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主要目的是通过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模型实现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并找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低碳经济评价结果可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首先,根据低碳经济的涵义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G1赋权法和Gini赋权法构造了基于客观修正主观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对秦皇岛市2005~2015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判断秦皇岛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找出影响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为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筛选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标准离差、熵权法等赋权方法进行赋权,并以秦皇岛市的低碳经济为例进行评价,确定秦皇岛低碳经济评价结果排序.根据循环修正思路对不同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排序进行修正,确定一致性排序,得到秦皇岛市低碳经济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影响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有污水处理率,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长速度,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万元GDP能耗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首先构建地级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从2007—2012年统计年鉴中得到相关指标的具体数据,然后对陕南3个城市低碳经济水平进行了客观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安康市,商洛市排名第三;汉中市的社会生活因子和科技因子得分位于三市之首,而安康市的资产收入因子、环保因子得分最高等.最后对陕南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齐皓  张俏梅 《科技信息》2012,(11):25-26
陶瓷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但目前陶瓷市场还缺乏一个具有说服力陶瓷低碳经济的评价或鉴定标准,构建陶瓷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是有效开展陶瓷低碳认证和评估的前提工作。本文通过近两年的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参考有关国家政策、法规和地方条例,结合行业实际,针对当前形势,从评价体系构建目标、构建原则、构建依据和构建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构建陶瓷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框架,作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选取福建省2000-2012年能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13个指标作为评价单元,建立低碳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DEA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测算了福建省过去13年的低碳经济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一步对原有的投入、产出进行调整,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福建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敬龙  罗卓英 《河南科学》2013,(12):2261-2265
利用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碳排放量、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对云南省气候变化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5—2011年云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整体仍然处于相对低碳期.只有通过控制人口、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再生能源、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碳汇、合理消费等方面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省域所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明确各个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陕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资源大省和首批低碳经济试点省区之一,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进程势在必行。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别构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对陕西省2015年11个地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给出推动陕西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体系中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分别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层、各子系统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和函数法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2007—2012年这6年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各子系统、各城市分别进行了纵向评价,最后对6年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并用多重折线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些结果,从而较全面地对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横向(空间尺度)和纵向(时间尺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思想,利用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环境以及低碳社会四大子系统、21个指标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根据上海市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上海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在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便综合反映其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本论述主要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低碳经济建设运行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论述了电力行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电力行业实现低碳排放和能源节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火电行业是中国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其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福建省火电行业碳足迹情景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扩展Kaya恒等式识别火电行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以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mination, R2)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模型的初级学习器与元学习器,构建融合不同学习器优势的Stacking集成学习碳足迹预测模型。最后,设置了基准发展、产业优化、技术突破、低碳发展四种碳达峰行动情景,以福建省为例对其2021~2035年火电行业的碳达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火电行业的碳足迹,预测系数R2高于0.97、误差MAPE低于0.01。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碳达峰行动情景的火电行业碳排放峰值,得出在低碳发展情景下该省可在2027年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相关研究为中国火电行业碳达峰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潘克森  王代明 《江西科学》2012,30(3):409-415
低碳经济需要低碳经济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低碳经济文化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密切关联,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存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全过程。低碳文化软实力可以助推低碳硬实力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务之急,既要从工业、农业、能源、交通、建筑、办公等技术层面来构建低碳文化,也要从世界低碳态势、科学发展、传统文化、法律平台、传播渠道、教育氛围等精神层面寻找构建低碳经济文化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诠释了如何发挥金融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支持广西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如何培育和完善碳金融交易体系,加快开发碳金融衍生工具,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发展.广西的金融业应树立低碳金融理念,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低碳经济各个层面,让金融业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最终推动广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  相似文献   

15.
发展制造业不仅需要发挥其自身优势特点,而且要契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与低碳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双向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体系量化分析了陕西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低碳经济下培育陕西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沧州市海洋国土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沧州市海洋国土有发展海运业、海洋水产业、海洋盐业、临港火电、石化、盐化工业的优越组合条件,但至今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仍很低、资源环境隐患较多,通过对发展环境的强势弱点和腹地经济发展需要分析,沧州海洋国土开发应以港口建设为契机,以发展海水利用型临港石化工业、电力工业为核心,综合开发海洋资源,才有可能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突破.对沧州海洋国土的综合治理也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微电网作为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石,其进步对清洁能源消纳乃至整个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紧密贴合当前环境下微电网发展的态势,根据示范性项目运行目标,从保障能源供电,提高清洁能源消纳和提高电能质量三方面着手,构建微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设计提出了一种主客观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简化了环比评分法的相应步骤,使得专家能够依据相应微电网情况灵活迅速调整主观权重,为了充分体现客观数据间的离散性与关联性,又选用改进CRITIC赋权法赋予指标相应的客观权重,并将其与主观权重结合为综合变权。最后,根据某高校微电网示范项目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被认为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的经济运行模式,但是由于区域的差异,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对于低碳经济的有效评价成为必须。目前我国对于区域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较少,对中国内蒙古地区近10年数据的利用数据包络法(DEA法),根据投入及产出的结果分析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