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集杜句,“学琰语”,用以自遣,是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的主要特点。作者在代蔡文姬立言的同时,融进自己的经历和感情,艺术地概括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抒发了社稷倾覆、民族劫难的深愤巨痛。文天祥《胡笳曲》凝重沉郁的风格,与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可谓同曲异调;又在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上提供了与《集杜诗》200首不同的集句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天祥以独特的方式接受学习杜诗.一是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二是仿杜诗的"记史"精神;三是集杜诗;最后,他还模仿杜句.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头.杜甫的忠义爱国精神进入文天祥的精神视野,成为他的学习榜样.南宋的灭亡,成就了文天祥在诗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使粤吟》是何桂清创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一部集杜诗集,不仅记录了作者赴粤典试的行踪,而且歌咏了沿途风光,同时对社会现实也有所关注。该集虽然全部使用杜句而成诗,但却是以杜诗写己事,并且达到如出己手的水平,是清代集杜诗中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南宋末年,在文天祥以身殉国、忠义存诗存史的影响下,一大批南宋遗民、诗人奋起直笔,模仿杜诗,以诗存史,而且往往在诗前另以序言辅以记史.  相似文献   

5.
文天祥学杜是把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思想和崇高人格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学,这就使得他的学杜高出于同时代的诗人。文天祥不仅是一个名垂万古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认真学习杜诗的“诗史”传统,感事忧时,“以诗记所遭”;以议论“言志”,直抒胸臆,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因而形成自己诗歌悲壮苍凉的风格.他的律诗成就尤高。  相似文献   

6.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见解深邃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历来为人们所忽视。主要原因是他早期的著作已在战乱中丧失,后人收集起来的只是一些应酬文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山集》说:文天祥“生平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乱后尽失之。元真、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在这些收集起来的文章中,涉及诗歌理论的序跋有十五篇,加上战乱中为自己的诗集所写的序跋,共有二十余篇。这个篇目不算少,可惜都不是专论,只是作  相似文献   

7.
杜诗对宋诗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宋人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诗,他们继承杜甫"诗史"精神,写出了关心国事民生的诗歌;宋代诗人在诗歌风格上学习杜诗,也注重学习杜诗的诗歌技巧;宋人模拟杜诗,使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并集杜入乐;宋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模拟杜诗题目,有时又以杜诗为韵。  相似文献   

8.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 ,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 ,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 ,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 ,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 ,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 ,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9.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10.
张远芬《文天祥手卷真伪辨》一文,在手卷书写时间和背景的考述上有对误,该文认定新发现的文天祥手卷“写于南宋德被二年(1276)他在杭州任右丞相时”,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手卷”落款本身也有疑点,在景炎改元之后,文天祥不可能以“德二年秋九月”来签署日期。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和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运用传统阐释观念对杜诗进行阐释。前者力图考辨史实,批驳旧注,后者力图阐发杜甫的"蔼然忠厚之本心";前者侧重"知人论世",后者侧重"以意逆志"。两者各有特色而又互补,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杜诗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有关文天祥手卷内容、题跋及书风诸方面之分析 ,判定此手卷为赝品 ,并由此纠正了张远芬《文天祥手卷真伪辨》中若干文史方面之谬误。  相似文献   

