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用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染体系,检测转染后MSCs的表型和增殖能力,并诱导其向成肌细胞分化,检测此转染体系对MSCs细胞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骨髓细胞悬液破红后贴壁法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鉴定MSCs纯度;Lentivirus-GFP以1、10、50和100的感染复数(MOI)转染MSCs,作用48h后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效率和表达的荧光强度;MTT法检测转染后MSCs的细胞活力.诱导MSCs-GFP向成肌细胞分化,蛋白印记法(WB)检测成肌细胞特异性蛋白desmin和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的MSCs表达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CD188,符合干细胞特性.MOI为1、10、50和100的转染效率分别为23.45%、93.51%、95.44%和95.55%,MOI为10时,转染效率较高,且对MSCs活力无明显影响.MSCs-GFP体外经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表达特异性抗原desmin和α-SMA.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骨髓来源MSCs的Lentivirus-GFP转染体系,有效标记了MSCs细胞,且此标记对MSCs的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等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无血清培养基促细胞增殖能力,探讨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人脐带来源的MSCs,在实验室前期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SFM-O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GF,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在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 ng/mL的HGF能够有效促进MSCs的增殖;HGF能增强MSCs的整合素表达,进一步通过激活FA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Cyclin D1蛋白合成,加速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的转变,从而促进MSCs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内源性因子TGF-β1、Smad4和下游细胞因子Cbfα1的作用,阐释其对MSCs骨向分化影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运用MTT法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20、40、80、100ng/mL rhBMP-2对SD大鼠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ALP染色阳性率确定rhBMP-2的最佳促MSCs骨向分化浓度,并以该浓度对MSCs骨向分化进行干预.按是否添加经典成骨诱导液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经典组,rhBMP-2组,rhBMP-2+经典组.通过检测ALP、I型胶原(Col I)、骨钙素(BGP)和钙化结节的表达,以评价各组骨向分化能力;通过检测TGF-β1、Smad4、Cbfα1 mRNA的表达,以评价各组促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结果:rhBMP-2的最佳促MSCs增殖质量浓度为80 ng/mL,最佳促MSCs骨向分化质量浓度为40 ng/mL.经典组和rhBMP-2诱导各组均能促进MSCs骨向分化,刺激TGF-β1分泌,并上调Smad4、Cbfα1 mRNA的基因表达,而TGF-β1在早期分泌量最高,提示其可能在MSCs早期骨向分化过程起重要作用.结论:rhBMP-2诱导各组均有促MSCs骨向分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1的分泌,启动TGF-β超家族/Smads信号通路调控MSCs的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标记示踪在研究细胞治疗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标记物对干细胞的安全可靠性是细胞标记示踪的重要前提。文章对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慢病毒转导并比较它们在转导前后的增殖、多项分化潜能和细胞表型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转导效率。结果表明,在等量pLVX-IRES-Puro-GFP慢病毒载体转导下,hESC-MSC细胞慢病毒转导效率显著高于h ADSC(P<0.01)和hUC-MSC(P<0.01);但是hESC-MSC、hADSC和h UC-MSC标记GFP基因前后细胞增长形态、增殖力、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分化潜能均没有明显差异。文章提示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进行安全可靠的GFP基因标记,而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更适合用以慢病毒感染的示踪标记或者基因修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高糖环境(25 mmol/L)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MSCs)存活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全髓贴壁法纯化培养r MSCs,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 33258染色从形态学角度观察细胞凋亡评估SDF-1α对高糖环境下r MSCs存活的影响,同时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SDF-1α对高糖环境下r MSCs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发现,与低糖培养液(5.6mmol/L)比较,高糖培养液可明显抑制r MS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SDF-1α(50 ng/m L)可减轻高糖培养液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CXCR4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10μg/m L)虽能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高糖培养液可明显抑制r MSCs的迁移作用(P0.05),SDF-1α(50 ng/m L)可逆转高糖培养液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AMD3100(10μg/m