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杰舜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4,(5):83-87
在菲律宾,土生华人被称为“华裔混血儿”,即“密斯蒂佐”(Mestizo或ChineseMestizo).汉民族移民在菲律宾定居生活的历史非常悠久.菲律宾密斯蒂佐人的形成与西班牙的殖民者实行的使菲律宾汉民族移民西班牙化的政策有关.菲律宾密斯蒂佐人形成之初,在政治上倾向于中国,但随着年代变迁,他们逐渐转变倾向于当地社会.在菲律宾之所以会形成一个人口众多的土生华人——密斯蒂佐人,是由迁出国与迁入国不同的历史背景造成的.就迁出国中国而言,自明代始封建朝廷就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是致使菲律宾汉民族移民在地化的一个重要内因.从迁入国来说,则是民族互动、磨合和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徐杰舜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4,(3):72-76
缅甸境内多数的山脉与河流是中国山系和水系向南的延伸,对于两国人民与文化交流互动极为便利,从汉代一直到清代汉民族移民不断迁入缅甸。在这个背景下,桂家(GweChia)人出现于17世纪明末清初之际,形成发展于18世纪。作为中缅混血儿的桂家人,经过与缅甸人的长期互动、磨合和融合,逐渐成为缅甸民族的组成部分,而被缅甸人称为“果敢”。 相似文献
3.
4.
徐杰舜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4,(4):100-107
汉民族移民在暹罗(泰国)与暹女通婚所生的混血儿称为"洛真(Luk Chin;Lukjin)"。汉民族移民在"下南洋"中,泰国就是一个重要的迁入地,与暹女通婚融合历史由来已久。对于不断迁入的汉民族移民,泰国采取了欢迎和厚待的政策。到了17世纪,汉民族移民在泰国的主要侨居地,以致今日泰国南部人大半含有华人血统。久而久之,今天泰国的华人比华侨多得多。据统计,泰国的华侨约30万左右,而华人(参加泰籍的)约有270万人,他们约占泰国总人口14%,居住遍及泰国各地城乡。虽然"洛真"之名并未广泛使用,也并没有成为泰国土生华人的专称。但既然吴凤斌先生在《东南亚华侨通史》中确称泰国土生华人为"洛真",文章顺着汉民族移民迁入泰国、建立早期社区的历史轨迹,对泰国的土生华人——洛真人略作钩沉。 相似文献
5.
华人开采锡矿是东南亚开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矿产开发、技术传播、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于一体,是研究近代中国与东南亚交流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从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华人的贡献与作用两个方面,系统地研究华人开发东南亚锡矿发生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从技术史的视角探讨华人开发东南亚锡矿及其锡矿业发展兴衰的史实。 相似文献
6.
陈志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1,(1)
源自古代中国文化的土地神观念 ,虽经历了各种演变 ,但至今仍是华人社会传统宗教系统的主要成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大伯公、拿督公等崇拜 ,就是土地神观念的文化延续与区域性变革 ,分析这种延续和变革 ,可以把握当地华人和非华人本土传统间之宗教观念上的互动关系。而要明白现今东南亚华人的土地与圣迹的神祗之信仰 ,其分析须置于华人社会土地神观念的发展脉络之中。忽略了这个历史脉络的分析 ,可能会引致误导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林昆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Z2)
从历史渊源、历史事实和历史作用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认为早在西汉时期,中华民族就与中南半岛各国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在近代中外交流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华侨华人对促进东南亚各国的开发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突出表现在东南亚锡矿开发方面。 相似文献
8.
黄婉彬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2,(6):24-31
峇峇娘惹是华人移民与马来半岛地区当地民族通婚后形成的一个华人次族群。在东南亚当地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峇峇娘惹族群历经数百年时代变迁,在传承和保留华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当地马来民族等其他文化彼此尊重、相互吸纳、融会贯通,形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与马来当地文化特色的峇峇娘惹文化。在持续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峇峇娘惹文化不仅保留了自身文化的本色,呈现出鲜明的多元特色,更获得了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新的延伸发展,显示出海外华人文化所具有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融合和谐共生的活力。峇峇娘惹族群对它者文化的开放包容以及运用在地经验所构建起的文化认同,对于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显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谭跃越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3):49-51
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土生子》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阐释作品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原则及其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文学特征,以期从哲学的视角来赏析这部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理查德.赖特在美国享有“美国黑人文学之父”的美誉,其名著《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只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赖特在小说中用自然主义的视角,以环境决定论为依据,采用返祖式发展情节等方法分析小说《土生子》中的主要人物比格.托马斯暴虐性格形成的原因和他的暴力行为对其完整人格的形成及精神解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秀国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2,(1):58-60
《美国的悲剧》与《土生子》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虽然小说分别描写的是不同种族的人:黑人下层人民的反抗与穷白人的苦难,但是两部小说悲剧情节类似,主人公都是被压迫与被损害的人。美国的白人统治阶层利用种族歧视论离间了被压迫者,使得白人统治阶层可以分别通过阶级和种族对他们分而治之地进行压迫。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论述了马来西亚的华人认同类型。从一种被称为“”(Baba)的说马来语的华人的经历可以讨论、勾画出族群认同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人族群关系网络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加坡丰顺会馆为例,探讨了当地华人族群对外在环境变迁所作出的回应。文章认为,华人族群关系网络的国际化历程大体上经历了早期国际之间各个会馆组团互相访问、至九十年代以来活动系统化,组织世界性同乡联谊大会,国际性商业投资公司及最近通过互联网开展新一轮国际化关系网络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小绿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7-22
温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海外温州人的侨汇、信息、市场和社会关系网络是侨乡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瑞安市桂峰乡海外华侨华人群体的调查分析,发现华侨华人慈善捐赠的模式有个人、民间组织和政府三种并各有特点,动因则是强烈的爱国爱乡的愿望。华侨华人慈善捐赠对侨乡的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等三个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代长斌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9)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汉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最能体现这一影响的是固化在古汉语词汇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反映这一观念的除人与自然的同构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神沟通和人神和处。表现人神沟通的词反映了古人希望与神和谐相处,从和谐相处中得到幸福和运气;而表现人神和处的词则反映了古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其中主要的是反映人对自然的崇仰、亲近和顺从,以及人对自然的欣赏、摹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陈支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8,(2)
本文所论述的福州人,是指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及闽东一带的居民。全文先叙述中原汉民入迁、开发福建的历史与他们聚居地福州平原及其中心福州城的情况;进而分析福州人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精神,他们的历史影响,特别是对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抗战中,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掀起了抗日救国热潮,他们利用其人力、物力、财力,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全力支持和直接参加祖国抗战,成为祖国抗日战争的坚强后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CHEN Jie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
通过文献回顾,介绍"两头家"形成的社会背景、历史发展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家庭策略的视角对海南南来村"两头家"个案的家庭史进行分析。认为"两头家"是早期华南侨乡移民在"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的框架下一种集体选择的家庭策略。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华人移民作为美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伴随了美国建国后的整个历史时期。随着华人素质的整体提高及中国实力的增强,华人在知识领域和政治领域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华人已成为美国重要的社会力量,为当代美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