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香利  孙玮 《科技信息》2013,(17):453-453,485
本文通过对卫河志节闸损毁的介绍,分析造成水闸下游冲刷的主要原因,并对水闸防治冲刷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低佛氏数水闸出流消能防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崇明县自解放以来,为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开展了并港建闸工作,先后完成了沿江引排水闸20余座,这些水闸大都兼有通航要求.多年运行实践表明.崇明岛南沿各闸内侧(朝向内港的一侧)普遍发生了严重冲刷,冲刷坑既深且宽,成为一个“大肚皮”深潭,  相似文献   

3.
自然河道上修建桥梁,对河道冲刷产生一定影响,主要为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文章简要介绍了跨河桥梁建设对河道冲刷影响的计算方法,并以G3高速派河大桥为例,分三种情况分析了有无老桥影响下的河道冲刷影响和桥梁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用基于动网格自更新技术的三维CFD冲刷模型,可以解决既有一维、二维计算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准确性问题,对桥墩冲刷以及周边流场三维性态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分析.首先采用经典B.W.Melville实验环境以及实验数据,分别从流场、流速以及冲刷坑进行冲刷模型的准确性验证.进而利用该数值模型分别对3种典型桥墩(单柱墩、双柱墩、排墩)周边河床的冲刷深度、冲刷坑形态以及冲刷影响区域进行数值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自完全不同的冲刷发展趋势与性态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桥墩结构形式对桥墩局部冲刷三维性态发展有着显著影响,区分桥墩结构形式对桥墩冲刷设计、理论分析以及长期监测方案设置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桥渡冲刷的分类及局部冲刷机理,总结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因素及局部冲刷的研究方法与现状,指出局部冲刷研究的难点、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桥墩局部冲刷机理及冲刷深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实测资料,简述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游河道冲刷,并与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三峡工程蓄水运用8年,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等出现的情况尚在原预测范围之内,表明原预测的研究成果可行;本次实测与预测对比,在时间上略显短促,仍需今后观测并作进一步对比;今后应加强原型观测及有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桩式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桩式丁坝局部冲刷特性及其最大冲刷深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桩式丁坝清水冲刷动床试验.试验中挑角范围在30—135°之间,透水率范围在0—40%之间,通过试验分析了其冲刷坑形态,冲刷深度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桩式丁坝局部冲刷坑呈"V"形槽状,最低点位于桩根附近,整个冲刷槽最大冲刷深度位于坝头,由绕坝水流所导致.冲刷深度随河宽缩窄率增大而增大,随透水率增大而减小,正挑时丁坝的冲深最大,同时还与Fr和床沙级配有关.最后,通过量纲分析建立了非淹没桩式丁坝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该式将桩式丁坝冲刷深度与其影响因素直接联系起来,能够定量反映其影响规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立波作用下直立式防波堤前海床冲刷的模型比尺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保证堤前波浪运动的相似,在正态模型的前提下,根据直立堤前海床冲刷形态的判别标准,给出了模型沙的取值范围,根据泥沙运动连续方程,考虑立波作用堤前冲刷机理,推导了相对粗沙型冲刷形态的堤前冲刷坟比尺关系。  相似文献   

9.
山溪性强潮河口围垦工程的实施束窄了河口的行洪通道,由此可能降低河口固有涉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为此,在就河口围垦对桥墩冲刷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面二维嵌套潮流数学模型以及一般冲刷和局部冲刷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就霍童溪河口围垦工程实施之后下游云淡大桥桥墩的可能最大冲刷深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围垦工程实施后,洪水期间云淡大桥的桥墩冲刷还是相当严重的,有必要对桥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此外,通过对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指出实际桥墩冲刷深度一般还是难以达到计算所得到的可能最大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影响冲刷腐蚀的某些因素进行了综述,对研究冲刷腐蚀的试验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提出引海水5000~1,500m3/s在利津注入黄河冲刷河口。冲刷后,在利津将产生3.3~7.9m的水面跌差,可制止黄河河口延伸的溯源淤积作用上延,并诱发其上游产生溯源冲刷。估计可使艾山以下河道得到冲深。因挟沙海水的密度大于渤海环境水体的密度,咸浑水进入渤海时可形成异重流,将泥沙输去远方;而且断流期间河口还可能蚀退;因此引海水流量足够时,可使河口不外延或外延缓慢。从长远看,河口侵蚀基准面得到降低后,可以使黄河下游的淤积面均得到降低。这对缓解黄河下游河道持续淤高的局面和减少河口改道的风险都是有利的。 黄河下  相似文献   

