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盐城沿海丹顶鹤分布趋势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江苏省盐城沿海滩涂是我国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越冬数量最多的1986年达618只,占世界野生丹顶鹤总数的一半以上。然而,从1982年至1988年越冬期的年度数量分布情况来看,盐城沿海滩涂越冬丹顶鹤的分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掌握丹顶鹤的动态变化因素与发展趋势,我们以1982~1988年鹤群的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史上说,丹顶鹤最初是在日本发现的,命名为Grus Japo-nensis(即日本鹤)。实则依现在所知道的,它的主要繁殖地区在中国东北的乌苏里江、松花江与黑龙江中游一带。日本北海道据云亦有过此鹤繁殖的记载,闻目前所存无几。此鹤每年9月到10月间迁徙到朝鲜或经过我国北部沿海各省迁抵长江下游一带越冬,间或渡海至日本的九州南部,或更往南而达我国的台湾省。由这种鹤的分布与迁徙,更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动物地理上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黑颈鹤     
《知识就是力量》2008,(11):F0003-F0003
黑颈鹤是世界15种鹤类中唯一一种生长和繁殖都在高原的种类,被称为“高原鹤类”,在西藏有神鸟之称。每年夏天他们在青藏高原繁殖后代,冬季迁徙到云贵高原越冬。黑颈鹤因其脖子全部为黑色而得名,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由于数量稀少,分布地域狭窄.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4.
王飞 《科学之友》2006,(5):48-50
丹顶鹤,脊椎动物、鸟纲鹤科;别名仙鹤、白鹤;学名Grus japonensis;大型珍贵涉禽.身长1.3~1.4 m,翅膀展开后宽2.3~2.5m,体质量为5~10 kg;额和眼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分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为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体羽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故又名丹顶鹤;据悉,现在世界上丹顶鹤存活数量不超过1000只,属世界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5.
王飞 《科学之友》2006,(3):48-50
丹顶鹤,脊椎动物、鸟纲鹤科;别名仙鹤、白鹤;学名Grus japonensis;大型珍贵涉禽。身长1.3-1.4 m,翅膀展开后宽 2.3-2.5m,体质量为5-10 kgi额和眼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分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为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 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体羽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故又名丹顶鹤;据悉,现在世界上丹顶鹤存活数量不超过1 000只,属世界濒危物种。湿地精灵  相似文献   

6.
火龙 《自然与人》2011,(2):26-29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并繁殖于高原的鹤类,栖息于海拔2000~5000米的高原地区,是我国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每年4~6月飞到青藏高原西南部和甘肃、四川北部等地繁殖,10月后又南迂至西藏南部及云贵高原越冬。  相似文献   

7.
陈彬 《自然与人》2011,(3):47-47
白鹤,学名是Grus leucogeranus,属于鹤形目、鹤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鹤类之一。与其他鹤类相比,白鹤自嘴基、额至头顶以及两颊的裸露的皮肤,都呈现砖红色,并长有稀疏的短毛。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被称为仙鹤,其丰姿秀逸、性情幽娴、矜持华贵、高雅洒脱。年初我曾有幸在江苏盐城这个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一睹数百只野生丹顶鹤之盛况,个个仙风道骨,俨如“道士步斗”,果然名不虚传。那一只只丰姿秀逸、昂首独步、超凡脱俗的丹顶鹤,优雅地起舞、翩然地振翅,然后排云而上,直入碧霄。 中国人对丹顶鹤崇拜已久,古有“梅妻鹤子”之语以喻天性野逸、酷爱自然之人,而“焚琴煮鹤”则喻对美好事物的践踏毁坏。古人以为丹顶鹤是神仙的伴侣,《西游记》中所述太白老君的骑乘便是此鹤。国人素有以《松鹤图》贺寿之习俗,作为一种美好的艺术形象,将长寿之  相似文献   

9.
一项首次确证西藏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区的科学成果《西藏黑颈鹤越冬数量统计及生态学研究》,日前在拉萨通过专家鉴定。过去,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云南是世界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在西藏统计的黑颈鹤数量也从来没有超过一千只。1990年以来,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大型研究所与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经过四年艰苦的野外考察,对黑颈鹤的越冬,数量、分布、栖息地特征以及繁殖和越冬生态学等,作了广  相似文献   

10.
子岚 《自然与人》2011,(3):44-47
每年的10-11月,白鹤都会逃离剥夺了它们食物的严冬,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遥远的出生地西伯利亚起飞,往南穿越大半个中国,最终落脚到位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越冬。来年3月,冰雪消融,白鹤再次聚集起飞,返回西伯利亚老家繁殖生育。  相似文献   

