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进化认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波普尔在上世纪完成他的证伪主义的逻辑学和方法论论证及其在政治哲学中的应用研究之后。从60年代中期开始,重点转向三个世界的本体论,进化哲学和生物学哲学的研究。其中对进化认识论研究占着一个突出的地位,他将猜测与反驳的知识增长过程看作是一个多样性的试探性解决,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阐明了知识进步的达尔文机制,他提出和阐明一般进化论的原则,并将它应用于动物行为,生命世界的认识的发展,人类技术与文化的进步以及世界3的自主发展中去尽管当代许多哲学家认为,证伪主义已被“证伪”,我却认为,她是一只火凤凰,经过被批判的烈火的洗礼,却在进化认识论中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2.
劳丹与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丹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实质上是批判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他在对已有知识社会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劳丹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和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划分以及对科学知识社会内容确定等。  相似文献   

3.
爱情补白     
有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是得了绝症的老头,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对自己也年迈的老伴发脾气。望着精心侍候他、白天黑夜连轴转、眼睛都熬红了的老太婆,医护人员于心不忍,都劝老太太想开点,他已是快入土的人了,别生他的气。没想到老太太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悄悄走到病房外,对医护人员说:“他是故意对我发脾气.好让我生气讨厌他,他是怕他走后我老是思念他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教育历来存在着强烈的知识化倾向,即主要把科学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承。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超越知识化教育。知识化教育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对智慧的开启。应该说,知识和智慧都重要,它们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在古希腊语中,知识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词,知识是episteme,而智慧是sophia和phronesis.柏拉图曾谈到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他说:“智慧是非常黑暗的,并且看上去不像是天生的;其意义是指触及事物的运动及流”(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P.5)。也就是说,智慧隐而不显,而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智慧包含在人的实践之中,而知识是实践的结果。因此,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也不一定知识水平就高。李自成进北京的历史知识,中国人不知道的很少,但知道这一知识不足以成为历史学家。而郭沫若根据这一史实写出《甲申三百年祭》,他就堪称历史学家,因为他开启了一种反腐败的历史智慧。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0,(3):46-49
事情已经发生,或许(他)已经走了,或许(他)还和我们在一起,或许(他)还是封锁住自己,或许(他)好像没事人儿般;可是我们——全家人的心却仍吊挂在半空中,我们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我)怎么会变成这样,还有这个家怎么会变成这样?部份家人说:我还是没办法相信,我还是不能接受,我没办法忘了他,我想他,  相似文献   

6.
马可·波罗对自然地理学和地质矿物学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解释了燃点的变化,观察了有关沸点的现象,记载了北极地区,描绘了极昼和极夜,发现了北冰洋。他记录了各地人民开采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石棉等重要矿藏的情况,保存了珍贵的矿物学和矿业开发资料,传播了有关的矿物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我三岁的时候上的托儿所.在小班。班里最顽皮的那个小孩,我现在还依稀记得他的名字里有个“书”字。其他就还记得他是某区长的儿子。那时候,我们小班的老师的老公,正是在他老爹的那个区做活,所以,老师就把对他老爹的谄媚用到他的身上来了。  相似文献   

8.
大三那年.室友们轰轰烈烈地筹划着五一长假到各地旅游的事。圆规是我们宿舍的老二,他密谋着要和我到北京玩,他说他要到地坛“去看看,看看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其实,我顶不愿去北京,因为已经去过好多次了。但圆规用巨大的恩惠拉拢、腐蚀了我——他答应所有费用他出。反正圆规家里是开货栈的,有的是钱,这便宜,不占白不占。  相似文献   