13.
贾开宗是明末清初一位河南籍文学家,以才自负,性格疏狂,一生著述颇丰。河南省图书馆所藏《溯园集》(亦称《贾静子先生集》)为流传至今的贾开宗比较完整的作品集,收录有《溯园文集》、《溯园诗集》、《溯园语商》、《杜少陵秋兴八首偶论》等。贾开宗为文崇尚八家,简练有法,与侯方域齐名;作为雪苑诗派的代表人物,贾开宗的诗歌上追杜甫,近推李梦阳、何景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溯园语商》是贾开宗所闻所思只言片语的思想记录,不乏真知灼见;《杜少陵秋兴八首偶论》为贾开宗研究杜甫《秋兴八首》诗的一部专著,是杜诗学史上第一部专论《秋兴八首》的著作,见解深刻、气势恢宏,而且研究方法也十分独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宋史·文天祥传》对五牧之战、祈请使之行、空坑和五坡岭兵败等事件的叙述均有错误之处,而关于文天祥“自奉甚厚”和所谓“黄冠故乡”数语的记载,更涉及到对文天祥的基本评价问题,本文逐一考辨、论析,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1190—1257),金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他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杰出的一位大诗人。自宋以来,他的诗名与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相媲而毫无逊色。在文学批评方面,当时南方有严羽,是以佛学论诗出名的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在北方有元好问。主要是以儒学论诗的杰出诗论家。在元好问的文集和诗集中,保存着不少的论诗的篇章。如他研究杜诗的专著《杜诗学》一卷虽已亡佚,但其序文《杜诗学引》却仍然使我们知道他对于杜甫具有相当深刻而透辟的认识。但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  相似文献   

16.
杜诗赵次公注为宋金间曾噩、刘克庄、元好问等人所极力推重,但长期以来仅赖各种集注所引,存其吉光片羽,后人无缘窥其全豹。今林继中《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①出版,普通学人方得以知其概貌。杜诗赵次公注的全面评价,当然不是笔者所能胜任,今仅就赵注所引《水经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程千机先生新著《被开拓的诗世界》对杜诗的评论有新的独到之处。它着重探索了杜甫怎样在艺术上达到“无意为文”的老成境界,以及杜诗怎样对现实的愤怒控诉转变成深沉内心的独白。认为杜诗在集前人大成时做了扬弃,开了自己的新境。时七律的创作有很大的创新,使之跳出了宫廷和个人生活圈子,成为反映政活生活的一种手段,在形式和风格上也大有发展,特别是晚年的近体诗其题材扩大到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深度,还敢于写一些不尽合律的拗句,用俗字入诗.在七律中出现一气盘旋、清空如话的新境界,对宋代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程千帆先生新著《被开拓的诗世界》对杜诗的评论有新的独到之处。它着重探索了杜甫怎样在艺术上达到“无意为文”的老成境界,以及杜诗怎样对现实的愤怒控诉转变成深沉内心的独白。认为杜诗在集前人大成时做了扬弃,开了自己的新境。对七律的创作有很大的创新,使之跳出了宫廷和个人生活圈子,成为反映政治生活的一种手段,在形式和风格上也大有发展,特别是晚年的近体诗其题材扩大到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深度,还敢于写一些不尽合律的拗句,用俗字入诗,在七律中出现一气盘旋、清空如话的新境界,对宋代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代文天祥的诗集《指南录》及其《后序》,充满爱国正气,历久传诵不衰。关于诗集编辑成书的年代以及《后序》的写作时间,研究专家均认为在宋端宗景炎元年五月,即公元一二七六年六月。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中册收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诗,清以前研究注释的人非常多.杨伦《杜诗镜铨》说:“宋以下注杜者名有千家,迩来论列者亦不下数十家.”解放后,粗略估计,亦不下四五百家.尽管注释研究杜诗的人如此之多,但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关于杜诗仍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必要.笔者于杜诗为门外汉,近几年来在通读杜诗后,感到尚有下能已于言者,现在把它写出来,只能算是刍荛之见.敬请方家指正.我想首先必须探讨研究的是:杜诗的主流思想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清以前,一般都认为是“忠君”.特别是从苏轼提出“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后,更是这样.或者说是“原本忠孝”.在封建社会里,孝实际上是忠的社会基础,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即是这个意思.当然,仇兆熬说,杜诗“有一念不系属朝廷,有一时不(?)(?)斯世斯民者乎?”除忠君外,也提到忧国忧民.但忠君是首要的,有其凌驾一切之上的崇高地位.解放后,在解说杜诗时,当然也说是“忠君、爱国、爱民”,但把爱民提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说杜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成为“人民的诗人”.这可以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冯至的《杜甫传》为代表.这显然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里,国王(皇帝)具有无上权威,提倡忠君是与当时的历史时代相适应的.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强调人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