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上客运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由于频频发生的火灾而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客轮具有的相对封闭性、逃生路线有限以及逃生耗时较长等特点,对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造成严重的困扰。本文以客轮火灾中人群反应理论为基础,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矫磊  张丹丹  荆信茂 《科技资讯》2023,(24):195-197
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度较高的公共场所。以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实际调查其布局与人员流动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火灾疏散模型,考虑最不利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两种经验公式及Pathfinder模拟,计算了其必需疏散时间。计算所得结果为探测报警时间为20 s,人员反应时间为40 s,计算得出最不利条件下教室滞留时间为161.61 s,教室门口疏散时间为57.34 s,楼道疏散时间为101.95 s,必需疏散时间为380.9 s。最后对必需疏散时间的占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减少疏散时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铁列车火灾安全疏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地铁列车的火灾安全疏散性能,利用Pyrosim火灾数值模拟软件,结合真实材料的物理化学参数,对地铁火灾的毒害气体和能见度分析,确定满载乘客的单节车厢应满足的最低转移时间。模拟地铁火灾真实的疏散场景,进行大规模疏散演练实验,探讨了人群实际转移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利用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针对站台疏散和隧道疏散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文庆 《科技资讯》2023,(14):137-141
地铁作为大型城市的首要交通工具,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拥堵问题,但由于其内部空间封闭,客流量大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安全疏散成为一大难题。该文利用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平台,结合实际轨道交通车站模型,对车站的建筑结构、疏散参数等进行设置,建立不同的地铁站疏散场景。综合考虑人群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对疏散模拟整个过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人员在地铁车站安全疏散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大型超市为例,利用日本经验公式与火灾模拟软件CFAST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设定消防安全目标、确定性能判据、建立火灾场景,考虑不确定因素等状况对其进行烟气流动模拟计算、分析。经分析得出:性能化设计方法具有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等优点,能够在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前提下、减少防火投资、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显著提高商业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今后大型公共建筑火灾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地铁火灾对人员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基于对地铁火灾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以及人员疏散仿真中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基于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和Pathfinder的地铁车站人员疏散决策分析方法,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司门口地铁车站为研究背景,建立了FDS火灾仿真模型和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模型。在FDS火灾仿真中,分别从烟气温度、CO浓度和能见度三个方面确定了各危险位置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在此基础上基于Pathfinder进行人员疏散仿真,主要从人员逃生率、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利用率等方面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改变仿真中的待疏散人员数量和火源功率,探究了该车站的人流量容纳能力和火源功率容纳能力,对地铁火灾疏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单其康 《科技资讯》2011,(16):244-246
本文采用大涡数值模拟(LES),基于FDS模拟研究了不同风压条件下的列车火灾烟气迁移规律,并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火灾过程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车厢内火灾发展、烟气运动和温度分布规律并模拟分析了烟气条件下不同初始人员密度时列车车厢内人员疏散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某高校教学楼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yrosim软件建立建筑物火灾扩散模型,分析温度、CO含量和能见度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以烟气含量到达临界值的时间来确定人员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同时结合Pathfinder软件建立人员疏散模型,模拟得出人员必需的安全疏散时间.结果表明:温度、CO含量、能见度是影响人员疏散的重要因素;1~4楼内人员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为120 s,必需安全疏散时间为84 s,5~8楼内人员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为110 s,必需安全疏散时间为144.3 s.模拟结果反映出人员的安全疏散还存在危险性,为了减小其危险性提出了对应的消防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模拟和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仿真模型.该模型借鉴元胞自动机的模型实现空间建模,同时综合考虑了不同情况下人员建模的相关因素.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伟 《科技资讯》2009,(1):239-239,242
本文针对地铁火灾的特点,以北京地铁一、二号线为例,建立了地铁发生火灾的模型。通过对地铁发生火灾时车站的人员安全疏散作了计算评估,得出人员疏散总时间838.5s左右,大于临界安全时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仿真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扩展性,在分布式仿真高层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引入新型分布式移动Agent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仿真检测体系架构;利用Agent的可移动性、易协作性和智能性等特点,实现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机制,从而保证了仿真检测节点之间和仿真检测站之间进行交互时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人为或自然造成的突发事件中,将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地方是首要的任务。在传统的格子气自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可以仿真人员密集场所中人员同时涌向出口时的群体行为。在这个模型中,人员被本能和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来驱动,并在模型中加入了人员的心理因素、速度等级、出口等级,从而更好地模拟事故现场,达到最优的疏散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用例模型及基本构件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仿真需求描述的基本方法,寻找仿真系统的参与者,并根据参与者确定仿真系统的用例,以用例图规定系统的行为,以文档形式的用例规约描述具体用例,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仿真用例模型.最后,通过"调用疏散模型"的活动图实现了对用例的进一步求精,展现了用例驱动应急疏散仿真系统需求建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紧急情况下人群疏散模型,并利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了可视化模拟仿真程序.在疏散模拟的仿真实现中,为了简化算法,使用墙体和障碍物把复杂建筑平面分割成凸多边形区域,然后利用门道把各个凸多边形区域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疏散平面空间.利用程序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可以找出建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程实践需要,分析了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应急系统人员疏散处理策略,改进和优化了人员疏散仿真算法,设计了基于出口距离最近的随机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模型。实验表明,模型较好地仿真了人员数、障碍物数、出口属性、疏散速度、疏散时间等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仿真系统可为建筑结构设计、最大人员饱和数、消防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流疏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二维元胞自动机的Moore邻居确定行人运动规则,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流疏散模型,对房间内人员疏散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疏散时间与房间出口宽度、人员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该模拟结果对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Agent规划的形式化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gent的规则描述为动作树的抽象结构,刻画了Agent对其行为的选择,组合能力,将Agent的动作划分为实现型动作和维护型动作两种类型,以描述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之中的Agent,一方面要实现某个目标或意图,另一方面要遵循社会规范的约束,采用扩充了模态算子和动作算子的一阶分枝时序逻辑,对Agent的动作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8.
以建筑物内发生紧急事件时需要保护人员安全的特定应急疏散预案为应用背景,提出了利用本体知识库来存储预案信息,然后应用本体匹配技术解决了应急管理中多个部门提供各种异构信息时协同工作的问题,同时将智能传感器技术用于应急管理中支持重大决策.研究成果在大规模疏散中可以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9.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人群疏散过程的动态三维可视化仿真.  相似文献   

20.
模拟地震灾害下人员疏散,可以为地震疏散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地震人员伤亡。本文根据2013年雅安7.0级地震发生时名山中学某一教室的逃生录像,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恐慌因子和各项异性因子,建立了改进的社会力疏散模型,并利用布谷鸟算法对疏散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地震疏散模拟结果与实际的逃生录像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社会力疏散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地震情况下教室内人员疏散过程,包括人员疏散时间和人员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分布,对地震疏散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疏散模型的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力模型的主要参数均会对人员疏散仿真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