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但具有避暑胜地之称的温州雁荡山,却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伴随这丝丝凉意,“第十一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也于2003年8月18至22日如期而至。正如人们在评价上一届全国科学哲学会议的成功时,认为“十”是圆满的标志一样,此次的“十一”也意味着中国科学哲学事业的新的开端,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新的起点。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哲学系、温州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山西大学哲学系、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科学技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畏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2):30-33,22
虽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有着共同的问题域,即科学的本质问题,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方法和理论的相对自足性,直到最近兴起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才考虑科学的社会发展道路。而社会科学哲学则以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为对立两极来构筑自己的发展道路。批判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3.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曾欢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4):109-109,112
7月7日到10日,在上海淮海中路一栋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情的法式建筑中,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召开了。此次研讨会共收到受邀学者提交的18篇论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的25位受邀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周昌忠教授主持,俞宣孟所长介绍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历史、学科发展特点以及未来前景。会议围绕“科学与技术哲学国内外研究历史评估”、“科学与技术哲学研究前沿问题探讨”、“科学与技术哲学发展趋势预测”等主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的社会研究到科学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后库恩时代的科学论的进展是从科学的社会研究走向科学的文化研究,其实质是科学观念的变迁,即以实践的科学观取代表象的科学观。宏观上对科学论的进展作出描述,提出科学的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解决进路,即强调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与反思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社会”:哲学抑或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科技与社会”早已成为科技哲学中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迄今依然未见辨明。本文认为,“科技与社会”既与科学社会学迥然相异,也与STS界限分明。“科技与社会”的学科定位当是哲学性质的。主要理由有三:(1)“科技与社会”是科学观的主要组成部分;(2)保持“科技与社会”特点的需要;(3)增加“科技与社会”理论深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8.
从理论结构的语义观到准实在论──F.萨普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郑祥福理论的结构问题是F.萨普一生中最为关心的课题。他1977年出版的《科学理论的结构》和1989年出版的《理论的语义观和科学实在论》两本著作都因讨论这一主题而负有盛名,在当今哲学、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9.
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的趋向──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综述李红1996年7月16日至18日.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山西大学联合发起和筹划,山西大学哲学系主办。与会代表25位,其中包括港台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名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实则无所不包,学科名实之间向来严重冲突,以致学科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在于这个学科杂合了三重各不相干的历史来源和构成因素,以致无法做单纯的学科定位:第一,它来自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术范式;第二,它的马克思主义背景注定了它在中国的政治角色和政治功能,它要指导中国共产党从而中国政府的科学政策与科学家政策;第三,特定历史时期大口袋式的整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大体来说,目前这个学科有两个群体即哲学群体与社会学群体,两大阵地即教学阵地(主要指理工农医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课)和科研阵地。两个群体正在分化,应当分头搞学科建设;政治功能弱化,应注重向素质教育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科学哲学的社会文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角度探讨科学的发展机制问题,是20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科学哲学的显著特点,这不仅是受到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苏联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俄罗斯科学哲学的这一研究导向具有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活动的密切结合,工程活动的结构复杂性程度的提高,就直接引致一门新的科学的出现,这就是工程科学.工程科学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复杂性科学的特征、交叉科学的特征、综合科学的特征.我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社会化、生态化的过程之中.所以,工业化时代的工程观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社会发展对于工程的新需求,也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工程创新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树立新时代的新的工程观,是需要哲学界和工程界结成学术联盟来共同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4-108
胡塞尔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是科学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构成了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内核。它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之间不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交锋。一方面,胡塞尔严厉批判了实证主义"残缺不全的"科学观、抽象素朴的理性主义以及"砍掉哲学头颅"的哲学观;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表现出思想根源上的同源性、哲学探究的严格科学性,以及以数学与逻辑作为哲学探究出发点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109-109
李醒民、张志林主编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2006年1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批书共有五本,它们是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万小龙:《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张增一:《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现实社会中的科学划界》、钱长炎:《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赫兹的物理学成就及物理思想》、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书前有李醒民、张志林撰写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新序———“科学哲学的论域、沿革和未来”。《中国科学哲学论丛》在1990年代由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不同“定位”,强调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惟一注重新论题的引进相比是更为恰当的。对于“现代科学”,特别是相关世界观的自觉反思被看成“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后现代科学”的建设而言,又不应集中于某一种具体的观点,而应更加强调它的开放性,变化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6.
探寻科学哲学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人们习惯于把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整个科学事业,但事实上在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从兴起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科学哲学家的视野基本局限于科学版图上的一个以物理学为中心的亮区,故传统科学哲学(指二十世纪)的问题、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针对这一亮区而形成和展开的。然而,随着科学疆域的不断改变和扩大,原有的亮区暗淡了,新的亮区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以人工智能为中心,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其他分支和认知科学。实现这种转移的一个经验标志就是科学共同体中最优秀的青年学子已经不再迷恋物理科学,而纷纷会聚到新亮区及其周围。鉴于科…  相似文献   

17.
赵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0):111-112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举办的“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于2006年7月7日至10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南开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就“科学与技术”的差别,科学是在人文系统下的一种独立门类等基本出发点上达成了共识。会议按科学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科学与文化、科技与社会三块组织了发言并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与会和提交论文的有关专家、学者的基本观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由华南师范大学、哈佛大学哲学系、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当代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的交叉及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4—17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和澳门举行。参加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恩;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恩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包括三条原则:倡导科学和技术是人的事业,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哲学资源,提倡综合创新的方法。科学文化哲学将成为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20.
"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中国工程院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33场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届全国工程哲学年会,2004年12月7-8日在北京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和听众200余人,包括1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钢、宝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老总,并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10多家媒体记者到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朱训理事长在闭幕式上讲话.论坛围绕"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殷瑞钰等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李伯聪等4位全国知名自然辩证法领域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就工程哲学进行了小组研讨和大会交流,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现就大会论坛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