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结构优化程度、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及人民福利、人才及科技实力和环境质量六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综合得分最高,太原最低.文章最后对提升中部省会城市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人口、经济、社会与空间等维度构建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分别从单维度和多维度对2008-2018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收缩水平进行测度,进而探讨中部地区城市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单维度收缩识别可知,山西省和江西省未出现城市收缩现象,河南省和湖北省收缩幅度较小,不足半数,而湖南省与安徽省的各地级市在单维度识别下收缩比较明显.(2)多维度收缩测度可知,中部地区城市收缩的地级市共有14个,安徽省各城市收缩较为集中.(3)从空间分布形态分析,单维度城市收缩的空间分布主趋势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多分布于河南省和安徽省;多维度城市收缩的空间分布主趋势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分布较为分散.(4)通过灰色关联度对14个影响城市收缩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人口结构变化对城市收缩的影响力最大;区域投资与产出对城市收缩有突出贡献;劳动力与就业结构对城市收缩有次要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可为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规划布局提供重要的案例证据.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极强的市场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优势突出,加快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形成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定量化手段,分析得出目前武汉市与周边城市没有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最后提出武汉城市圈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镇规模实力、经济水平、“四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同、设施保障及环境宜居5个方面构建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修正引力模型、地理探测器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网络联系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体系等级结构整体呈现出顶端核心城市数量最少,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次中心城市以及地方性中心城市数量较多,底部地方性一般城市数量较少的“纺锤形”结构.其中,顶端与中部的城市对区际联动发展分别起着引领和支撑作用.(2)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一般城市为辐射带的放射状结构.其中,各等级城市分别以“人字形”“弧形”“凹陷形”“M形”等模式共同推动着示范区向外扩展.(3)城镇体系网络联系整体呈现出少强多弱的“金字塔”结构,经济实力和交通距离是影响其联系强弱的主要原因.此外,从网络联系密集程度看,以运城市区和三门峡市区为顶点的东南部区域密集程度最大;以临汾市区为顶点的北部区域、韩城市为顶点的中部区域密集程度次之;以渭南市区为顶点的...  相似文献   

5.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阻力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河南信阳为例,在全面调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从研究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镇)化特征入手,阐明了中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阻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加快中部农业经济地区城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对策及发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城市人口规模的位序-规模法则、首位比、分形维数等方法,对2001年以来山西中部城镇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特征进行了鉴别,并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区际比较.研究表明,山西中部城镇群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呈首位分布,城市等级差异虽然有缓慢减小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有很大差距;与我国中部其他城市群比较,山西中部城镇群结构相对松散,首位度和首位比较低,尚未形成等级规模合理的城镇群体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鞍山如何借助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发挥更重要作用.探讨鞍山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地位、城市空间的拓展与重构、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鞍山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鞍山-海城组合城市将是鞍山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新市区的建设,鞍山最终形成 "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讨论了城市定位的含义及作用,在简要阐述城市定位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从中部地区和江西省域两个层面对南昌市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南昌市城市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人口职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道(镇)为基本单位,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广州市划分为6大职业类型区:Ⅰ商业服务业密集区、Ⅱ事务职业集中区、Ⅲ科技教育集中区、Ⅳ混合职业区、Ⅴ工业生产区和Ⅵ农业生产区,并从历史影响、城市拓展、城市规划、制度因素等方面分析广州市人口职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推导出中国大城市的人口职业结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兰新高铁沿线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及可达性系数等模型作为测算交通可达性的主要指标,借助ArcGIS反距离加权差值技术对兰新高铁运营前后沿线城市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铁运营后,沿线城市可达性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达性与经济潜力呈现不完全契合状态.