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ESDA与GIS技术,利用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1998-2011年人均GDP数据,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经济空间分异明显且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全局上看,三峡库区重庆段经济相对差异在缩小,从局部来看,空间集聚表现在重庆主城和渝东北库区,而库区中段的集聚态势表现不强烈;万州区在有关政策扶持下,经济发展加快,有望成为带动渝东北库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选取区划指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分别得到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上述3幅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然后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区划,得到4个自然灾害区;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属性数据,得到每个自然灾害区的基本特征;最后,分别对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情况讲行详细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论,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生态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方法】考虑人类活动对生命共同体的影响作用,加入“城”的要素,结合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选取典型代表年,开展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健康轨迹评价,利用RAGA-PPCE探寻变化分异格局与健康驱动机制。【结果】1) 山水林田湖草·城呈现出空间地域的稳定性和时间序列的动态性,且健康状况日趋良好。从2000年至2017年,中度病态占比由27.27%下降至4.45%,仅巫溪县处于中度病态;2) 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影响因素为驱动力(0.190)、响应(0.168)和状态(0.143),主要影响因子是城镇化率(0.218)、人口密度(0.210)、绿化覆盖率(0.206)、无害化垃圾处理率(0.193)和林地覆盖率(0.188);3) 重庆主城区及附近区(县),需着重考虑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库区腹部侧重生态保护前提下可寻求增值效应。【结论】首次以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尝试建立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人地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开展生命共同体健康轨迹评价与发展对策,对区域生态建设尤其是三峡库区自然资源国情与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其中滑坡灾害尤为常见,因此有效地管理各种滑坡信息对于滑坡预测与评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传统数据库不能管理空间数据的局限性,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有利于对滑坡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管理.从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内容、建库技术路线以及数据库功能4方面介绍了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三峡库区滑坡空间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VR-GIS技术的三峡库区三维数字化模拟飞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为例,将VR-GIS技术应用在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三维数字化的模拟中。制作了三峡库区航空影像图、数字镶嵌图、DEM数据和矢量图层。利用ERDAS IMAGINE的Visual GIS模块,集成多层数据,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参数设定,最终实现三峡库区的飞行模拟。飞行模拟结果表明,该研究结果可以动态地俯视三峡库区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状况,可以获得比二维数字镶嵌图更为直观、生动和形象的认识,对三峡库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辽宁省岫岩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针对泥石流灾害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应用确定因子法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进行研究。基于岫岩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借助GIS的数字化、空间分析等功能,获得泥石流灾害点分布图及其影响因子图,进而利用叠置分析获得按均一条件单元划分的研究区图。根据确定因子法计算每一数据类对应的CF值,然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建立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危险性分析,得到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图。经过灾害点数据的效果检验,证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泥石流灾害区域危险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根据所搜集到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和图件,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该数据库由5个子数据库组成,即:中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中国省级报刊所载自然灾害(1949~1990)数据库、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中国历史自然灾害数据库和中国行政区划(县级单元)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时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在宏观上的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对汉江上游的陕西省汉中市洪水灾害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价。在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综合考虑了降水量、降水变率、地形高程、坡度、河网分布等自然因素;在洪水灾害易损性方面,综合考虑了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和GDP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分别得到洪灾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方法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汉中市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汉中市洪水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汉中盆地,且以河流干流为中心向两边递减,汉中市南部、城固县中部、南郑县的东北部等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最高;勉县、洋县、西乡县洪灾风险等级次之;留坝县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最低。洪灾风险评价结果与2012年汉中市发生的洪灾情况能较好的吻合。此研究结果可为汉中市制定合理的防洪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首先利用MAPGIS和ARCVIEW进行图层信息采集(数字化),建立区域图形库的同时,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因素权重,并建立GIS系统管理下的各图层(评价因素)空间属性信息数据库,接着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最小评价单元,最后利用累加求和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分值并划分适宜等级。对城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传统的评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巫山县进行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方法】遴选了地貌类型、地形相对高差、地形坡度、地层岩性、距断裂构造距离、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及分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系统获得了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基于GIS技术,实现了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单因素危险性分区、等面积及行政区划多因子空间叠加分区,获得了该县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图。【结果】巫山县崩塌灾害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分别占全县面积的16.9%,36.4%,31.5%和15.2%。以巫山县行政区划中的26个乡(镇、街道)为单位,其中位于极高危险区的有6个乡(镇),位于高危险区的有9个乡(镇),位于中危险区的有8个乡(镇),位于低危险区的仅有3个镇(街道)。【结论】研究结果对巫山县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