9.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大学现时的哲学课本身就不太哲。这是当前中国教育和学术中存在的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里突出的一个。哲学教材缺乏必要的难度和应有的深奥,或简言之,没有问题意识。教材里几乎未见到“难”或“深”的问题。“费心思虑、绞尽脑汁或令人不得不长考”,那好像只是学数理化或电脑软件设计等专业学生的事。哲学而缺乏难度深奥,那还叫哲学吗?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感慨地写道:“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你捧读中国古典哲学,无论是《周易》还是《老子》、《孙子》;当你披阅古希腊罗马哲学,无论是爱利亚学派还是麦加拉学派,你仍然感到其中有难度有深度。而这,正是其至今仍具魅力的奥秘之一。《老子》八十一章,第一章就说:道,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且不谈老子的‘道’究竟为何,但他关于道之玄妙及善为道者微妙玄通的看法,毕竟是点出了哲学真谛或至少有合理之处。爱利亚的芝诺难道不知道阿基里斯可以追上乌龟吗?他是知道的。但是他通过思辨,仍然提出了著名的四个‘芝诺悖论’。在那个人类哲学童年时代,他通过艰难地哲学思索,提出了这些至今仍令不少人感到其难的困惑,尽管他当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郭和平:《无难度无深奥的哲学无魅力》,载《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但我们的哲学课成了知识课,讲知识背知识考知识,  相似文献   

11.
裘法祖教授比我大十几岁,虽然我没有直接受教于他,但对于喜欢外科的我来说,也的的确确深受裘教授的影响,尤其他的睿智、仁德深深地折服了我。  相似文献   

12.
人在旅途     
一个读了万卷书,又准备行万里路的青年问一位智者,我该带什么上路?智者没有说话,拿起一个空杯子往里面倒水,水溢出来他仍未停手。青年提醒他说已经满了,智者这才罢手,然后递给青年一些空杯子。青年诧异,智者说:人的一生要吸取各种养分,如果你带太多的东西,就容不下新知识,那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一位哲人,带着他的学生打开了一座神秘的宝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往口袋里装宝物,宝物上分别刻有:骄傲,妒嫉、痛苦、烦恼、谦虚、正直、快乐……宝物特别漂亮、迷人,学生们见一件爱一件,装满了自己的口袋。回家的路上,学生们才发现…  相似文献   

13.
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毫不掩饰地将最灿烂的微笑播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奉献是他教书育人的宗旨,他用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引领学生步人知识的海洋,他用辛勤和智慧为祖国培养人才,认真和执着地守护育人之梦,用青春和热血铸就辉煌人生,他就是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科主任张路平教授。  相似文献   

14.
在犹太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翁生了10个儿子。他保证自己去世的时候会给他们每人100第纳尔。可是随着时光流逝,他失去了一些,只剩下950第纳尔。所以他给了前面9个儿子每人100第纳尔,他对最小的儿子说:“我只剩下50第纳尔了,  相似文献   

15.
培根的科学技术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作为培根的主要贡献,他作为思想家所提出的科学技术社会理论。他改变了从古希腊传下来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科学观,提出用社会观点看待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这个理论提出,科学技术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社会理想精神生活的主宰。  相似文献   

16.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具有很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他在中西方文化融和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他的介绍,中国在天文学、数学、中医和手工业、农业方面的成就传播到了国外,使国外人开始客观地了解中国,在“东学西渐”方面,利玛窦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由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做学生时我就非常喜欢外科,当时我的老师曾宪九教授常常提到裘教授在腹部外科的成就,特别是开创“实验外科”,所以对裘老仰慕已久。直接和裘老近距离接触是在1982年与协和医院朱豫教授和裘老在长沙会诊。他的和蔼可亲、睿智分析与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对于晚辈意见既重视又启发的态度,使我不但敬佩而且一见如故,他陪我们参观橘子洲,并且风趣地讲解长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们研究会的理事长,我没有理多少事,主要理了一件事,就是保卫科学精神。所以我要讲讲这个问题,虽然与王国政同志的工作报告会有重复,但是,我亲历的事会讲得准确些,对他的报告是个补充,报告中讲的有些我就不讲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9,(20):1-1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拥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