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来看,兰新廊道中部城市可达性改善程度优于廊道首尾城市;从经济潜力分析,廊道首尾城市经济潜力发展空间较中部城市更优秀,中小城市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充分考虑兰新高铁的特殊体质和欠发达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沿线城市提出各具侧重的发展策略,即东部城市积极构建小时经济圈,中部城市竭力压缩经济距离,西部城市最大化规避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本文在界定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动力机制,将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驱动因素归纳为集聚竞争力、个体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位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通过对我国现有城市群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群竞争力较弱的原因主要在于群内城市分工协作不明、产业同构化严重和一体化程度不高等,因此提高区域一体化程度是未来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为此要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The three areas of China: Inland in China,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Taiwan Province, are among the largest exporters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in the world. They are the largest suppliers to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the largest importing market in the world. In this research, export performances of the three areas to the United States are investigated.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ince the 1980s,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s of Inland in China to the US and its market share grew rapidly, while exports of Hong Kong and Taiwan grew much slower, and their market shares declined. Product prices of the three areas in the US market we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market average. Especially for apparel, while export compositions of all three areas somewhat leaned towards the lower end of the market, actual product prices wer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东北部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云南东北部两栖爬行动物组成,垂直分布,与邻近地区的相似性.提出我国两栖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华中区与西南区在该地的界线应以乌蒙山分水岭为界.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国情出发,论述了大城市边缘地带成长的触发因素,促进因素以及保障因素,指出一切旨在进行物质,能量、流和信息流等交换的活动,以及一切旨在强化这些区际交换的活动都可构成大城市边缘地带的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研究湖北省各城市与武汉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加快湖北省经济发展、提升湖北省在“中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甚至是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湖北省各市的劳动力效率、资源向外地流动能力、资本转换率三个指标计算各市与武汉市的欧氏距离。结果显示:黄石市、鄂州市、宜昌市和武汉市是强竞争型关系;潜江市、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与武汉市是一般竞争关系;仙桃市、随州市、咸宁市、孝感市和武汉市在地缘关系上存在不确定型关系;天门市和神农架林区与武汉市在地缘经济关系上具有一般互补型关系;荆州市、恩施州、黄冈市与武汉市存在强互补性型关系。为此,各市开展经济交往时,应根据不同的地缘经济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比较分析、多变量聚类与Nelson统计分析等方法,动态研究中部地区城市整体职能结构与类型变动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第二产业内部制造业与建筑业职能下降、能源生产与采掘业职能地位上升,第三产业内部服务管理职能地位迅速上升而流通职能下降,职能层次趋于提高.(2)不同规模组城市职能结构变动程度不同,小城市变动最强,特大城市次之,大中城市最弱;无论是各规模组还是各省域均体现出金融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与行政部门和能源生产与采掘业上升而商业、社会服务业、制造业、交通业下降的态势,仅建筑业在不同组别之间存在差异.(3)城市整体职能类型变动程度较大,小城市跨大类变动的比例最高,特大城市次之,大中城市较少.城市整体和各省域城市类型分布趋向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0—2010年中部8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中部地区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路径系数均为正值,说明我国中部地区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又以民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想办法增加民生消费.同时,作者给出了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中下三叠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含油气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潜力很大,但勘探程度在大部分地区却很低.在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基础上,对中国南方中下三叠统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类型、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对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的性质和分布,尤其是对中下三叠统经过多次重大构造变动后所形成的油气保存单元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了5个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即绵阳—广元、南充—达县、泸州—重庆、宜昌—沙市、安庆—芜湖地区,以及9个有利的勘探地区和10个较有利的勘探地区,为我国南方油气勘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二维纬向平均模式,通过模拟试验,研究西太平洋中纬度海域海温异常对环流变化以及我国东部江淮、华北平原汛期降水的影响。按季节不同把海温异常分为南冷北暖型和南暖北冷型。结果表明前期海温异常,其后3—5个月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明显变化。例如,春季南冷北暖型异常分布(20°—35°N偏冷,35°N以北偏暖)则夏季副高增强,其脊线位置偏北,长江流域夏季(7—8月)偏旱,而华北地区偏涝。反之,得到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结论:1)主导因素不同是导致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山东和天津两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3)中部各省区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经济增长的竞争力都很弱.以期为从全国层面把握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