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票月收益实际波动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实际波动率的理论背景,以及国外在实际波动率研究方面已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对深沪股市随机抽取的30只股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对数实际月波动率序列的分布与正态分布无差异、月收益率经月实际波动率标准化后的序列的分布与正态分布无差异的结论.利用月实际波动率对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类模型的波动率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发现该模型的波动率度量精度略胜一筹,但也只能解释一小部分收益率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以实际波动率预测方法替代传统的波动率预测方法,应用到VaR模型中去,并随机选择了五只股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基于GARCH模型和实际波动率模型的两种VaR预测结果,得到基于实际波动率的VaR预测效果显著地优于基于GARCH模型的VaR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实际波动率理论及实证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国外对实际波动率研究的最新成果。首先阐述了实际波动率的理论背景。然后展示了国外研究已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并进一步讨论了关于实际波动率的焦点问题,最后将RV和GARCH作了简要比较。理论及实证表明:实际波动率确实是一个深具理论基础且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波动率度量。  相似文献   

4.
牛熊市视角下我国股市波动率的长记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理解我国股票市场运行状态,使用局部Whittle(local Whittle,LW)半参数法分别估计了沪/深股市在牛/熊市阶段波动率的长记忆性强度.实证结果显示:沪(深)市波动率在牛/熊市阶段均存在显著的长记忆性,且熊市波动的长记忆强度要大于牛市;在牛(熊)市阶段,沪市波动的长记忆强度大于深市,且两者的差异在牛市阶段更为明显.特别的,对波动序列作了长记忆真伪性检验,增强了估计和解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刘国山  王璐  刘亚 《河南科学》2020,38(7):1033-1042
极端冲击(例如战争和金融危机)会导致股市波动剧烈.提出5种增强的混频模型(GARCH-MIDAS),可以捕捉非对称和极端冲击对股市波动率的影响.样本内的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波动率聚集效应和杠杆效应,并且负面的极端震荡会导致较高的波动性.而样本外的MCS和DM检验结果则清楚地显示出EGARCH-MIDAS-ES模型最适合预测股市波动率,该模型在短期波动中纳入了非对称效应,长期趋势中加入了极端冲击的影响.此外,稳健性检验证实,与标准GARCH-MIDAS模型相比,增强的波动率模型在统计和经济方面均可产生更好的预测结果.通过考虑极端冲击,为股市波动率预测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将体制转换模型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相结合,用以对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刻画中国股市的波动持续性和体制变化特征,解决单体制GARCH模型的伪高度持续性问题,识别出两市高低波动体制.从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体制变化特征,高低波动体制显著相异;引进转换体制之后,持续性系数显著降低;T 1体制和涨跌停板制度对于抑制过度投机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波动率的认购权证价值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个认购权证为样本,利用SAS统计软件计算随机波动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估计了权证的理论价值,与市场价格比较发现,总的来看,此方法计算的权证理论价值能较好地解释权证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股市收益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GARCH类模型,利用上证综合指数对中国股市收益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前的研究显示中国股市波动存在反向的不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不显著,并归因于中国股市的高投机性。而本研究的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的实证结果首次提出了新的不同证据。说明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对杠杆效应和波动反馈效应在中国股市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波动反馈效应更能说明中国股市波动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深市波动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价与成交量是股市中的两个重要变量,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率,掌握股票市场的主要波动性特征,进而有效管理市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集深市交易数据,分析了深市日收益率序列和波动率序列的每周不同天效应和记忆性.分析认为,深市日收益率序列不存在每周不同天效应,但存在1~2星期的记忆性;波动率序列则存在每周不同天效应和持续性;同时,交易量对波动率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而波动率则不对交易量具有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DCC-GARCH和ICA-GARCH的多元时间序列协方差模型,并从中国股市出发,对中国股市的波动率进行估计及预测.同时,引入VaR模型,比较各多元模型衡量中国股市波动率的准确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参数波动测度的综合测度方法,该方法以已实现极差波动测度为基础,根据混合抽样模型(MIDAS)的思想,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将基于高频数据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已实现极差波动测度组合成综合测度.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综合指数分析,发现利用综合测度方法可以更好描述高频数据的波动行为.  相似文献   

12.
考虑股票市场中存在的跳跃行为和杠杆效应等特征,在HAR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多分形波动率模型.以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每5min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模型信度设定”(MCS)检验方法,实证对比了各波动率模型在高波动和低波动两个子样本期对我国股市的预测能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分形波动率测度指标及其计量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特别是在高(极端)波动时期其优势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有望为金融风险(特别是极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波动集簇性和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ARCH类模型,以上证综合指数为对象对中国股市波动进行实证研究。新的证据显示中国股市波动的集簇性和不对称性是显的,并在中国股市的背景下对集簇性和不对称性的几种经济解释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以往研究隐含波动率的计算只考虑了交割价格对其的影响而忽略了到期日的作用,提出包含交割价格和到期日两变量的隐含波动率表面模型计算隐含波动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波动率表面模型提高了波动率的平均计算精度,同时给出了波动率"假笑"和波动率期限结构的特征.所提出的隐含波动率表面模型可作为投资者判断衍生产品投资价值的简单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论述证券市场“已实现”波动率的理论,利用深圳成分指数和上海综合指数的5 m in高频数据,对沪深两市的波动周期做了实证分析,通过Fourier谱分析,比较了沪深两市的波动周期,揭示了我国股市的周期波动性特征.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周期性研究多集中在市场指数和收益率的低频数据周期分析,本文的特点是利用高频数据对波动率这一重要参数的周期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义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个股隔夜波动率的一个新的估计量,并利用中国的上证50指数的24支成分股2013—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新估计量比隔夜收益的平方的表现更好,新的估计量可以降低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股票波动率的高频率数据估计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类方法,直接采用高频率数据来估计股票市场普通个股风险(总波动率)三个组成部分:整个市场水平波动率、特定行业水平波动率和特定厂商水平波动率,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带有自权重的积分波动率∫ 10 f(Xt2tdt进行估计,定义了一个新的非参数估计量,并利用“已实现”波动率的方法,证明了该估计量是积分∫ 10 f(Xt2tdt的一致估计量,同时还得到此估计量的渐近正态分布以及学生化形式,从而可对该积分做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