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方文  宋家臣 《科技信息》2010,(29):154-154,177
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贫困大学生除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普遍思想行为特征以外,还有他们独特的思想行为表现。在强调经济资助的前提下,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对于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使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校和社会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并努力为他们解困的同时,却忽视了这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如果不能帮助他们解除,陷入心理贫困的大学生,同样也是难以成才或者难以在他们本应达到的高度上成才。而要让贫困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关注的热点.我们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的现实已经表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关于弘扬贫困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潍坊学院学报》2005,5(3):151-153
贫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佼佼者,长期艰苦生活的磨难锻造出他们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他们进入大学后,面对强手如林的学子,使他们相形见绌,加之经济拮据的压力,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产生诸多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高校应从弘扬他们的自强不息精神入手,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经济贫困、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问题,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已受到社会、学校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的"心理贫困"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心理问题严重而不能坚持学习的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相当大,且呈上升趋势.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韩燕燕 《科技信息》2012,(15):12-13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缺陷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健康与成长。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从我国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的现状出发,结合调研情况,在对当前经济资助模式下的民族院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和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学校和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资助,大多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较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和社会各界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张静 《科技信息》2009,(14):16-16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不可分割的一个群体。但因为贫困,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有可能成为他们顺利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障碍。因此笔者通过对四川几所大学2800位贫困生的调查和面谈,对贫困生的分类、贫困原因、贫困大学生的行为表现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再关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注、关爱贫困生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他们心理的健康.文章深入分析了高职贫困生心理状况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经济贫困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将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甚至将来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盲目的自卑感、强烈的自尊心、性格自闭、心理压力大及行为偏激等心理特征与形成原因,探讨了体育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体育俱乐部和培养一技之长等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飒 《科技信息》2012,(18):68-68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数量也不断上升,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国家也加大了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扶持力度,而艺术类专业学生无论从困难学生人数及贫困程度远不及文理类大学生问题突出而往往被忽视;本文分析了艺术类高校贫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出对策,努力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他们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帮助,这种困难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甚至可能会对其心理、生态度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需要政府、高校、贫困生个人各个层面共同努力,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贫困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就其消极影响而言,经济困难不仅仅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更从生理上影响身体发育与智力发展,从心理上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而影响到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体制的改革、三农问题和城市下岗问题的围绕,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日益增多。贫困大学生成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对于正常的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思想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对社会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遇事容易走极端。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正确引导他们,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会产生相对较多的心理问题,对其身心健康及人格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妨碍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获得幸福。文章根据积极心理学分析贫困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幸福品质,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认知、情绪、意志这三种心理过程进行训练,达到培养和塑造贫困大学生幸福心理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安徽省普通高校贫困毕业大学生健康状况以及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贫困毕业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远远低于非贫困毕业生,贫困毕业大学生体质状况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存在差异;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高于一般大学生.学校、社会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帮助他们克服种种不良的心理情绪,通过体育活动强健他们的体魄,培养他们勇敢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整体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贫困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在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的今天,与其他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明显处于弱势,他们表现出更多的茫然和无奈。通过分析制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内外因素,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对策,目的是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邢希云 《科技信息》2010,(24):I0063-I0063
我们不仅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贫困大学生中存在自卑心理的比例已达到91%以上,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帮助他们克服、缓解自卑心理,这是我们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并非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社会氛围和自身因素,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时表现出各种不足,这就需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际观,走出人际交往困境。  相似文献   

20.
采用2×2的两因素实验设计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以性别为调节变量,研究经济贫困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关系,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②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有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显著,即男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非贫困大学生、女贫困大学生;③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④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有显著影响,但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即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