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MATLAB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通过采用定直流电压、定交流电压的控制方式,建立了基于MATLAB的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以一个单机系统为例,分析了系统的控制模型。通过对三相接地短路的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物理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轻型直流输电的运行机理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轻型直流输电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小功率传输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它采用了绝缘栅极双极型二极管和电压型换流器,控制和运行方式简单,输出波形好,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轻型直 界民的运行机理,分析了它的输入、输出波形和传输功率,阐述了其运行特性,对其优越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宋道勋 《广东科技》2006,(10):113-114
基于VSC技术的轻型直流输电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小功率传输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它采用IGBT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VSC)和微机控制PWM技术控制,运行方式简单,输出波形好。文中介绍了VSC在轻型直流输电中的应用机理、VSC轻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并对其优越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方法与调制功能、多馈入直流系统与交直流系统的协调控制方面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系统模型、研究对象、协调控制目标、工程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基于实际系统的需要以及控制技术和测量手段的最新成果,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的评估与优化整合、智能控制方法的应用与协调控制的加强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的保护策略进行分析,为保护装置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PsCAD/EMTDC软件环境下对系统中常见的两大类故障——破坏性故障和非破坏性故障进行仿真,从结果中提取了故障特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结果1)对于破坏性故障,由于控制失效,只能进行闲锁跳闸,并在适当位置安装熔断器;2)对于非破坏性故障,对故障端功率进行“软关断”。结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保护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屈鹏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2):25-25,36
本文分析了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MATLAB的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三相接地短路的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物理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国良 《山西科技》2013,28(2):57-59
在介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点,阐述了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应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东  陈宏志  杜松轩 《广东科技》2011,20(22):80-81
大规模的雨雪冰冻灾害将会造成电力线路和杆塔覆冰,严重时将直接导致线路断线、倒塔及设备跳闸等事故的发生,对电力系统危害极大。南方电网直流输电系统由于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当冰雪天气到来时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枯水季节或低负荷方式运行,除对线路进行融冰加固外,还需要通过控制系统对直流线路进行融冰。本文通过对高肇直流控制系统融冰软件升级及试验情况分析,详细阐述了高肇直流融冰升级实施情况,为国内直流输电系统融冰升级实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柔性直流输电是以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压源换流器(VSC)为基础,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电路结构;换流站的主要组成部分;两电平VSC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结构矩阵法建立了双桥换流站学的数学模型,为提高计算精度,提出以余弦外推公式预报换相电压,以抛物线拟合阀电流以判断阀的截止时刻,采取变步长与定步长相结合的方法来简化处理因阀通断造成的间断点,还讨论了交直流电网的接口问题,算例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设计了一种模块化轻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采用IGBT作为核心器件.文中介绍了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各部分的硬件设计.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块化轻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王志宏  段亚楠 《科技信息》2012,(18):128-130
本文介绍了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联网应用中的必要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直流控制保护技术以及直流输电的特点和应用发展方向;同时认为直流输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最佳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3.
轻型直流输电系统动态特性的电磁暂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型直流输电系统(HVDC Light)作为一种新型的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电压源型换流器,功率开关由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组成,克服了传统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一些缺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在研究了HVDC Light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后,利用EMTDC仿真软件,着重对HVDC Light在短路情况下的电磁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同时对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调节能力、控制策略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轻型直流的实验室装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优越性。讨论了换流器的基本工作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必进行交直流间来回交替计算的潮流解法。推导了将直流部分变为交流等效负荷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支路差值解耦法迭代求解,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识别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中的行波波头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行波波头的参数识别方法。根据VSC-HVDC系统零模网络的分析结果,直流线路两端的系统可以等效为电容,利用保护安装处测得的零模电压和零模电流可以计算零模识别电容。当直流线路发生故障后,零模识别电容会在行波波头到达线路两端的时刻突变至等效电容,因此可以根据零模识别电容的突变时刻确定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全长为100km的线路,采用行波波头的参数识别方法,故障定位的绝对误差小于200m,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与传统的行波波头识别方法相比,文中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始终可靠识别VSC-HVDC系统中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不受电气量波形渐变和输电线路参数频变的影响,且适用于高阻接地故障,能够应用于VSC-HVDC直流线路区内接地故障的定位,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殷占宝 《科技信息》2007,(33):295-295
目前,单纯提高输电电压的发展已出现明显的饱和趋势,传统的输电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电力输送的要求。未来输电发展的重点将是采用新的技术,充分利用线路走廊输送更多的电力,提高单位线路走廊的输电能力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现代各种输变电技术优缺点的分析,总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技术的发展是从直流电开始的,早期的直流输电是不需要经过换流的直流输电,即发电、输电和用电均为直流电。由于直流输电具有送电距离远、送电容量大、控制灵活等特点,因此在运、在建及规划建设中的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和即将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中承担主要送电任务,在未来全国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好直流输电的研究、规划和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电网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赵善瑞 《科技信息》2011,(27):I0180-I0180
由于超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换流变压器与交流变压器在构造上有一些不同,再加上直流控制系统对故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导致换流变压器和传统变压器保护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变压器保护,分析了换流变压器的特点以及超高压直流输电的各种运行工况对换流变压器保护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换流变压器设计的总体设计思想和保护原理,比较了换流变压器和传统变压器保护的差异,并结合其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9.
郎华 《科技资讯》2013,(4):154-154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高压输电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与此同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系统的稳定性,其不仅直接影响着高压输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对于工业生产用电以及实际的用电工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主要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邱涌 《广东科技》2012,21(15):90-90,93
广州电网存在输电通道缺乏、电网结构互联需求大、调度运行方式单一、电压无功调控能力差等问题。传统模式下的电网建设已难以克服广州电网建设面对的瓶颈,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必然成为广州电网应对未来挑战的重点研究领域。在广州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电网的背景下,根据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输出特性佳、控制灵活快速、对受端的影响和依赖小、不增加系统短路水平等优点,提出了在广州电网提高供电能力、加强网络结构、提高动态无功支撑能力、提升智能化调度水平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