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自卸车车架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某自卸车车架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试验和模态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车架固有频率,并且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依据车架结构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来选择设计变量,在保证车架低阶模态频率的前提下,以车架轻量化为目标优化车架构件厚度,实现了车架质量8.0%的降低幅度;在控制车架质量的条件下,以提高车架低阶模态频率为目标,实现了车架结构的低阶模态频率和动态性能的提高。为自卸车车架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赛车车架结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方程式赛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来实现赛车车架结构的改进和轻量化设计.利用CATIA软件平台建立某方程式赛车车架三维实体模型,运用CAE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建立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车架静态条件下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的分析,找到车架弯曲强度和扭转刚度富裕部位,通过减少管件的使用数量、减薄相对应管材的壁厚、减小直径,达到车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Hyper Mesh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yperMesh软件对某引进车型前副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解决了在CAE软件中修改和重建几何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副车架结构的几何模型和以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副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副车架进行结构静力分析,计算该副车架在垂直受力工况下的刚度、强度,并对比台架试验结果,可为副车架结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某重型载货汽车车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发现该车架原设计的不足,并针对此问题对车架局部结构进行合理的改进.然后对整个车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客车车架是客车上非常重要的承载部件,车客车受到的各类载荷最终都作用在车架上,因此,车架的结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本研究以某种客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客车车架的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对车架的静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到车架的变形情况和应力分布,同时提出了几种车架结构上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某型号电动摩托车车架在振动工况下的结构强度并减轻重量,基于瞬态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车架瞬态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车架在振动工况下的动强度,得到车架在该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Hyperworks优化模块建立以车架重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在满足强度约束条件下对车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该车架结构强度有一定富裕,在振动工况下安全系数较高,存在一定优化空间,优化后车架结构强度得到一定提高,符合制造工艺,同时车架重量减轻了12.1%,说明该优化方法对车架结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动自行车结构尺寸的计算机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创建人体尺寸数据库和自行车零件库,结合运动自行车车架结构自身特点和人体工学原理,进行车架结构的计算机参数化设计。探索一种适合不同人体尺寸的车架结构设计方法,实现运动自行车车架设计的以人为本、量身定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限元的FSAE赛车车架的强度及刚度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型赛车的开发设计中,计算与分析车架结构合理性及其结构静态强度和刚度,是一项重要工作.以我院开发的第二代FSAE赛车车架为例,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计算赛车车架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赛车车架结构强度等要求,对提高整车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某型号轨道车车架所受外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车架离散为板梁组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应用GTSTRUDL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计算出车架的应力和位移场分布,从强度和刚度观点对车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讨论,为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货车车架的最佳结构方案,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车架的动态特性。利用UG建立车架的三维装配模型,将模型导入Hypermesh,并进行结构简化、几何清理、抽取中面和划分网格,创建了车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求解,获得车架的前6阶弹性模态参数,讨论了车架与路面、发动机等主要激励源的频率耦合关系,分析了车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需要加强板簧与车架连接处的局部刚度,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节点最大的位移响应值为0.44 mm,且车架振动衰减规律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在局部构件失效后的静、动力特性,完成了两榀两跨单层平面框架试验,其中一榀框架用于静载试验以获取框架静力特性数据,另一榀框架分别在空载、均布线荷载情况下采用锤击法进行动力试验,获取试验框架的位移、加速度和钢筋应变等动力响应数据.通过对比分析静载与动力试验结果,研究框架梁在锤击过程中的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当量力锤锤击作用下,动力位移幅值与输入冲量近似呈线性关系,随着锤击力的增加,结构阻尼变化较小,频率下降.布有均布线荷载的框架梁在锤击荷载作用下产生了拱效应,刚度略有提高.尽管力锤最大锤击力超过框架梁最大抗力,但冲击能量不可使其发生倒塌.  相似文献   

12.
[摘要]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客车车身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根据计算的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对客车车身结构的布置、构件截面形状进行改进,在满足全承载式车身刚度和局部变形分布合理的基础上,同时达到降低车身质量的目的.静态载荷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客车车身骨架方案能满足车身骨架刚强度要求,车身骨架轻量化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对物料车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强度分析.应用三维绘图软件Solid Edge建立车架结构的CAD模型,并通过工程分析软件ANSYS11.0进行网格划分和静态强度分析,获得物料车在不同工况下车架的变形量和载荷强度,校核该车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考虑火灾下工字型钢梁温度沿截面高度呈非线性分布,以某角楼实际三维框架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对在静力载荷和温度载荷共同作用下的钢框架整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与有限元分析.通过编写输入文件对工字型钢梁截面施加非线性温度载荷,探索了火灾下整体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薄弱环节,分析了受火区域不同时整体结构在局部火灾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特点,更加真实地模拟出了钢结构整体的抗火性能,为更加合理的进行整体结构的抗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5层钢框架结构为对象,对钢框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备用荷载路径法,分别对钢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力非线性、动力非线性以及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非线性连续倒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的静力和动力非线性分析中,该框架具有良好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在5 kgTNT的初始爆炸冲击作用下,钢框架的变形比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RC)框架梁柱子结构的动力抗连续倒塌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的精细化模型对两榀中柱移除的RC框架梁柱子结构静力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数值模拟获取的荷载-位移曲线及破坏模态与静力试验结果对比基本吻合,能够较好地预测RC框架梁柱子结构在中柱失效后破坏的全过程。通过采用瞬间去柱的加载方式,在验证完成的RC框架梁柱子结构精细化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并基于能量法进一步研究了结构的动力性能。研究表明:在荷载达到第一峰值荷载之前,在相同位移下采用有限元分析得出的动力抗力要高于能量法分析所得结果,但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重型矿用自卸车车架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olidworks软件和ANSYS软件,建立了矿用220 t自卸车车架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在全局加载下车架的应力分布;针对车架应力分布很不均匀的问题,对车架结构、布筋提出了改进;采用电测法测定了满载静止工况下车架特定点的应力,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巨型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以钢骨混凝土桁架为主框架梁的角筒式巨型框架结构的具体特点,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及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主要对巨型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模型的建立、不同水平加载方式的影响、巨型框架结构的出铰次序和位置、结构侧移、主要杆件内力及谱分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论表明,巨型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较普通框剪结构有较大提高;杆系模型静力弹塑性分析可较好地模拟出巨型框架结构中塑性铰出现的次序和位置、结构主要杆件内力以及基底剪力与控制点位移的相互关系;应注意加强桁架层上下层的抗剪延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QTH200渠道衬砌机机架受到的静载荷和动载荷进行分析,确定了最危险工况。对机架进行了受力分析并进行了合理简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机架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出了该机架在受自重载荷、同时承受工作载荷及自重载荷两种工况下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布。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机架的设计方案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南海市金沙大桥为实例,阐述了连续刚构桥采用不平衡悬臂施工方法和施工控制技术.拟定现场桥梁试验方案,对主桥进行了静载和动载试验研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各项结构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应力和变形施工双控技术,不平衡悬臂浇筑施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