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查自制的双氯芬酸钾乳胶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及小鼠扭体反应实验3种模型比较自制的双氯芬酸钾乳胶剂和市售扶他林乳胶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的区别.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双氯芬酸钾乳胶剂与扶他林均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自制的双氯芬酸钾乳胶剂的耳肿胀抑制率和疼痛抑制率高于阳性药扶他林,但双氯芬酸钾乳胶剂的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低于阳性药扶他林.结论自制双氯芬酸钾乳胶剂与扶他林比较具有较强的全身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苦地丁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苦地丁粗粉混悬液及水煎液对大白鼠新鲜鸡蛋清所致的急性炎症(足跖肿胀法)和由二甲苯所致的急性炎症(小鼠耳廓炎症法)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P<0.01~0.05)。并对小鼠热板法和冰醋酸所致的扭体实验有抑制作用(P<0.01~0.05)。说明该药具有镇痛作用和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验选取石榴皮等9个不同部位为研究对象,以抑菌圈为衡量指标系统研究了各部位水、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通过方差分析(P〈0.05),初步确立石榴皮、石榴叶、酸石榴籽为有效抑菌部位,且有效部位的醇、水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从生产的角度考虑以水作为溶剂提取石榴抑菌物质具有较高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苋菜中提取红色素的工艺,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吸光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条件,并测试其还原力及对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苋菜红色素的提取条件为用30倍量体积分数20%乙醇于温度 40℃提取2次,每次1h;苋菜红色素对·OH、DPPH·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44mg/mL和0.14mg/mL,还原力约为VC的1/4。 结果表明:苋菜红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苗药冷水花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对冷水花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萃取,采用小鼠急性耳廓肿法、棉球肉芽肿法研究抗炎活性,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研究镇痛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急性耳廓肿、小鼠棉球肉芽肿及热板、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与许多金属离子螯合成稳定的环状配合物.目前,国内外共合成35个槲皮素金属配合物,其中主族元素5个:Mg、Ca、Al、Se和Pb;副族16个:V、Sc、Cr、Fe、Co、Ni、Cu、Zn、Mn、Y、Mo、Cd、Ag、Pt、Au和Hg;稀土金属14个: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它们有的具有抗肿瘤活性、有的具有抗炎抗菌作用、有的具有抗氧化和抗自由基活性等.  相似文献   

7.
8.
虫草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T与B淋巴细胞增殖、免疫球蛋白产生等方面对虫草多糖(CSP)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CSP可以明显促进由LPS诱导的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和由抗CD3诱导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明显提高LPS诱导的IgM的产生,但是对LPS诱导的IgA的产生却没有影响.CSP对IgG亚型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它能明显抑制IgG2a的产生,而对IgG1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剂量为25 mg/L时能促进IgG1的产生(P<0.001),但是,剂量在50 mg/L以上时则表现明显的抑制效应.本文还对CSP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可以降低S180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海藻糖对冻干胸腺肽生物活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胸腺肽原液与不同浓度的海藻糖(Trehalose)同时冻干后分别在4,22和37℃下保存0-24个月,并于不同时间进行E-玫瑰花环结合率实验检测其稳定性。结果显示海藻糖对胸腺肽活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随着海藻糖浓度升高(5%-15%),其保护性能逐渐加强。15%海藻糖在实验组中对胸腺肽自学成才性保护性最强,在各保存温度尤其在低温条件下(2-8℃)。海藻糖可极显著增强胸腺肽活性,延长有效活性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杨梅酮的抗氧化和抗膀胱癌活性,进行了抗氧化试验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结果表明,杨梅酮能有效抑制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且效果呈浓度依赖性,80μmol/L杨梅酮的溶血抑制率达到(93.67±0.01)%.研究表明,杨梅酮可通过增强细胞内SOD、GPx的酶活来调控ROS水平,减少MDA产生,避免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杨梅酮对膀胱癌细胞EJ和T24以及正常膀胱细胞SV-HUC-1的抑制效果也有剂量相关性,IC_(50)分别为(39.8±1.0)、(49.0±0.9)、(75.9±1.8)μmol/L.进一步细胞吸收量分析表明,可能是EJ对杨梅酮有更强的细胞吸收导致了杨梅酮对EJ的IC_(50)比T24更低(更敏感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杨梅酮对EJ细胞周期DNA分布的影响,发现杨梅酮主要通过诱导EJ细胞产生凋亡及S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茜草是茜草科植物干燥的根及根茎,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西南地区种类多、品质佳,茜草性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风除湿、祛瘀通经、止咳祛痰之功,但茜草因产地不同,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不同,其药理作用亦不同.文章就茜草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和利用茜草这一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热水、螯合剂、1.0、4.0 mol/L NaOH溶剂从三棱中依次提取出三棱热水提多糖(RSB)、三棱螯合剂提多糖(RSC)、三棱稀碱提多糖(RSDA)、三棱浓碱提多糖(RSCA)4种多糖组分,并进一步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活性方面对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3.
杨斌  龙洁怡  刘永宏 《广西科学》2020,27(5):451-461
海洋生物因为其特殊的栖息环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产物,随着对海洋探索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具有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被发现,其中活性肽类具有靶向性强、活性高、毒性低等特点,药物开发前景良好。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具有抗炎活性的海洋来源活性肽的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抗炎药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枸杞是传统常用中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枸杞多糖是枸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疲劳等多种保健功能,本文概述了其在肝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肝腹水癌、卵巢癌、大肠癌、食管癌、血癌、肺癌等方面的抗肿瘤作用并对其可能存在的机制如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细胞凋亡诱导机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抗氧化机制做了阐述,以期为枸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内蒙古赤峰等地的中草药麻黄中分离得到141株内生真菌,体外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测定表明,有11株内生真菌对H2O2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LD50均大于50,LD50为抑制率为50%时的样品稀释倍数),占菌株总数的7.80%;有27株内生真菌对Raji和HepG-2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LD50大于50),占菌株总数的19.15%,其中以抑制悬浮Rajii细胞为主.此外,在141株菌中,有74株对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指示菌显示出抑菌活性,占菌株总数的52.48%.本实验结果表明,麻黄中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是抗氧化、抗菌及抗肿瘤等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从中草药植物中分离筛选新药先导化合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铅、镉对人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学、营养学的角度看,铅对动物体有某些益处。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仍然是肯定铅、镉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干燥方法是影响精油组成成分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阴干、晒干、40℃烘干3种不同方法对采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长期野生欧薄荷地上部分进行干燥处理。以新鲜未经干燥处理的欧薄荷为对照,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欧薄荷精油,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产率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干欧薄荷精油产率最高(0.49%±0.01%),其次是40℃烘干(0.42%±0.03%)、晒干(0.19%±0.02%)和新鲜(0.12%±0.03%)。精油中主要成分均为香芹酮(46.58%~50.75%)和柠檬烯(24.01%~29.71%),但含量上有显著区别。抗氧化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从3种经干燥处理过的欧薄荷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其抗氧化活性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远远高于新鲜欧薄荷精油,抑菌效果也较新鲜欧薄荷精油有不同程度增强,综合精油产率及生物活性,阴干可作为欧薄荷较佳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作为一种嗜肝DNA病毒,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病原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会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慢性乙肝,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天然产物是药物发现的宝库.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含有大量羟基,使其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等功能,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迷迭香酸、没食子酸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乙肝病毒活性,如抑制病毒吸附、靶向病毒cccDNA,抑制病毒复制转录过程,调控病毒诱导的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对多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乙肝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抗乙肝病毒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