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科技创新,本文提出了影响科技创新的十一个主要因素,引用相关数据和实例加以论证。然后运用建模的方法,根据国家可调控程度和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上述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影响科技创新的社会心理因素,有从众心理、服从心理、合作心理和竞争心理等。分析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发展的阻碍作用与推动作用,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对社会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从而放大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克服社会心理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使社会心理与科技创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具有科技创新的人才、基地、环境等优势,如何发挥其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是每一所高校的神圣使命。本主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就如何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谈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地方高校是当地社会创新人才的输送基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应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科技工作既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高等教育不仅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科技、知识创新的重要源头.所以,从宏观上讲,高等教育创新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从微观上讲,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能较好推动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长三角科创圈区域科技创新治理的路径。分析表明,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骨干,加快打造长三角科创圈,共同构建技术转移服务机制、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科技园区合作机制、创新环境保障机制等,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治理机制、更快提升长三角创新治理能力,为中国区域创新一体化率先探索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视野综合观察,当代科技创新呈现出十大趋势:趋势之一:科技创新成为世界规模的强大潮流。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现有的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  相似文献   

8.
科技行业在经营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科技风险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对科技风险提供保障时,科技保险的发展不能拘泥于传统的保险形式,应寻求创新发展路径,以更好地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科技保险在运行模式、契约设计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教育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应当在产业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大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顶层设计,塑造政府、大学与企业的新型关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职能;增强科研人员的使命感,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尊重创新规律,营造激发科研人员潜质的自由氛围。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析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与需求为切入点,针对当前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不适合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从政府与学校两个层面进行了探讨.从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角度,重点强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定位应更多地关注效率与控制的“成本中心”,而非营利与效益的“利润中心”.政府改革资助结构与政策,大学形成竞争性科研经费反哺科技创新基金的机制,多渠道筹措学校非限定用途的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新机制和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层科技活动方式的优化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芳 《海峡科学》2009,(11):58-59,67
通过对福建省基层(县域)的科技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影响科技活动方式创新和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不断优化创新基层科技活动方式的对策,以充分发挥活动的成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科技114工程"(包括"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和"企业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企业、推进产业。在集聚科技资源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科技培训必须紧跟科技创新的发展步伐,服务于科技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科技培训可以强化创新观念,熟悉最新的科技创新政策,了解有关创新的法律法规,掌握创新技巧,我国正进行的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在科技管理上也要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创新人才,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培训,科技培训在科技创新中大有可为。科技培训要起到科技创新孵化器的作用,全方位地支持和服务于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为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掌握和正确运用创新政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5月19日,安徽省科技厅举办了全省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班。培训班上,国家科技部科技政策法规司综合与政策处处长唐玉立介绍了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政策试点和激励措施,安徽省地税局所得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根本最活跃的要素,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应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利用教学创新更好地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工程类本科毕业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山东建筑大学材料专业结合自身特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学校的科技创新与研究计划,建立“分年级、多模块、逐级递进”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科技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最重要的载体,对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政策以吸引人才,以及合理利用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在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动因及经济后果模型,并运用中国2007~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水平对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作用不显著,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主要受创新活动和科研投入等创新环境的影响;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两者关系中,创新绩效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邓寿鹏 《今日科技》2001,(12):25-25
25上世纪最后20年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态势。在信息高科技的带动下,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相应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等方面,都将产生一系列创新重大成果。从全球视野综合观察,当代科技创新呈现出10大趋势:科技创新成为世界规模的强大潮流。在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巨大作用已被证实,科技创新成为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在现有的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知识的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贵州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必然性,探讨了贵州现有产业基础、科技基础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贵州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复杂系统的各个特征,即科技创新演化的不稳定性、科技创新因子的非线性和创新突破的不确定性,以及辩证思维在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建立科技创新与辩证思维之间的联系,并对辩证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分析,探索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规律,以便更好的发挥辩证思维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