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Webb指标,对管内强化对流换热方式下传热和流阻的综合热力性能进行了推导,得到了相同泵功和换热面积条件下,强化方式换热量与光管换热量之比与管内对流换热努塞尔数Nu和管内阻力系数λ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同理得到了相同泵功和换热量条件下换热面积之比以及相同换热量和换热面积条件下泵功之比的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对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强化管内换热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款汽车散热器,采用一维热流体仿真软件Flowmaster,建立了基于几何结构的换热器计算模型,并利用试验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在保证散热器整体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扁管宽度、扁管高度、翅片高度及翅片波距等结构参数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散热器换热性能最佳为目标的优化结构尺寸.结果表明:当扁管宽度为27.00 mm、扁管高度为1.50 mm、翅片高度为6.25 mm、翅片波距为2.10 mm时,散热器的换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运用Fluent软件对非对称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非对称翅片管的管中心位置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了7种不同比值和不同迎风面流速下的空气侧压降与换热特性,当管中心到翅片前后边缘距离的比值为1.32时,可获得最大的换热量在相同的工况下,通过与对称翅片管比较得出,非对称翅片管比对称翅片管的换热量最大增加10.01%,而压降最大增加3.38%.  相似文献   

4.
谭怡  阎昌琪 《应用科技》2005,32(6):56-58
对3个采用整体针翅管的滑油冷却器进行了传热试验,结果表明:经改进后的滑油冷却器具有良好的强化换热效果.当换热管数量减少1/2,在相同的油质量流量下,强化管冷却器的换热量是光管滑油冷却器的1.06倍,换热系数是光管滑油冷却器的2.2倍.  相似文献   

5.
酒窝状换热板强化换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酒窝状换热板,利用Fluent软件对酒窝板、平板及波纹板的换热及压降特性进行了模拟,对这3种板在不同流速下板间流道内壁面平均换热系数、换热量、平均努塞尔数以及摩擦阻力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酒窝板在强化换热能力的同时其压力损失也会增大,但从单位体积换热量来看其具有较大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取酒窝板式换热器时一定要考虑其经济性;在考虑了泵功率消耗时酒窝板的热效率与波纹板的热效率很接近。但酒窝板在制造工艺上具有加工方便、不易变形、承压能力强等优点。综合评价,酒窝板的经济适用性高于波纹板。  相似文献   

6.
以R410A为工质的空调换热器性能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建立分布参数模型,研究了以R410A为工质的空调换热器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换热性能.与实际R410A房间空调换热器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了8种R410A蒸发和冷凝关联式,并对R410A在7.0 mm管径强化管内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冷剂质流通量条件下,R410A采用7.0 mm强化管后比R22采用9.52 mm强化管的蒸发换热量和冷凝换热量分别提高9.32%~16.32%和8.05%~15.63%,而换热器盘管设计长度可减小2%~15.86%.  相似文献   

7.
对流换热是降低制动盘摩擦面温度的重要散热形式.针对带散热筋结构的列车制动盘,采用CFD-ACE软件,对不同散热筋结构及布置形式下的制动盘内部通道速度场、温度场和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体积换热量评估制动盘的有效换热效率.结果发现:制动盘通风通道对流换热系数沿着内径到外径不断降低,迎风面换热系数明显高于背风面;径向筋板的间断分布可以提高7.4%的制动盘与空气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在长筋板间增加短筋板将增强17.2%的制动盘换热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时出现的地埋管周围冷热量堆积的问题,提出了在地埋管管群两侧加抽水井和回灌井来产生人工流场,从而强化地埋管管群换热效果的方法.通过FEFLOW软件模拟了人工流场影响下地埋管的换热,对单个地埋管的换热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模拟了水井数量以及流场切换时间对地埋管管群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工况下,加入人工流场后地埋管的换热量较无流场时均有较大提高,其中单个地埋管在流场定期切换与不切换情况下的换热量可较无流场时分别提高54.06%,和69.67%,;设置有1组水井、2组水井、3组水井的地埋管管群的平均换热量与无人工流场时相比分别提高了9.89%,、21.54%,和33.00%,;人工流场的切换时间越长,地埋管管群的换热效果越好,但随着切换时间的增长,平均换热量提高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贴体坐标系来处理复杂边界,在同位网格中利用SIMPLE算法实现速率场与压力场的耦合,求解了平行平板通道一侧带有移动边界的层流对流换热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换热量发生极值的时刻并不与移动边界移动到极值位置的时刻相对应,而是有一定的相位差,表征运动周期的Sr及运动边界的振幅对通道的换热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相同的时段内,Sr对于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较小,运动边界的振幅对壁面总换热量的影响显著,另外,由于边界的移动,上,下壁面的换热均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基础上,综合考虑内置转子后强化管流通面积、当量直径、流体流动路径以及整个换热系统的影响,基于相同泵功率条件提出了反映换热系统及换热器采用转子强化传热技术后性能改善的评价方法;同时,针对组合转子进行了相同泵功率条件下两种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随着雷诺数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并且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组合转子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均大于1,从而说明了组合转子能产生较好的强化换热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