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因为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映,汉江边沉寂许久的湖北襄阳被网友“挖”了出来.这是一座罗贯中笔下的历史传奇之城,一座金庸作品里的兵家博弈之城,一座南北文化交融、新旧和谐共生之城.千百年来,这里上演过汉皋解珮、三顾茅庐、水淹七军、宋元鏖战等诸多故事.登上古老的襄阳城,面朝汉江,手抚墙砖,沧海桑田,万物皆变,不变的只有那... 相似文献
3.
谷子简化栽培的育种与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粒小,需种量少,精量播种不仅困难而且在旱地种植易缺苗断垄,谷子生产一直采用大播种量、依靠群体顶土保全苗、再人工间苗的生产方式;同时,谷子缺乏适宜的除草剂,主要依靠人工除草。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而且经常因苗荒、草荒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成为长期制约谷子生产现代化的重大技术难题。为此,国内外开展了精量播种、化控间苗、谷田除草剂研发、抗除草剂育种等,但均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穿梭于田垄地头间,黝黑的肤色,皲裂的手掌,记载着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躬耕深作;扎根在农业研究所,敏捷的逻辑思维,高瞻远瞩的视野,刻画着他业绩斐然的研究生涯。他不是农民,却拥有着同万千农民一样的大地情怀,无论风吹日晒,无论节日假期,他都一如既往、砥砺前行。他就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刘永忠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11.
13.
以17世纪意大利/法国的天文学家卡西尼(G.D.Cassini,1626~1712)命名的行星际探测器“卡西尼”于1997年发射升空后,经过7年的长途跋涉,到2004年6月下旬飞临土星外围天区,向地球发送一幅从2 000千米距离处拍摄的一个土星最外围的卫星的图像。对这个卫星的称谓,我国的媒体有的称其为“菲比”(Phoebe),有的则称之为“土卫九”。为什么一个天体有两个名字?如果两个全对,哪个是我国的规范名称?“卡西尼”探测器按计划将于2004年12月末向土星的最大卫星投下“惠更斯”着陆器。这个大卫星有的称它“泰坦”(Titan),又有的称为“土卫六”。哪个是规范称谓?自从1610年伽利略用手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木星的4个卫星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350年间,天文学家用地基望远镜共发现了除月球之外的太阳系行星的32个天然卫星,它们是2个火卫、12个木卫、11个土卫、5个天卫和2个海卫。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了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新时代。在最近30多年内,空间望远镜和大型地基望远镜相继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直径不大的小卫星,到2004年上半年,已发现的总数达135个,翻了几番。它们是2个火卫、63个木卫、31个土卫、27个天卫、11个海卫和1个冥卫。可以说,空间探测的成就是空前的。宇宙中有形形色色的天体,在太阳系中有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雨,在银河系内还有恒星、变星、双星、聚星、星团、星云、射电源、X射线源,在大宇宙中有星系、星系群、星系团和多种类型的河外天体。所有的天体都有名称,有的是专名,例如,织女、大角、天津四、武仙大星团、仙女星系;有的则是星表的编号,例如,NGC 5194、M 82、3C273。天文学家是如何给行星的卫星取名呢?得先从行星的得名说起。人类文明之初,已确知夜空有5个亮星,与其他满天相对位置似乎永恒不变的星辰不同,它们在天穹上的群星中穿行,虽然移动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但位置总是在变。观星者遂称之为“行星”。西方文明以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分别称为“爱情之神”(Venus)、“大神”(Jupiter)、“信使之神”(Mercury)、“战神”(Mars) 和“农神”(Saturn)。我国最早的取名是“启明”和“长庚”、“岁星”、“辰星”、“荧惑”和“填星”。时至西汉改按五行之说命名,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随后,一直沿用至今。17世纪伽利略首先观察到4个木星卫星,之后就依照行星的传统取名沿革,用罗马神话中与大神朱比特关系密切的女性神灵之名,称呼它们。从木星向外,依次是:伊欧(Io)、欧罗芭(Europa)、甘妮梅迪(Ganymede)和卡丽丝托(Callisto)。