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媛贞 《科学通报》1981,26(24):1523-1523
近年来的许多工作证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en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s,OLS)在针刺镇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刺时脑内或脑脊液中OLS含量明显升高;应用鸦片受体的特异性阻断剂纳洛酮可以显著减弱针刺镇痛效应;给家兔脑室注射肽酶抑制剂杆菌肽或D-苯丙氨酸抑制OLS的降解,以提高脑内OLS的含量,则可明显提高针刺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
谢国玺 《科学通报》1982,27(15):959-959
在脑和脊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的含量很高。1975年Mayer等报告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阻断针刺镇痛,说明OLS参与针刺镇痛机理,但不能区分OLS中哪一个具体组分起作用。本工作利用免疫学方法的高度特异敏感性,首次将抗β-内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经报告,大鼠在数小时内经多次电针或连续电针,针刺镇痛效果将逐渐减弱,产生“针刺耐受”,这时脑内鸦片样物质(OLS)仍处于高水平,说明针效的降低不是由于OLS释放过多而耗竭所致。给这种动物注射吗啡,其镇痛效果也明显减弱。因而设想,针刺耐受实际上可能是长期电针引起内源性OLS大量增多而使机体对OLS产生耐受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4.
邱学才 《科学通报》1982,27(18):1147-1147
中枢神经介质的作用有很多是通过环核苷酸的转递而实现的。吗啡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的镇痛原理也与环核苷酸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表明,中枢cAMP和cGMP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曾报道,给大鼠侧胸室内注射cGMP 50微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1975,20(11):532-532
前文曾经报告,家兔脑室内注射对氯苯丙氨酸选择性降低脑內5-羟色胺含量后,针刺镇痛作用便明显减弱,说明脑內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设想:提高脑内5-羟色胺含量是否能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保和 《科学通报》1979,24(5):237-237
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有不少报道指出中枢5-羟色胺(5-HT)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幅度降低脑内5-HT含量可使针刺镇痛作用减弱;腹腔注射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5HTP)提高脑内5-HT含量,则针效显著加强。本工作中我们试图对5HTP加强针刺镇痛的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并观察5-HT的另一个前体左旋色氨酸(TP)是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本玠 《科学通报》1979,24(12):570-570
近年来有不少资料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与针刺镇痛有密切的关系。脑内5-HT来源于5-HT能神经元,而脑内5-HT能神经元系统的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的中缝核群。关于中缝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国内也有一些研究。本文用中缝背核单位放电频率作为该核团细胞机能活动的指标,观察电针刺激和伤害性刺激对其自发放电频率的效应,以进一步探讨中缝背核和5-HT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小椿 《科学通报》1984,29(19):1203-1203
氨基酸类递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有人报告,针刺前后小白鼠皮层和丘脑中α-氨基丁酸(GABA)等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变化,韩济生等应用药物注射的方法,观察大白鼠全脑GABA含量的变化对针刺镇痛的影响,他们的工作提示针刺镇痛与氨基酸含量变化有关,很多工作证明脑干中缝核群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结构,组织化学工作显示中缝核内含有GABA神经元胞体,因此我们希望了解中缝核区GABA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变化,在本工作中我们测定电针前后中缝核区、尾核和脊髓中GABA、谷氨酸(Glu)、谷氨酰  相似文献   

9.
自从发现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以来,不少作者联系针刺镇痛原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应用特异性的鸦片对抗剂纳洛酮阻断OLS的作用,可减弱针刺镇痛效应。这在人、猴、猫、兔、小鼠等动物都得到了证明。但作为最常用实验动物之一的大白鼠,迄今未见类似  相似文献   

10.
张安中 《科学通报》1979,24(9):425-425
最近国内外均有报告纳洛酮可对抗针刺镇痛,一般认为针刺镇痛与内啡肽系统有关,但这方面的实验大多局限于受体水平,对于针刺镇痛时脑内内啡肽释放情况的动态观察,迄今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推挽灌流法及受体结合分析法,直接观察家兔针刺前后中央灰质中内啡肽的释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AA(花生四烯酸)是胎儿脑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虽然孕期DHA和AA的营养状态与胎儿的脑发育及其出生后智力的关系尚缺乏更多的令人信服的临床证据,但是不少研究认为孕期早产儿脑发育滞后与孕末期DHA和AA营养状态的关系是密切的。孕期特别是孕末期,合理适量联合补充亚麻酸和亚油酸是较鱼油补充DHA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颖洁 《自然杂志》2019,41(4):299-305
人的头皮上可以通过电极采集到电信号。这些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只有几十微伏。1924年德国医生Hans Berger首次在人头皮上记录到这种信号,并将其命名为electroencephalogram(EEG)。如今,脑电图已经成为医院的常规检查之一,更是脑科学研究中独特的研究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脑电信号的发现、发展以及主要应用,并讨论了脑电信号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沈汪兵  罗劲  刘昌  袁媛 《科学通报》2012,(21):1948-1963
自21世纪首次借助脑成像技术对解决字谜任务过程中顿悟一瞬间的大脑活动状况进行研究以来,目前已有近10年的历史,获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从顿悟的时间进程和脑神经基础两方面对顿悟的大脑机制进行了丰富的探讨,并形成了有关人类解决顿悟问题的"顿悟脑"的神经框架.研究显示,顿悟脑主要由外侧前额叶、扣带回、海马、颞上回、梭状回、楔前叶、楔叶、脑岛和小脑组成.就各脑区的功能而言,外侧前额叶主要负责顿悟难题思维定势的转移和打破,扣带回则参与新旧思路的认知冲突以及解题进程的监管,海马、颞上回和梭状回组成了"三维一体"的、专门负责新异而有效联系形成的神经网络,问题表征的有效转换则依赖于楔叶和楔前叶组成的"非言语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脑岛负责认知灵活性和顿悟相关情绪体验,反应相关手指运动的皮下控制则依赖于小脑.  相似文献   