L)可进一步抑制细胞迁移,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DF-1α可能通过CXCR4受体改善高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而其改善高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的抑制则可能通过非CXCR4受体介导,为改善MSCs用于治疗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梗后心力衰竭疗效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形成发生蛋白(BM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方法使用含BMP-7基因的PTracer-CMV载体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并设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免疫组化法检测BMP-7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湿化学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合成情况.结果培养48 h后,BMP-7转染组h MSCs增殖速度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h MSCs增殖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7转染组各时间点G_0/G_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S期、G_2/M期的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未转染组与空载体组G_0/G_1期、S期、G_2/M期细胞比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P-7转染组h MSCs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7可促进h MSCs体外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能与促进细胞由G_1期进入S期、DNA合成增加、提升DNA合成的后期细胞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微重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潜在机制.用随机定位仪模拟微重力(SMG),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SMG对BMSCs增殖,细胞骨架,以及对细胞的黏附和增殖重要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MG下,BMSCs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微丝结构和分布异常;细胞形态改变;黏着斑激酶(FAK)表达下降;细胞生长信号分子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85β表达下降.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骨架改变、细胞黏附性降低和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导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戊二醛、三乙烯四胺、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聚酰胺树脂.用聚酰胺树脂填充分离柱,在1 mol/L的酸度条件下,以5 mL/min的流速洗脱Cr(Ⅵ),Cr(Ⅵ)被全部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被吸附的Cr(Ⅵ)用10g/L氢氧化钠从聚酰胺分离柱上洗脱.分离的Cr(Ⅲ)和Cr(Ⅵ)用棓花青褪色光度法在530 nm下分别测定其含量.此法对10 mg/L的Cr(Ⅵ)和Cr(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和1.41%,加标回收率为92.0%和96.8%,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O1.5掺杂浓度为0.5%,1.0%,2.0%的AlO1.5/Ce0.8Gd0.15Y0.05O2-δ固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Al2O3掺杂对Ce0.8Gd0.15Y0.05O2-δ微观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00℃焙烧的所有粉末样品均为单相立方萤石结构,在所有样品中,AlO1.5掺杂量为0.5%的样品晶粒均匀,较致密,交流阻抗谱测试表明掺杂AlO1.5(x=0.5%)使Ce0.8Gd0.15Y0.05O2-δ晶界电阻减小,晶界电导率增高;当AlO1.5掺杂量x≥1%时,Al2O3对晶界的阻塞作用使晶界电导率降低,在所有样品中Ce0.8Gd0.15Y0.05O2-δ/0.5%AlO1.5晶界电导率最高(σ700℃=8.12×10-3S/cm),说明在Ce0.8Gd0.15Y0.05O2-δ少量掺杂AlO1.5(x=0.5%)具有烧结助剂和晶界清除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六氯苯污染土壤以及农药、化工等重污染场地毒性有机物的控制与治理,该文通过在去离子水、硫酸/硝酸混合溶液(pH=3.20±0.05)和醋酸缓冲溶液(pH=4.93±0.05)3种浸提剂情景下的静态浸出试验、长期浸出试验和固化体微观形貌观察等,分析评价了含六氯苯污染土壤模拟样品的固化稳定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0%—50%水泥便可以实现98%—99%的六氯苯固定率;3种情景下模拟样品121d的累积浸出率,除醋酸缓冲溶液下的石英砂样品达1.09%外,其余样品的浸出率均小于1%,进一步说明水泥对污染土壤中六氯苯有很好的固化稳定化效果;长期浸出过程主要经历了快速溶出、缓慢的扩散迁移和相对稳定3阶段,由于六氯苯的相对稳定性和低水溶性,长期浸出试验在20d后基本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山药多糖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以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胰岛β细胞活性,同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岛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研究山药多糖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对胰岛细胞活性与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600 mg/L组胰岛细胞活性稍有下降,但是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随培养液中山药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胰岛细胞活性增加.