1655年 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Ch.Huygens ,1629~1695)发现了土星的一个很大的卫星,遂也按前例,以农神萨特恩的亲随力士泰坦(Titan)为名。在1671~1684年之间,卡西尼又陆续发现了土星的4个卫星,也按先后顺序为它们冠以与农神关系密切的神灵之名:亚培土斯(Iapetus)、雷阿(Rhea)、特图斯(Tethys)和戴欧娜(Dione)。在随后的一百多年内,随着天文望远镜的优化,到1851年,在卫星世界又增添了新发现的3个土卫、4个天卫和1个海卫。它们仍沿古例,均以所从属的行星之神相关的神灵为名。1851年,英国传教士A.Wylie将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J.Herschel,1792~1871)的名著《天文学纲要》的最新版引进中国。清代学者李善兰(1811~1882)翻译此书,将中译本定名为《谈天》。在讲述行星的卫星的章节,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西方神话中的神灵之名。李善兰深深感到,在译文中,行星之名用的是中国传统固有的金、木、水、火、土,而它们的卫星的称谓却是神话中的神灵,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都十分不协调。再者,国人大都不认知西方神话故事,更不熟悉神话中神灵的大名和身世,这岂不给读者增添困惑。李善兰得悉,就在当时天文界又建立了另一种卫星命名法:用行星西文的第一个字母,加上一个罗马大写数码。该数码或表示与行星的距离远近,或表示发现的先后顺序。例如:JⅡ——木星第二个卫星SⅥ——土星第六个卫星UⅢ——天王星第三个卫星NⅠ——海王星第一个卫星李善兰遂采用这一新问世的命名法,将行星缩写汉化为木月、土月、天王月、海王月等,还将罗马数码也汉化为一、二、三、四等。这真是天文学家兼译者的大手笔,既科学又符合国情。李善兰用“月”表示行星的卫星,也就向读者指出卫星乃是和月球同一层次的天体。于是《谈天》中就有李善兰创造出的新天文术语木月二、土月六、天王月三、海王月一等等。20世纪20年代中国天文学会下属的天文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传承了李善兰的汉语行星卫星的命名法,并将“月”改成“卫”。此后,在中国问世的天文书刊就有如木卫二、土卫六、天王卫三、海王卫一等的规范卫星名称。1952年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委员会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于1952年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副编中更刊出西文和中文对照的卫星名称表,入载当时已发现的22个太阳系天然卫星,继续传承李善兰和中国天文学会的行星卫星命名法。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3年组建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公布的规范的《天文学名词》(1987)第一版的副表中刊载了已知的43个天然卫星的汉文名和对应的国际通用名,继续遵循中国传统的卫星命名法。修订之处是将之前的天王卫、海王卫和冥王卫分别改为天卫、海卫和冥卫。21世纪初,《天文学名词》第二版问世。在天然卫星副表内刊出62个卫星的规范名称。规范的行星卫星汉文名命名法的优越和方便之处有:一、从文字中就明确显示卫星所从属的行星,如火卫、土卫、冥卫。而对于西方神话精灵身世知之不详的读者,也包括西方天文学家和读者在内,则很难准确无误地指出如Thebe、Pandora、Desdemona、Galatea ,它们究竟是哪一个行星的卫星。二、根据卫星的编号,可以有效地得知发现的先后排序。例如木卫十四的发现时间肯定早于木卫二十七。而神话人物的名字并不含有与发现时间的先后有关的信息,即便熟知西方神话的人事,也难以判断木星的卫星Metis 和Erinome ,哪一个发现在前。三、按照卫星的编号,还能有效判定卫星的相对大小,例如,可以肯定土卫二十四要比土卫九小得多,也暗得多。而神话人物的命名则完全没有卫星大小和明暗的内涵。希望我国的传媒能品味清代学者李善兰首先倡导的行星卫星命名法的优越性,继承并推广发扬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去年9月的一天,买菜回家的老王发现邻居刘家的大门敝开着。仅仅是不经意的一瞥,老王却被里面的情形惊呆了:刘家的独子刘杰赤裸下身躺在血泊中--作为雄性标志的阳物不翼而飞了,只剩下还在滴血的伤口!一旁躺着的是刘杰的母亲,也已经昏迷。只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女人坐在血泊中,一边咕哝着,手里还在玩弄着什么。老王定睛一看,女人手里的是一个男人的阳物…… 相似文献
17.
新近,江波的小说集隆重上市,绝大多数是作者近10年来的创作.这部科幻作品集围绕着前沿的科学技术展开想象,涉及了财富、爱情、诚信等多个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科学知识,前瞻性地描述了科技发展给人带来的困境.在江波看来,科技最初是人怀着赤子之心创造的一个玩伴,是自我的一种投射和对外界的建构.但是随着科...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