14.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技术手段将数据分析所需的时间缩短到可与数据采集时间相比拟的程度,从而能在实验进程中将大脑皮层活动情况即刻反馈给受试者,构成一个闭合的神经反馈回路.近年来随着数据采集技术与图像重建算法的改进以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并在诸多方面得到应用.凭借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提供的神经反馈,受试者能够自主调节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与被调节脑区相关的认知过程或行为也会随之变化,这为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还可以用作具备优良空间分辨率和全脑覆盖性的脑机接口,通过对大脑皮层激活模式的分析对脑状态进行判断和分类,从而实现仅依赖大脑活动的交互方式.另外,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的潜在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它为神经系统或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新的途径,患者有望通过神经反馈调控异常的大脑激活状况从而缓解相应症状.本文旨在对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关键技术及相关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勇  张健 《自然杂志》2022,44(5):357-368
花生四烯酸(AA)是全顺式-5, 8, 11, 14-二十碳四烯酸,可以通过环氧化酶(COX)、脂氧合酶(LOX)和细胞色素P450酶(CYP)途径合成多种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在病理性和生理性的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增大,肺动脉压力上升,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肺血管收缩、血管重构和血管栓塞是PAH重要的病理基础。文章总结了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治疗PAH和发现新药物靶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光遗传学:一种行为光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9,41(3):197-206
光可被细菌、藻类等低等生命和人类等高等动物通过视紫红质系统而感知。20世纪70年代后,几种细菌和藻类通道视紫红质的发现为光控系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光遗传学最初由米森伯克于2002年首次实现并于2005年由迪塞罗斯和博伊登进一步完善,其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对大脑功能的理解。光遗传学可使科学家借助光来精确开闭特异神经元从而达到操纵神经元活性和动物行为的目的。光遗传学技术已被证明是在细胞和系统层面研究健康和病理大脑活性的一个非常强大且有用的工具。文章系统介绍了光遗传学诞生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发展过程、应用领域及重要价值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尤其是人才外流,更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说管理在理论上是门科学,在实践上是门艺术,那么对人才有效的管理是艺术中的艺术,民营企业必须更高效灵活地运用各种管理机制,确保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使民营企业高速、稳健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痒是一种能引起强烈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痒觉信息从皮肤产生,由外周神经元传入脊髓,经处理后最终传输到大脑。与外周、脊髓水平相比,痒觉在大脑水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得益于近几年在体研究技术的发展,解析痒觉信息传递的大脑中枢神经环路机制成为可能。随着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快速进步,一系列解析痒觉在脑内处理机制的重要成果被陆续报道。本综述主要总结了痒觉,尤其是化学痒,从外周到大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痒是一种能引起强烈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痒觉信息从皮肤产生,由外周神经元传入脊髓,经处理后最终传输到大脑。与外周、脊髓水平相比,痒觉在大脑水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得益于近几年在体研究技术的发展,解析痒觉信息传递的大脑中枢神经环路机制成为可能。随着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快速进步,一系列解析痒觉在脑内处理机制的重要成果被陆续报道。本综述主要总结了痒觉,尤其是化学痒,从外周到大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陆薇薇  陈瑶  齐永芬 《自然杂志》2021,43(2):112-118
ghrelin是新发现的一种胃肠多肽,具有强烈的促生长激素释放的作用。ghrelin及其受体在体内广泛表达,除具有增加摄食量及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外,还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抗凋亡、抗氧化、调节免疫炎症及自噬等多种组织非特异性稳态调节作用。近年研究显示,ghrelin还具有钙稳态调节、内皮保护、降血压、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稳态调节作用。因此,ghrelin及受体后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稳态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