12.
丁坝浑水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冲刷对河道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很大,丁坝作为一种治河建筑物应用广泛但设计理论有待完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单因子变化对浑水条件下的丁坝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浑水冲刷有别于清水冲刷,丁坝淹没和非淹没的情况下,冲深与相关因子的变化关系有相同也有不同,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丁坝挑角等参数对坝头冲刷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坝是山区沿河公路冲刷防护的常用构造物,坝头冲刷深度是丁坝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坝头冲刷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丁坝的挑角、漫水高度以及边坡系数对坝头冲刷影响很大。在分析上述参数对丁坝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丁坝冲刷规律、特点进行观测。根据大量试验数据,并以不漫水板式正挑丁坝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后得到了三个影响参数对丁坝冲刷深度的作用特点,建立了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圆柱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问题,提出了碎石填充式透水桩群作为牺牲桩的新型防护形式。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在透水桩孔隙率及淹没深度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透水桩群布设形式(顶角60°等边三角形、顶角120°等腰三角形和180°横向排列)和布设位置(与桥墩的距离)对其自身局部冲刷特征及其减冲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实体桩相比,透水桩群自身最大局部冲刷深度显著减小,透水桩群自身局部冲刷深度减小率随顶角角度增大而减小,最大可减小约23.5%;当透水桩群布设位置与被防护桥墩的距离为4D(D为桥墩的直径)左右时,透水桩群的减冲效果最好,最大减冲率可达65%;随着透水桩群顶角角度的增大,透水桩群自身局部冲刷减小率逐渐降低,而桥墩局部冲刷减小率逐渐增大;在相同的布设条件下,透水桩群的减冲效果与实体桩群防护效果接近。研究成果可为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MAC法(markerandcellmethod)对直立堤前任意物面边界的立波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并得到实验资料的验证,对立波作用下直立堤(暗基床式、突基床式)前海床冲刷的冲刷形态、冲刷机理、冲刷坑的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公路边坡冲刷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公路过坡冲刷防护研究之不足,首先阐述了研究公路过坡冲刷的必要性,然后在分析降雨溅击和径流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坡面径流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边坡冲刷的主要因素,初步分析了公路过坡水蚀冲刷产生机理,为今后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基岩冲刷的模型相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散粒体方法进行基岩冲刷模型并作了某些改进,利用冲刷坑深度与冲坑基岩粒径相关的公式对冲坑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材料的粒径可以用几何比尺换算,也可以用公式推导出的比尺进行选择,这样在选用模型材料粒径时,可放宽一些限制,使试验方便些,对冲刷坑下游的堆积体的高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模拟冲刷坑形成过程及预测冲刷深度的可行性,在贴体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中,采用控制体积法对二维散粒体河床的冲刷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冲刷过程中坑底动水压强和冲刷深度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控制坑底边界网格移动进而模拟冲刷坑的冲刷过程及流场变化过程,实现了对冲坑底边界动态发展过程的自动模拟.计算得到的控制参数变化规律,表明用此方法模拟冲坑发展过程的可行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说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地用来模拟冲坑发展过程,并能正确的反映挑流冲刷中流场结构和速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波流作用下大直径圆柱体基底周围最大冲刷深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设置在沙质海床上大直径圆柱体建筑物在波浪与海流共同作用下,就圆柱体基底海床的冲淤形态及最大冲刷深度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影响圆柱体周围海床冲刷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对浅海(0.07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冰盖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及其周围流场分布的影响,基于动床冲刷试验,在不同覆盖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和桥墩尺寸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预测明渠水流与冰盖流条件下组合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方程,并通过ADV测量了墩前的流场。结果表明:组合桥墩的冲刷模式与串列桥墩相似,最大冲刷深度始终出现在墩正前方;经验方程中来流水深、来流流速、桥墩尺寸、冰盖糙率均与最大冲刷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粗糙冰冰盖流条件下,墩前的垂向流速最大,导致其最大冲刷深度总是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明渠水流和光滑冰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