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由太行、太岳、冀南和晋鲁豫四块根据地组成,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游击战的心脏和战备中枢。其中的太行山根据地长期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所在地。邓小平是当时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和刘伯承一道,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巩固,扩大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和政策,领导广大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1942年,当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全面开展整风运动之际,山东抗日根据地因局势艰危而未能同步展开。罗荣桓全面主持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之后,按照中央部署,汲取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整风的经验,开展了一场有别于延安模式而符合山东实际的整风运动,使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为当时惟一只整风审干而没有开展"抢救"运动的特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央指示率先建立了省地方性银行———北海银行。北海银行对山东根据地的金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从货币斗争开始,结合信贷工作,对山东根据地进行了全方位的金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当时其他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依据。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北海银行,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抗日根据地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我党认真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教训,并利用了当时国内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广大抗日军民的积极性,使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抗日根据地就没有敌后游击战争,抗日战争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5.
鲁南地区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虽然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在鲁南敌后多有摩擦和冲突,但每逢大敌当前,双方总能捐弃前嫌,共同抗敌。最终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承担起坚持鲁南敌后抗战的历史重任,与根据地人民一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6.
泰西抗日根据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建意义重大,—一五师在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进驻泰西地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泰西人民的抗战热情,在—一五师的率领下,泰西党、政、军、民积极开展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迅速打开了当地的抗日斗争局面.因此,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一五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日寇侵占中原,盘踞武汉之后,肩负抗日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继开辟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之后,又开辟了跨鄂、豫、皖、根、赣五省的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抗日烽火燃遍的中原有了抗击日寇的战略基地。一鄂豫边抗日民主政权是随着武汉周围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建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1940年8月)。武汉沦陷后,共产党人领导鄂、豫的零星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首先建立了应城县抗日政府。1939上半年,李先念、陈少敏在鄂中组编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相似文献   

8.
山西新军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统一战线的形式下合作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是适合当时山西抗日形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地方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配合八路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支持和推动着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战局面。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首要问题是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是在继承工农民主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民主执政方式,具体包括:建立议行议政体制,实行普选制和竞选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罢免权;实行"三三制",建立广泛的民主政权;实行"精兵简政",达到执政成本与社会负担相均衡;加强法制建设,推行民主政治,严惩贪污腐败,建设廉洁政权;塑造为群众谋利益的"帮忙政府",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行正确的执政方式等。抗日民主政权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彰显了鲜明的历史特色。取得的这些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党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有着丰富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7,(5):29-32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思想对全国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与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在潍坊地区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潍坊地区党组织逐步开辟发展了清水泊、昌潍、益寿临广四县边区及其它小块抗日根据地,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极其艰难中巩固和发展着抗日根据地。潍坊地区抗日根据地的生动实践恰好证明了毛泽东抗日根据地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等地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东江和海南岛人民英勇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分别创建了东江根据地和琼崖根据地,统称为华南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重要的篇章.广州等地的沦陷和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对广东、对华南以至整个中国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就把目标钉上了广州。当中日双方正在进行淞沪会战的时候,8月24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部即宣布封锁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根据地有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保障了战时的需要供给,为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锻炼了我们的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所以、研究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不仅具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到敌后,在创建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同时,又领导根据地广大军民开展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乡村民众团体、开展普选运动、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和民主运动等四个方面,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当代的村民民主自治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军民粉碎日军的疯狂进犯1941年初到1943年上半年,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最艰苦、最残酷、最困难的阶段。1940年底,日本调整侵华策略,把单纯的对华军事进攻扩大为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面的殖民统治。日军在“治安区”(即日伪占区),以“清乡”为主,鼓吹“王道乐土”,强化保甲制度;在“准治安区”(即抗日游击区),以“蚕食”为主,制造无人区,怀柔与恐怖并重;而对“非治安区”(即抗日根据地)则不断进行“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企图扼杀解放区军民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南境内建立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历史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115师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至1945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左"倾错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边战术",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建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作为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1932 年起,东北抗日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各地区创建了许多抗日游击根据地。尽管这些根据地还很不完善,但东北抗日军民以此为依托,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博斗。随着形势的发展,由于敌强我弱,日军采取了“三光政策”,以及东北党组织缺乏经验,加之中央与东北长期失去联系,缺乏统一领导,所以到1938 年这些根据地在日军的进攻下,先后丧失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与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与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在当时对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使共产党“逼蒋抗日”政策得以落实,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地位;它使共产党和红军摆脱了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使革命事业获得了一个宝贵盼发展契机;它使根据地范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陕甘宁边区的基本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