11.
丹顶鹤的一家 图中这只将雏鸟放在自己的羽翼下保暖的鹤究竟是父亲还是母亲难以辨别.不过,通常的情况是,雌鹤和雄鹤会共同哺育它们的雏鸟,它们的协作从筑巢起便开始了.雄鹤负责外出寻找筑巢建材,雌鹤则呆在巢内负责整理和为之造型.雌鹤产下卵后,由雌雄鹤轮流孵卵.待雏鸟孵化出来后,它们都会为雏鸟提供食物,直到下一个繁殖期到来.鹤类这种夫妻平等、共同哺育后代的繁殖方式,自5000万年前开始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2.
候鸟迁徙一年两次,三四月的春季是第一次,即从南方的越冬地迁向北方的繁殖地;另一次是在秋末冬初,候鸟带着繁殖的幼鸟从北方飞回南方。 迁徙时的鸟群密布空中,隐蔽性差,也最脆弱。因此,这两次迁徙的时间也是鸟市最活跃的时间,捕鸟用的网、笼,捕回的鸟购销两旺。笔者曾与买鸟者交谈,他们每人都对所买之鸟关怀备至。而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野生鸟一旦笼养根本无  相似文献   

13.
涉禽类鹤家族中的黑颈鹤,因是世界上惟一生存在高原上的鹤鸟,且数量极少成为“濒危”,近年引起人们的关注。数年前,中美联合发行了一套旨在宣传保护鸟类重要意义的邮票,产于中国的黑颈鹤与美洲鹤一起在其上亮相,使生活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黑颈鹤名扬全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鸟类的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美、最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亿的鸟类往来于它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它们跨过高山峡谷,飞越崇山峻岭,横跨湖海,只为了一个信念,回到那片生养它们的地方。从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到炎热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从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到碧海蓝天的南太平洋,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迁徙鸟类的身影。但是所有的鸟类都会迁徙吗?什么样的鸟算是候鸟,什么样的鸟又算是留鸟呢?  相似文献   

15.
遥识遗鸥     
在我国庞大的鸟类家族中,有这样一个鸟种,仅只在十几年前,科学界对它还是了解甚微,只知道它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被一位瑞典探险家首次发现于我国内蒙古极西部的大漠深处──今额济纳旗的葱都尔。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习性如何,是否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分布,会不会在我国境内繁殖,它的越冬地又在哪里,却一概不知。简言之,既不知其然,更无谓知其所以然。 这种鸟有一个颇为奇特的名字,被称作是遗鸥,它的中文名与英文名 Relict Gull和拉丁学名Larus relictus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么,它究竟是遗落之…  相似文献   

16.
翟巍巍 《科学》2013,65(4):13-15,4
正电影《侏罗纪公园》有一个场景: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加以修补、培育繁殖,使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电影生动地刻画了科学家对从化石中获取遗传物质DNA的渴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学家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现代人的近亲我们从哪里来?在我们演化过程中有哪些"兄弟姐妹"?这些历来就是科学家和大众关注的问题。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为熟悉可能就是90年前在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了。作为直立人的一种,北京人是在化石记录中存在于190万年到30万年前,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7.
黑脸琵鹭——一个神秘而优美的名字,当我们刚刚留意它的存在,就已经只剩下1000多只,名列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成为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水禽。黑脸琵鹭性情温和,姿态优雅,体长60~78厘米,全身的羽毛雪白,额、脸、眼周、喉等部位呈黑色,与黑色的长勺状嘴融为一体,形成鲜明的特色,仿佛是带着面罩的大侠佐罗,故被鸟类学家命名为“黑脸琵鹭”,也被富有想像力的艺术家赋予“黑面舞者”的美号。台湾曾文溪口、香港米埔和越南新水是全球黑脸琵鹭的三大越冬地,而它的繁殖地却仙踪难觅,目前仅在朝鲜半岛三八线军事禁区附近的荒岛上发现几十对;在中…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国宝,有独持的学术研究价值。由于其数量十分稀少,繁殖也比较困难,所以,人们对大熊猫的人工繁殖非常重视,本文提供一些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并恳切希望从事大熊猫工作的同行订正,补充。从一九三七年,大熊猫苏林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首次展出以来,人工饲养大熊猫将近五十年,半个世纪中,全世界各地的动物国内,大熊猫怀孕分娩四十二胎,幼仔成活半年以上,即算繁殖成功的有二十胎,成活二十仔。动物园内还没有一胎双仔同时成活的记录,详见表一。其中首例自然交配繁殖成功(编号1)和首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编号19)都在北京动物园,编号31是国外唯一一例人工授精繁殖成功。大熊猫怀孕期最长记录是一百七十多天,在北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世界珍贵动物,其中85%以上分布在四川境内。大熊猫繁殖能力低,加之栖息环境的逐渐缩小及环境地间的隔离,使遗传交流中断;以及人类的干扰等因素,导致大熊猫在自然界已濒临绝灭境地。为了拯救大熊猫物种,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联合四川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工作者,十年来围绕大熊猫的诃养,增加大熊猫的数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者们将研究论文及研究简报汇编成册,以翔实而丰富的内容,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大熊猫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每年春秋季节,候鸟都要成群结队地作长途迁徙,或从北方飞向南方,或从南方飞向北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鱼群也要在越冬地与繁殖地之间往返洄游,在遥远的路途中,它们要觅食、辨向,要绕开障碍物。那么,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导航的呢?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正逐步揭开动物导航的秘密:动物利用它们特殊的感官系统,并借助大自然中的各种因素例如太阳、星辰、地形、风向、磁场、偏振光、气味等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