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几种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比较,并根据加油站的油气排放特点,对现有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研究,为成品油销售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加油站油气回收方案,指出管理者在进行油气回收方案的选择时,要全面考查企业自身特点,在把握行业动态,对各种油气回收技术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更为严密的论证、比较,优选出适合于石油企业的油气回收方案。  相似文献   

2.
油气回收系统可依来源区分为加油站(油罐车)卸油、油库(油罐车灌装)及加油站(加油枪)加油等三部分来规划,油罐车在加油站卸油时产生油气的回收方式为"密闭式卸油",如第一阶段油气回收系统。而各油库汽油储存,多采用浮顶式油槽。加油站加油时,则使用油气回收专用油枪。有关加油站油库油气回收设备,依其处理方法分类,有冷凝、活性碳吸附-再生、直火燃烧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加油站装油、卸油等过程中,全国加油站每年约有1.45×108m3油气直接排放进入大气中,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本文从加油站排放油气产生的原因分析着手,对油气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小璐 《科技资讯》2012,(24):84-84
油气挥发对环境污染大,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油气直接挥发的危害远大于同等数量的油品燃烧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现在许多城市都已在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改造,彻底消灭加油站和油库汽油味,并将这些油气变废为宝。本文主要论述了油气回收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油气封存冷凝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和操作要求,指出作为目前先进的加油站后端油气回收系统,油气封存冷凝系统在国内外加油站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用于油气回收领域的冷凝法系统装置在加油站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冷凝法油气回收机械装置的工作流程,指出了目前油气回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董健 《广东科技》2010,19(12):40-41
分析加油站的火灾危险因素,介绍油气回收、容器阻隔防爆技术在加油站工艺设施的应用对防火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胜 《安徽科技》2001,(6):45-45
机动车的尾气污染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铅、二氧化硫、细悬浮颗粒物(10微米以下),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又是形成二次污染臭氧的前体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严重地污染着城中的环境空气,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法国,运输排放污染物占一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6%左右,占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的69%,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56%,占总悬浮颗粒物排放总量的30%,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21%,占铅排放总量的80%;在匈牙利,运输排放污染物占的比例更令人吃惊,一氧化碳占98%,挥发性有机物占97%,氮氧化物占93%,二氧化硫占60%,烟尘和烟灰占4%,铅占97%。  相似文献   

9.
王鹤  马彪 《科技资讯》2013,(35):83-85
通过对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中的吸收法、吸附法、冷凝吸附法及膜分离法等工艺特点的分析,对其运行效果进行比较,在把握行业动态,对各种油气回收技术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严密的论证,为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为调查对象,用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污泥热干化过程中恶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特性,选定以苯系物等作为挥发性有机物的表征物质。同时研究了干化温度和含水率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化温度低于140℃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随干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干化温度高于140℃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随干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中以苯和甲苯的释放量表现最为显著。在80~160℃的干化温度范围内,污泥的七种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总量在0.0889~1.8833mg/m~3之间。污泥含水率低于25%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开始缓慢增加,当干化含水率接近于零时,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量呈现突增趋势。测得其它挥发性有机物:三甲胺、甲硫醇、甲硫醚、二硫化碳、二甲二硫的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炼油企业罐区无组织排放的有机废气做出限制后,各炼油企业罐区设置了各种不同的油气回收系统来提高排放废气的标准。本文介绍氮封的原理以及氮封在储罐应用中的效果,目前主流的几种油气回收方式的原理,选择冷凝+吸附油气回收技术路线的原因及其在储罐应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油品装卸过程中会挥发大量的油气,通过密闭的管道系统将装船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油气回收到油气回收装置中进行吸收,净化后的气体排放大气。本文根据几种油气回收的特点比较选择膜分离法在装船中进行应用,并介绍装置的工艺流程,针对装置采取的有效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和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VOCs排放还会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且部分VOCs会产生恶臭~([1])。VOCs排放源一般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人为源主要有工业源、交通源以及生活源,其中工业产生源是人为源VOCs最主要的排放源头,而建筑、石油、化工及溶剂使用等所占比例最大。根据2013年国家环保部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刷行业使用溶剂产生的VOCs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2])。《"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印刷行业列入VOCs污  相似文献   

14.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与评价为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参考,对配置植物进行植物造景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园林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以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与评价为基础,通过对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医疗与保健作用、影响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概括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显示:当前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研究在范围上逐渐从微观尺度发展到宏观尺度,日益强调多物种组合的生态功能,重点关注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医疗与保健作用研究;指出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研究的关键在于研究结果在植物造景和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应该借助基础研究的长期监测、评价的量化以及多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5.
该文根据涂布生产所使用溶剂的特点、行业的特性,使用新的组合工艺路线对有机物进行区别回收,采用分级吸收对二甲基二酰胺进行回收,活性炭回收系统对甲苯进行回收,回收率达到95%以上,满足当前环保排放要求,充分体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江西省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全省及9个设区市室内环境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造成一定污染,在全省抽测的456个样本中,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范围为0.01mg/m^2-126.35mg/m^3,平均值为1.83mg/m^3,超标率为36.2%。并研究探讨了江西省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变化规律为:家居卧室、家居客厅、家居厨房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程度相对较高;随着装修时间的推移,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浓度和超标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5个月-48个月时出现反弹;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随着装修档次的提高而加剧。  相似文献   

17.
采用PT-GC/MS分析汉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选用无干扰纯净水和恒温吹扫捕集,提高了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SPE-GC/MS分析汉江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时,水样直接过C18小柱进行固相萃取,C18采用遮光处理,避免半挥发性有机物光解,提高了检测的回收率,监测到的25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率为75%~91%.  相似文献   

18.
严滨  傅海燕  石谦  柴天  金磊 《科技资讯》2009,(11):94-94
采用吸收方式对喷漆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回收有机溶剂,探讨了回收路线和回收工艺。工程运行数据表明,在进口三苯浓度为250mg/m3~600mg/m3时,出口三苯浓度低于100mg/m3,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方法、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方法,并对一系列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甲醇燃料汽车的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汽油轿车燃烧工业甲醇后的常规和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汽油和工业甲醇燃料的非常规污染物排放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甲醇轿车的常规污染物CO,THC(总碳氢化合物)和NOx排放低于汽油轿车;非常规排放污染物中,甲醇汽车的醛酮尾气排放高于汽油轿车,其甲醛的排放量约是汽油车的6倍,而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总量只有汽油车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