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赫甦 《奇闻怪事》2006,(11):31-31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下。”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可能是对我们放心不下,往往在我们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我们负责,可是如果我们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她)歇歇脚。  相似文献   

2.
高一年级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非常重要的一年。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英语成绩非常优秀,升入高中后却感到英语难学,虽然很努力,但英语成绩平平,甚至落伍掉队,出现英语成绩严重滑坡的现象。我认为主要因素是初高中的英语相比,高中英语的内容多,知识点丰富,词汇量增大。因此,教师应该关心、帮助学生,让高一新生顺利地跨过高中英语的门槛并学好英语。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完美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小学三年级是从写一段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它既是低年级写话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但是学生在学习中一听到写作文,反应都可以用“谈虎色变”来形容。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写作文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心中没有材料可写,心里很害怕,越害怕就越写不出来,越写不出来就越不想写。  相似文献   

4.
“老师累,一年级的老师更累。”担任一年级教师的时间不长,我就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刚入学的小家伙自理能力差不说,关键是不懂“规矩”。你讲你的,他们吵他们的,任凭你喊破了喉咙、敲烂了讲桌,他们就是不听你那一套。  相似文献   

5.
赵玉珍 《科技资讯》2006,(7):129-129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许多领域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的。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山是一个并不聪明的学生,甚至每一次考试后,他的分数多数都在不合格之列。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一框时,我给学生讲述我在其他学校的见闻。我说到有的学校在老师宣布下课时不仅整齐地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而且还整齐地给老师敬礼。我们学校的礼仪只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下课时要起立说“谢谢老师”。那一节课下课时,有好多学生都自觉地敬了礼。我再一次环视教室,然后才回礼离开。  相似文献   

7.
郭秀英 《奇闻怪事》2009,(10):32-34
【案例介绍】 小倩,是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她的沉默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无比惊讶。她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也不与同学交流,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每次无论老师怎样细声细语,耐心开导,她的回答都是沉默。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相似文献   

8.
小泰是三年前到我班来的一名学生,那时上四年级,在学校就已很“有名”了。他随意,上课感兴趣的就听,也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课堂活动:不感兴趣的就不听,有时看画书,有时下座位捣乱,有时拿镜子照影子,有时用玩具枪瞄准同学做出射击的样子。课间操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做错了事也若无其事,心不在焉,理所当然;他懒惰,很少写作业,好做的、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谎言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英语老师。我很不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学习热情骤降。当老师的妈妈很快看出了苗头,问我原因。我振振有词道:“英语老师不喜欢我,我不想跟他学英语。”妈妈无奈地叹口气,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听课背景 我校1—4年级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了许多校本教研活动,5—6年级使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旧版教材,在教材处理上有些难度,于是我把旧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做为本学期教研的重点。新学期的第二天,我就推门听了5年级数学教师的两节同一课题《简单的数据整理》课,一节是勤奋好学的青年宫老师执教,一节是颇具经验的杨老师执教。  相似文献   

12.
日前,我有幸听了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彭冰老师的一节平实的六年级随堂课《比例》。其设计之精巧,引导之灵活,让我深有感触。而课堂上学生头脑的交锋,以及随之而来的思维的快乐,更是酣畅淋漓,令我数日之后仍觉意犹朱尽,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现摘录其片段,试从主动和有效学习两方面品味赏析。  相似文献   

13.
张建玲 《奇闻怪事》2007,(10):39-40
按照“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特点,我在今年任教的高一年级做了一次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撰写《我的家史》。从教学效果看,师生双方都感觉收获很多,教学满意度比较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3,(4):60-61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位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人们给这个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其实是忽视右脑开发,忽视创新思维培养。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科学家经研究证实。人的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你想知道自己右脑开发的情况吗?如果想,就请你在五分钟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答案吧!  相似文献   

15.
吴泽涛 《奇闻怪事》2005,(10):36-36
一天,我听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这位数学教师请三位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结果,其中有两位学生都演算对了,而且算理也说得好。老师便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地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就在这时,我无意中发现,那位做错的学生将头深深地低了下去。从侧面,我看见她的脸上显出一幅惘然的神色,此时,我的心提了起来,我不知道上课的老师有没有注意这位做错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李美芬 《奇闻怪事》2007,(10):37-37
一年级语文课上,我在讲解作业:用横线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妈妈、爸爸、姐姐、老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刚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不久。一天下午预备铃刚响,班长急匆匆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报告说:“老师.我们班好看的、带香味的橡皮都不知道被谁偷走了。”我一听这话简直气炸了肺。我断定橡皮还在教室里,翻一遍书包肯定水落石出.一定要找到这个窃橡皮的贼.给他严厉的惩罚。  相似文献   

18.
“五一”长假回家,我见到了她——我表姐的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她沉默寡言,听说我是老师,还有意无意地躲着我,目光中写满了胆怯。  相似文献   

19.
苏美 《世界博览》2009,(24):86-86
中学时我成绩好,乖巧,写字也好看,所以常被老师抓差干活。那时还没有电脑,花名册、成绩单之类都要手抄。我经常抄写本年级的成绩单。其中有个名字叫梁辛刚,他的各门成绩都很好,不管是班级成绩单,还是年级成绩单,每一份的第一个名字都是他,连体育课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教八年级物理时,八(2)班有名叫李小燕的小女生,在课上总爱问个“为什么?”,是我课上的小问号。那天,我在讲解“杠杆的类型”时我问学生:跷跷板是什么类型的杠杆?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等臂杠杆。小问号却举起手:“老师,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如果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坐在跷跷板的两端,这样的跷跷板能叫等臂杠杆吗?”我顿时被他问住了。从老教材到新教材,跷跷板都是按等臂杠杆讲的呀,可是李小燕的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幸好下课铃帮我解了围。听到我下节课给她解答的承诺,小问号得意地坐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