低糖或高糖质量浓度环境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胰岛素分泌没有显著差异(p0.05),RT-PCR发现实验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0 mg/L山药多糖明显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率,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人自发性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为材料, 通过CCK8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测定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 UVA)、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SⅡA), 以及UVA和TSⅡA共同作用下的细胞活力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蛋白(p38, JNK和Erk)磷酸化水平. 结果表明:在10 J/cm2的UVA照射下, 细胞活力为对照组的70%左右, 在20 J/cm2的UVA照射下, 细胞活力仅为对照组的55%左右; 低浓度的TSⅡA在正常情况下对细胞活力无影响, 高浓度(85 μmol/L) TSⅡA处理组的细胞活力约为对照组的70%左右. 与TSⅡA或UVA单独处理相比, 二者共同作用下细胞活力大大降低且差异极其显著. UVA照射提高了MAPK信号通路中的p38和JNK磷酸化水平, 但是对Erk磷酸化水平没有影响; 而TSⅡA可以显著提高低辐射剂量(2 J/cm2)UVA诱导下的p38和JNK的磷酸化水平. 这说明UVA促进HaCaT细胞凋亡是通过提高p38和JNK磷酸化水平来实现的; 而TSⅡA可以提高p38和JNK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加速UVA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处理不同时间的情况下,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NF-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胃癌中雌激素对NF-B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SGC7901细胞经10 10mol/L和10 8mol/L的17-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6 h、12 h和24 h,应用Western B...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种抗应激剂对恒河猴热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只恒河猴随机分为A,B两组采血做9项血液学及9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A组日粮中每只添加VC300 mg/d和VE50 mg/d;B组日粮中添加0.2%苜草素,饲喂两个月后分别将A、B两组恒河猴放入(32±1)℃,湿度70%猴房内,1 h后采血,测定相应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两组动物血液学各项指标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液生化值呈现:A组试验后AST、ALP、LDH分别为(101±23.64)U/L,(623.67±233.12)U/L,(1384.33±807.66)U/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B组试验后TP、ALB分别为(83.83±16.32)g/L,(38.53±0.57)g/L;试验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VC和VE在恒河猴抗热应激过程中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AST、ALP、LDH的活性稳定,而苜草素主要作用于维持血液中TP、ALB的稳定,两种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恒河猴抗热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法吸附分离发酵液中的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9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费氏丙酸杆菌发酵液中丙酸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ZGA330对含有12.6g/L丙酸的发酵液丙酸的静态吸附量最大,吸附量为44.9mg/g;动态吸附过程中对发酵液中主要营养成分糖、氨基酸吸附很少,而对丙酸吸附量高达205.5mg/g。成功地通过树脂吸附将发酵系统中的丙酸分离出去,实现了维生素B12的高密度发酵,维生素B12的产量由9.1mg/L提高到13.1mg/L,增加了0.44倍。研究结果为丙酸的发酵与吸附分离耦合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丙酸吸附分离后的发酵液继续进行维生素B12发酵生产可以解除丙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维生素B12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 H19( lncRNA H19)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硼替佐米耐药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12 月治疗的初诊 MM 患者 26 例、硼替佐米化疗缓解 MM 患者 25 例及硼替佐米化疗后耐 药 复 发 MM 患 者 22 例。 siRNA-H19 和 慢 病 毒 转 染 人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OPM2 细 胞。 荧 光 定 量Real-time PCR 检测 lncRNA H19 表达。 CCK-8 细胞活力检测 OPM2 细胞对硼替佐米敏感性。 结果 对照组、初诊MM 组、缓解 MM 组和耐药 MM 组 lncRNA H19 的 2-△ △ Ct 值分别为(0.107±0. 032) 、(0. 324±0. 067) 、(0. 218±0. 042)和(0. 486± 0. 095 ) , 各 组 间 具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 0. 01 ) 。 其 中, 初 诊 MM 组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和 缓 解 MM 组( P<0. 01) ,耐药 MM 组又显著高于初诊 MM 组( P< 0. 01) 。 对照组、OPM2 / si-H19 组、OPM2 / NC 组、OPM2 / H19 组和 OPM2 / Blank 组 细 胞 的 IC50 值 分 别 为 ( 17. 86 ± 1. 64 ) nmol / L、 ( 6. 83 ± 1. 05 ) nmol / L、 ( 18. 04 ± 1. 72 ) nmol / L、(31. 14±3. 57) nmol / L 和 ( 17. 75 ± 1. 68) nmol / L。 其 中, 对 照 组、 OPM2 / NC 组 和 OPM2 / Blank 组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P>0. 05) ,OPM2 / si-H19 组硼替佐米 IC50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1) ,OPM2 / H19 组硼替佐米 IC50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1) 。 结论 MM 患者 lncRNA H19 显著升高,高表达 lncRNA H19 可能参与了硼替佐米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17.
