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粘虫、地老虎是麦类,草子(留种)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多采用糖、醋、酒、水液盆钵诱蛾和药剂防治,一九七○年嘉善县贫下中农试用草把(喷上糖、醋、酒、水液)诱捉粘虫和地老虎成虫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九七一年本区不少社队推广了这一经验,辅以药剂防治,基本上控制了粘虫、地老虎的危害,对夺取春粮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用草把诱捉粘虫、地老虎,诱蛾数量多,诱到的雌蛾比例大。据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日——四月十九日二十七天统计,平均每个草把捉到粘虫成虫116只,4.1个草把就能抵上一只盆钵的诱蛾量,雌雄蛾比例为1:1.8,盆钵1:4.5;诱捉地老虎29.2只,雌雄蛾比例为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们使用糖醋诱蛾法,按每天诱蛾量作出消长曲线——基准曲线,据此预测第一代粘虫发生期。但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定偏差,效果并不好。据外地报导,可能是由于蜜源干扰的缘故。为此,本站于一九七四年将糖醋诱蛾与小草把诱卵法同时应用,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小草把诱卵法比糖醋诱蛾法更接近实际。于是,一九七五年省去糖醋诱蛾,单用小草把诱卵来预测。现将有关材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粘虫的预报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适温偏差因子的采用对异常气象条件和风因子的量化处理,对提高预报模式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连续三年的实际应用表明,模型的稳定性较好,预报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比较吻合,有效地指导了粘虫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测报粘虫虫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我们对粘虫蛾子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初步整理如下: 一、蛾子的来源 1972年冬未发现粘虫以各种虫态在舟山越冬,而早春却诱到大量的粘虫蛾子,所以初步认为舟山群岛的粘虫蛾子,系由外地远距离迁入。分析迁入地有这两个条件: 1.本地有大量蜜源植物招引、供给蛾子产卵前所需的食料,使卵巢发育成熟完成产卵任务。据本站观察,今年蛾子高峰期为4月22日,与油菜花始盛期吻合。  相似文献   

5.
在1958年农业大跃进中,植保工作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发展,各地农民发挥了智慧,利用了各种植物、矿物等物质作为杀虫药剂。在有些情况下,毒效还是相当高的。1959年,为了搞好植保工作,党号召大家搞土农药。对于粘虫来说,一般用的药剂是5%DDT加0.5%666(1∶1比例)的混合粉剂,除了DDT及666之外,对手粘虫也可以寻找其他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九寨沟县1985~2003年连续19年玉米粘虫发生及测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该县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影响玉米粘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摸索出一套粘虫发生程度的预测指标,并用于生产,在玉米粘虫大发生年,能提前做好技术上和物资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粘虫是大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常造成严重为害。与此同时,麦田里也存在许多粘虫的天敌,使粘虫的发生、消长受到一定的限制。经1976—1982年在安吉、嘉善、新昌等地的多点调查试验,发现粘虫的寄生性天敌有15种之多,捕食性天敌也有15种之多。现将几年来调查试验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冬春连续阴雨有利粘虫大发生时,田间虫口是普发性的。但在一般年份,粘虫只集中在一定田块为害,人们通常叫“粘虫发生带”。究竟“发生带”与“非发生带”的条件有些什么不同?从调查中得知,厩肥施用技术与粘虫发生量有关:未腐熟厩肥面施的每平方市尺有粘虫2头左右,腐熟厩肥面施的每平方市尺1头左右,不用厩肥盖籽面施的和厩肥深施的均未查到虫口。说明厩肥盖籽面施的比不施或深施的虫口要大,未腐熟的又比腐熟的虫口多。厩肥面施虫多的原因是:本地的厩肥是用稻草垫猪牛栏后即施于田间。在麦籽撒播  相似文献   

