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类活用,是指某一词类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离开了这种语言环境,这种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也就会随之而失去。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语法现象,其中尤以名词、形容词的活用为最常见。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何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词类活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处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都属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范围。 要鉴别一个词是否活用了另一类性质的词,首先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来观察这个词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按照名词、形容词固有的意义去理解,整个句子就讲不通。如果把它理解成与这一名词、形容词相关的动词义,整个句子就能够讲得通,那么一般说来,这个名词、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这是从意义上去判断。例如: ①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阴侯列传》)  相似文献   

2.
论古代汉语名词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句子里,主语决定了动宾关系的建立、主语的约束力决定了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是否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动宾关系含有动态变化意义的句子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动宾关系不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而且只是一种主观类属关系的句子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该文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三种类型,论述了名词动用后所产生的一些语义关系,并且在整句的译文中可以看到名词动用后由于词性的变化所带来的相应的语义变化。研究古代汉语名词动用的语义关系,对探求汉语词义引申规律乃至探求词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为动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虽然它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在表达时都是"主+谓+宾"的结构,但所表示的语义关系却是"主+为+宾+谓",也就是"主语为宾语怎么样",其中的谓语可由动词和活用的名词(代词)来充当。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 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障碍。几十年来,人们对词类活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绩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取得成 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词类活用的滥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中学英语中的七个最常用的表达使动用法的词的基本句型进行归纳,并对其它表达使动用法的词的用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梁徽 《科技信息》2014,(4):238-239,242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规律和变通原则。然而,语法学界不少有识之士对词类活用提出了质疑,认为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许多词类活用的提法不妥。本文试从古代汉语的语实际出发,以"词的兼类、名词用作状语、使动,意动以及其它特殊动宾关系、破读词、古今字"为例,以动态的目光,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被误认为是词类活用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俄语熟语或是以现成形式复现的语言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其意义、组成和结构具有恒常性。俄语熟语也可以叫做固定词组或固短语相当于词或句子,在使用时不必像自由词组那样临时组合,而是直接从人脑的词汇库中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在语言中使用。 熟语活用是指在熟语固定性的基础上,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借助于具体语境,改变熟语原有的语义、结构和组成,从而使熟语获得新的语义内含和修辞效果。 熟语活用是在熟语固定性基础上的灵活使用,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熟病在言语中的具体应用。语义、结构和组成的固定性是熟语活用的前…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语言现象。古代汉语的活用类型大都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反映了语言的连续性;汉语的古今演变又使活用的类型产生了新陈代谢,折射出了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认为:从语境的角度可以寻绎出“活用”这种看似不规则语言现象的规则,活用词由于语境中相邻语法成分功能的同化而“转类”。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为动用法,近些年在许多古代汉语论著或教材中逐渐重视起来,甚至有的已经使它取得了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同等的地位,这说明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更加深入了。但是从许多论者对为动用法的阐述来看,关于为动用法的界限是有较大出入的,是很值得讨论讨论的。据说“为动用法”这一术语是许仲华先生首先提出来的(究竟是谁,说法不一)。许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语言论集》第一辑(1980年12月版)发表了大作《古汉语动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