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作用的SCGE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 生殖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间二硝基苯能够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而且其受损率与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间二硝基苯可以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具有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8.
山药对肉仔鸡营养代谢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商品代艾维茵白羽肉鸡60只,随机分成5组,于28~35日龄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通过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研究山药对肉仔鸡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能以杆菌肽锌组最高,比对照组高8.69%,差异显著 (P〈0.05),其次为2%添加组,比对照组提高7.23%,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代谢率2%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山药处理组与杆菌肽锌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的代谢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 05).山药和抗生素的添加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的影响并没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但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以添加2%山药组最高.添加山药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其中2%添加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与杆菌肽锌处理组相比,显著低于杆菌肽锌组(P〈0.05).2%山药添加组总胆固醇含量最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与其他各处理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木犀草素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MuM-2C)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0,5,10,15,20,25μmol/L浓度木犀草素处理24 h后的MuM-2C活力,以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将体外培养的MuM-2C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木犀草素组及木犀草素+氯化锂组,木犀草素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处理,木犀草素+氯化锂组以15μmol/L木犀草素和10μmol/L的氯化锂联合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MuM-2C的凋亡情况,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MuM-2C的迁移、侵袭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MuM-2C中凋亡蛋白BAX与BCL-2表达,采用免疫印记检测各组MuM-2C中EMT标志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和Wnt/β-catenin信号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表达,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木犀草素均可抑制MuM-2C生长,并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升高而作用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木犀草素组细胞核形态固缩而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20.
崔恒敏  Peng  Xi  Deng  Junliang  Xu  Zhiyong  Zhu  Kuicheng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8,14(3):326-331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pper excess on the peripheral blood T-lymphocyte by the methods of flow cytometry (FCM)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420 one-day-old Avian chicke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 and fed on diets as follows: 1. controls (Cu 11mg/kg) and 2. copper excess ( Cu 100mg/kg, copper excess group Ⅰ; Cu 200mg/kg, copper excess group Ⅱ; Cu 30(hng/kg, copper excess group Ⅲ; Cu 400mg/kg, copper excess group Ⅳ; Cu 500mg/kg, copper excess group Ⅴ; Cu 600mg/kg, copper excess group VI) for six week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 In thymus, lymphocytes in the medulla were decreased in number in copper excess groups Ⅲ,Ⅳ,Ⅴ, and Ⅵ, and the increased and enlarged thymic corpuscles and the proliferated reticular cells were also observed in both copper excess group V and copper excess group VI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2) The percentage of CD4+ T cells was markedly decreased from 2 to 6 weeks of age in copper excess groups Ⅳ, Ⅴ and Ⅵ (P 〈0.05 or P 〈0.01). 3) The percentage of CD8+ T cell was not varied in six copper excess groups during the experiment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 〉 0.05 ). 4) The CD4 + / CD8+ ratio was lower from 2 to 6 weeks of age in copper excess groups Ⅳ, Ⅴ and VI than in control group ( P 〈0.05 or P 〈0.01). 5) It was concluded that dietary copper in excess of 300mg / kg suppr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T-lymphocytes and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CD4+ T cells and the CD4+/CD8+ ratio, and resulted in pathological injury of the thymus.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was finally impa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