9.
为指导果农合理悬挂粘虫板,提高高温季节诱杀实蝇的效果,减少实蝇为害,研究了粘虫板颜色、悬挂时间和悬挂方位对实蝇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优于蓝色粘虫板,悬挂高度为120 cm、14:00-17:00悬挂在南方的黄色诱虫板诱集实蝇数量最多.研究结果可为高温季节实蝇类害虫理化诱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粘虫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粘虫六索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活年史。在河南上蔡县等地的粘虫六索线虫,完成一代生活史的周期乃半年。全年中线虫产卵、侵染宿主和越冬的规律是:4~11月间成虫可陆续交配产卵;春、秋两季,气温在10~31℃时.Ⅱ期幼虫可对宿主进行侵染;含胚卵、Ⅱ期和Ⅳ期幼虫、成虫均可越冬。大量越冬含胚卵和Ⅱ期幼虫是次年春季粘虫的侵染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下旬以来,随着候鸟迁飞季节的来临,一些地方乱捕滥猎鸟类的事件有所增加。在鸟类集中分布区及迁飞停歇地,张网捕鸟、投药毒鸟等情况十分严重,被猎捕的鸟类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12.
粘虫Mythimia、Stparata(Wa/R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或剃枝虫,该虫是草坪的一种主要害虫,其幼虫阶段食害叶片,主要危害早熟禾、里麦草、结缕草、匍茎剪股颖、高羊茅、野牛草等禾草,严重影响了草坪的生长及观赏价值.此虫危害于东北、华北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高温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的重要迁飞性害虫。实践表明,褐飞虱的种群消长与气候、食物及天敌等因素密切相关,尤以田间小气候直接影响其繁殖和发生为害的轻重。研究表明,褐飞虱对温度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一个栽培品种基本稳定的地区,年度间发生程度的级差主要由温度决定,在水稻生长季节主要受高温控制。国内外有关高温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研究虽然较多,但研究多集中在温度对其种群数量变动的生态学影响、高温条件下褐飞虱发育与生殖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关于高温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笔者对褐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机制开展了下列研究。笔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粘虫、褐稻虱迁飞行为机制的研究”(编号:39130070)中研究了不同高温条件对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产卵量、产卵前期、寿命等  相似文献   

14.
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蚜虫和粘虫的杀虫活性测定,证明不同提取溶剂所得苍耳提取物杀虫活性差异显著.各作用方式的杀虫结果表明:苍耳各提取物对粘虫具有很强的拒食活性,对蚜虫的活性较低;同时表明,苍耳的氯仿提取物杀虫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寄生在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幼虫体内的索科(Me rillithidae)线虫为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六索线虫在我省的分布较为广泛,对粘虫发生与为害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在某些地区调查.其寄生率一般可达70%左右,应用在虫情测报和害虫防治上,具有生产实践意义。本文第一次报导了六索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  相似文献   

16.
一、稻纵卷叶螟在分类中的位置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总科,野螟科(Pyraustidae),与麻类的草地螟 LoxosiegeseictlisL 等同科,而谁都知道草地螟是能够迁飞的。由此推测该虫也将有迁飞的可能。二、稻纵卷叶螟的分布据有关资料考查认为该虫分布亚、非、拉三大洲。在我国的分布,据我们1975年的了解,东至浙江普陀东极东福山偏东的海面上,南至海南岛,西至四川,北至黑龙江宁安。从分布范围如此广泛这一点,就可推知其唯有成虫才能达到如此大范围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粘虫为实验材料,在3个温度和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组建了粘虫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应用3种方法分别求得各统计量的值如下。 内禀增长能力:18℃下为0.0668/每日;25℃下为0.1256/每日;30℃下为0.1272/每日。 周限增长率:18℃下为1.069/每日;25℃下为1.135/每日;30℃下为1.136/每日。 净增殖率:18℃下为309.792/每日,25℃下为319.876/每日;30℃下为134.211/每日。  相似文献   

18.
野外捕蛉装置用之而有效者,世界各地已有报道(Abonnenc, 1972; Ar(?)emiev & Neronov, 1984; Büttiker, 1979; Lewis, 1978, 1982)。常使用涂蓖麻油的软、硬纸板,置于白蛉出没场所进行粘捕;有的伴以电池灯具(图4)用光线引来自蛉加以粘捕,如此远较单独悬布粘蛉纸效果为佳。作者等于1982—1988年间,在中国南方11个省区进行白蛉考察过程中,使用煤油马灯做光源,在透明硬塑料板上涂以蓖麻油作粘捕板而改进了光粘诱蛉装置(图1),实用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9.
给粘虫注射大肠杆菌,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增强,然后用琼脂糖(CM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溶菌酶。小白鼠先注射致病的阴沟肠杆菌,一小时后腹腔注射从粘虫免疫血淋巴纯化的溶菌酶,结果处理小白鼠死亡率比对照组低,说明试虫血淋巴中的溶菌酶在小白鼠体内可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粘虫六索线虫(Hexamermis SP.)对粘虫(Pscudaletia separataWalKer)、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菜粉蝶(Picris rapae Linnaeus)、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五种农业害虫的室内人工感染试验均获得成功。其感染率为36.84—100%。线虫寄生历期:当日平均温为27.3℃时,平均为8.1天;日平均温为13.1℃时,平均为24.8天。此外对线虫对宿主的感染方式,感染能力和感染强度等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