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涤 《信息化建设》2011,(10):59-60
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得到了长足进步,"扎实推进电子政务,把行政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伴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而由电磁信息泄露问题引  相似文献   

2.
电子与政务的深度融合信:未来电子政务建设的着重点在哪里?宁:电子政务需要进一步聚焦电子与政务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反映在由信息化支撑或催生的新型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成为常态,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战略转型,形成新的公共治理格局。信息化与政府转型战略目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作为科学、实用的管理手段,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增强行政信息共享,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行电子政务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已经成为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政府机关把电子政务建设当作"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少行业和部门争相申请资金,要求在系统内或部门内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必须对电子政务领域的铺张浪费提高警惕,做好研究工作,避免盲目建设,防止电子政务成为信息化领域的下一个泡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咸阳市坚定不移地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牢固树立创新为先、服务为本、应用引领、多策驱动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抓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着力抓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务网站体系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信息产业、信息网络安全、行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宣传培训等工作,全市信息化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信息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江苏省全省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一批重点业务系统建成使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取得进展,促进了政务公开,增强了政府公众服务的能力,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并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4,(2):51-55
信息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电子政务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率透明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部门与公众、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加政府管理效能的重要工程。本文对统计局电子政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系统设计,制订了系统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给出系统的整体构架和软件构架,并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电子公文应用实现模式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将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近期的工作重点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电子政务建设新高潮,大力促进了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而电子公文应用作为我国各级政府政务工作的基本业务,成为最早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政府政务工作效率的应用之一,也是实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行电子政务,全力塑造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嫁接到政务流程当中,其本质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第三期培训班从2006年6月1日开班以来,我们学习了《互联互通的应用平台建设》、《电子政务概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课程,学员通过学习,开阔了思路,了解到了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思路和方法,电子政务知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6月6日下午,  相似文献   

10.
王兵  安涛 《科技信息》2009,(17):396-39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概念,分析了电子政务与政府办公自动化的关系,论述了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提出了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需求与目标,其建设要在分步实施时强调整体规划,正确处理好应用与标准化的关系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杨俭 《信息化建设》2008,(12):24-26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即将到来之际,广西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全区各级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的踏入了国内的先进行列,特别是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通过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较好地解决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管理相结合“两张皮”问题,成功开发出诸如《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等大型或全省范围应用的电子政务软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迈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发展信息化,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但党委、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起着引导和带动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推进电子政务,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政务的一种手段。当前,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机关办事效率,进而转变机关办事作风,是各级党委、政府机关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据有关信息报道,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在很早以前,就把国家信息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改进了政府组织,完善了公共管理职能,使公民接受许多公共事务性的服务不出家门在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子政务建设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地纷纷建设了以电子政务网络、政府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些电子政务项目。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面临着的困难和问题也随之显现,比较典型的就是很多电子政务项目没能达到预期的效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与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的概念,分析了电子政务与政府办公自动化的关系,论述了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提出了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需求与目标,其建设要在分步实施时强调整体规划,正确处理好应用与标准化的关系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子政务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电子政务的重点已由单向的信息发布、公文传输向交互式的网上办事、决策支持等转变.其中,网上审批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上海信息化》2008,(10):91-91
西藏首个县级电子政务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日前在米林县启动,该项目的启动填补了西藏县级电子政务网OA系统的空白,标志西藏县级政务开始进入信息化阶段。电子政务网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打造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05—2010年)》提出的建立信息化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推动电子政务深入应用,完善信息化保障支撑体系,保障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我省科技部门将建设科技系统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系统,积极推进网上办公,进一步扩大网上政务公开的范围,实现网上申报、登记、审批等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同时,也为提高科技部门的业务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进入了新的发展增长、更为理性竞争的时期,深层面改善发展环境的要求,已将电子政务推到政府工作的前沿。在急速推进的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要政府的行政和管理工作方式与之相适应的紧迫要求。信息及信息网络,是现代政府工作体系的支撑,没有这个系统,政府的运行和管理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到混乱之中,实现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破解的课题。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到临界点 近年来,不少国内的专家都在反思我国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所取得的实际成效,特别关注投入与见效的比例,投入与信息化要素形成的关系。此事也引起了多方面,包括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不再仅以开启轰轰烈烈的项目为荣,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走向理性的新标志。 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中表面上、形式上能够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03,(9):61-62
[政府] 新疆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解决方案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据悉,由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监督指导,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中国电信集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信公司、政府上网工程服务中心共同发起举办的“新疆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解决方案征集活动”将于近日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政务活动公开化、透明化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把政务活动、政府资源以及政府管理归纳到电子政务系统所解决的问题范畴,提出了任务驱动电子政务的概念,并对该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任务驱动型电子政务系统概念的提出,对于建立下一代新型的电子政务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