子》的应用,对词语加以凝固组合.于是在汉语文学语言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加之格言、成语、典故、俗语的凝练、应用,使汉语文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于哲理性。它们丰富了汉语文学语言的词汇系统,推动了汉语文学语言的发表,我们从中也可窥见到汉语文学语言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报刊的频繁使用让"犀利哥"、"数学哥"、"被子哥"等"xx哥"词迅速蹿红,这些词,或旧词新义,或新词新语新意,对当今社会语言的使用产生了种种影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xx哥"词族现象,可从中看出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